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在建立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的数学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实验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对影响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运行效果较大的相关参数(气水比、C/N值和污泥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进行了运行优化,为实现反应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依据.图6,参7.

  • 标签: 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器 活性污泥2D模型 运行优化
  • 简介:在衡阳地区对7个西葫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品种在早熟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其中湘葫一号和金船46号西葫芦比对照增产10%以上,2个品种产量均高达为6800kg·(667m2)-1;世龙翡翠、玉菇39号西葫芦、优玉西葫芦比对照增产在5%~10%之间.湘葫一号、湘葫二号、玉菇39号、美国如意西葫芦比对照品种的植株发生病毒病和白粉病少,属于高抗病性品种.该7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 标签: 衡阳地区 西葫芦 品种 比较试验
  • 简介:“如果你意外地碰到了熊,带着一罐防熊喷雾可能比带着上了膛的枪更安全。”一位专家如是说。

  • 标签: 喷雾器 安全性
  • 简介:研究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的重金属钝化规律.由蘑菇渣、磷矿粉、鸡粪、高温菌种与城市污泥组成的试验堆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快速干化.经过30天的好氧堆肥,试验堆体稳定态铬的比例达到了67-80%,稳定态铜的比例达到了31-41%,稳定态镍的比例达到了49-57%,稳定态锌的比例达到了46-55%,稳定态锰的比例达到了56-64%,污泥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毒性减少.生成的复合有机肥施用于园林绿化.图5,表2,参5.

  • 标签: 城市污泥 好氧堆肥 重金属 钝化
  • 简介:2014年3月25日,“长江第一湾高山原始森林保护项目”第二次项目竞争会上,兰丽华人生第一次站在了演讲台上。台下坐着5个评委,利苴村、桃花村、兰香村3个村委会各派出一名代表,乡政府派了一位副乡长,另外一个是“长江第一湾高山原始森林保护项目”负责人邓仪。台上,作为村民代表的兰丽华做着10分钟的项目陈述,然后10分钟接受评委质询和村民的提问。用他的话说“一点也不怯场,且富有激情。”今年37岁的兰丽华是丽江市玉龙县石头白族乡利苴村合作社理事长,他所在村民小组申请的两个项目是:利苴合作社股份制仿野生种植红杆天麻项目和利苴合作社股份制养殖野蜂项目。

  • 标签: 生态保育 长江 试验 村民小组 森林保护 合作社
  • 简介:国内外对黑老虎药理成分、营养价值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低海拔地区的引种、栽培等方面研究鲜见报道.引种湖南通道一年生粉红1号、虎绿1号、紫黑1号3个品种,对其生物特性、生物学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对其栽培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人工种植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低海拔 黑老虎 资源特性 引种
  • 简介: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改性HA对U(Ⅵ)吸附影响。考查pH值、时间、U(Ⅵ)的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改性腐殖酸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大,改性腐殖酸吸附U(Ⅵ)的最佳pH值为6,最大去除率为99.37%,吸附在60min内基本达到平衡。UO22+在改性腐殖酸上的吸附是放热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达0.99以上,表明IHA对铀的吸附是以表面为主要吸附位,并不是均匀的单层吸附。图8,参9.

  • 标签: 六价铀 吸附 腐殖酸
  • 简介:近地层臭氧(O_3)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均产生一定的负效应。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不断升高的近地层O_3浓度已经威胁到世界粮食安全。O_3主要以干沉降的方式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所以需要定量确定陆地生态系统中O_3通量、干沉降速率和不同沉降通道的沉降过程,预测其对植物的潜在影响。介绍了目前O_3干沉降的主要观测方法及其模拟模型,从4个方面(O_3通量和干沉降速率的季节变化、日变化、气象因子等对O_3干沉降的影响、不同O_3沉降通道的沉降过程)重点评述了不同陆地生态系统O_3干沉降观测和模拟的研究进展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未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O3干沉降 沉降速率 通量 陆地生态系统
  • 简介:该文以兴安叶松为原料,依据木结构设计规范对国产落叶松动弹性模量和静弹性模量进行研究.采用应力应变片与应力波法分别测定其静态、动态弹性模量,结果表明:静弹性模量是动弹性模量的1.23倍.图2,表4,参9.

  • 标签: 落叶松 胶合木 力学性能
  • 简介: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组分复杂,生物毒性高,大多采用生物处理联合物化深度处理的工艺,以满足炼焦化学工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但其排水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为研究工艺排水安全性,选择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sus)血红细胞、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为测试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各处理阶段出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进而识别影响生物毒性的水质因子。焦化废水经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处理后,出水急性毒性比进水下降71%,遗传毒性下降为90%以上的轻度以下损伤,显示生物强化处理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有良好的去除作用。生物处理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则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变化:活性炭吸附法对生物急性毒性的消除最佳,但遗传毒性较生物处理出水有所升高;臭氧氧化法不仅水质改善效率差,且最终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均升高;臭氧催化氧化法对水中残留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但也造成出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升高。各水样对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与有机物、氮等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相关性,而遗传毒性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和改进处理工艺、保障水体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焦化废水 生物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生物处理 深度处理
  • 简介:通过SOS/umu试验分析检测屋面和道路在2017年5、6月2场降雨过程中的遗传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从降雨初期到结束,在5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2h内和道路产生径流20min内雨水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诱导率IR均大于2,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在6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60min内和道路产生径流10-60min内雨水样品的结果均呈阳性,表现出遗传毒性。2场降雨中屋面和道路雨水样品的TEQ4-NQO均随降雨时间先增加后逐渐减小,5月份屋面雨水样品的毒性大于路面雨水样品的毒性,6月份则相反。遗传毒性分析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毒性的变化为雨水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降雨径流 SOS/umu试验 遗传毒性
  • 简介:彗星试验是一种检测真核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的技术,快速、低成本、适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因此常应用于遗传毒理学、辐射生物学、肿瘤细胞学、毒性检测等方面。尤其以灵敏度高、检测联合毒性的特点大量运用于环境研究中。主要介绍彗星试验方法学发展历程,彗星试验的原理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并指出应用中的受限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今后进一步推广该试验技术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与参考。

  • 标签: 彗星试验 遗传毒性 DNA损伤 污染评价 生物检测
  • 简介:氧化锌(ZnO)纳米粒子已被发现具有生物毒性,氧化应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前期实验证实,ZnO纳米粒子能显著减少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蛋白的表达,降低MnSOD活性。本文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和膜电位(Δφm)、延迟整流钾电流变化和Na^+/K^+-ATP酶的表达及活性等变化,检测ZnO纳米粒子对小鼠光感受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小鼠光感受细胞中LDH的释放、增加线粒体内ROS水平并下调Δφm、阻断延迟整流钾电流,同时降低Na^+/K^+-ATP酶的表达及活性,从而对小鼠视网膜光感受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提示ZnO纳米粒子可通过线粒体通路引起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小鼠光感受细胞Na^+/K^+-ATP酶表达和活性,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ZnO纳米粒子引起细胞毒性的作用机理。

  • 标签: ZNO纳米粒子 小鼠光感受器细胞 Na^+/K^+-ATP酶 活性氧 延迟整流钾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