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即作物产量构成理论、光合性能理论、源库理论和"三合结构"理论,综述了玉米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与湖南省实际,就我国与湖南省玉米栽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玉米 产量形成理论 高产栽培 研究进展
  • 简介:根据2016年广西防城江流域干流及支流18个采样点(6个参照点,12个受损点)底栖动物采样数据,对18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防城江流域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由总物种数、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三目的种类数(Ephemeroptera,PlecopteraandTrichoptera,EPT)、粘食者种类数、蜉蝣目数量所占百分比、敏感类群数量所占百分比等5个指数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入选生物参数量纲,计算其B-IBI值和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标赋分值(BIBr).结果表明,在18个采样点中,BIBr分值在90分以上的样点有9个,80分~90分之间的样点有2个,70分~80分之间和60分~70分之间的样点各有1个,未达到60分的样点有5个.BIBr分值80分以上的样点主要分布在支流(如那东、边岭、黄霜江、那周村、屯蓬、王子城)和干流上游少数几个样点(如扶隆乡、那阮坪、米中),而下游接近河口部分的几个采样断面均较低,木头滩断面的分值更在10分以下.

  • 标签: 生物评价 河流 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防城江流域 健康状况
  • 简介:通过SOS/umu试验分析检测屋面和道路在2017年5、6月2场降雨过程中的遗传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从降雨初期到结束,在5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2h内和道路产生径流20min内雨水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诱导率IR均大于2,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在6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60min内和道路产生径流10-60min内雨水样品的结果均呈阳性,表现出遗传毒性。2场降雨中屋面和道路雨水样品的TEQ4-NQO均随降雨时间先增加后逐渐减小,5月份屋面雨水样品的毒性大于路面雨水样品的毒性,6月份则相反。遗传毒性分析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毒性的变化为雨水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降雨径流 SOS/umu试验 遗传毒性
  • 简介: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实际应用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风险源如何影响湿地,并为湿地管理提供科学支撑,这就要求确定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完整性。生物完整性指数以环境生态毒理学数据为依据,是进行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价的最有力工具。大中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易选择的分类群,可用于湿地评估的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建立,土壤动物特别是线虫类群作为湿地土壤和水环境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具有广阔前景。通过线虫分子毒理学等研究方法,可优化出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建立扰动背景下的湿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为湿地污染的监测、防控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 标签: 湿地 生态风险评价 生物完整性 动物
  • 简介:为更好推进东安县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依托东安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东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选取20个要素指标,建立了由生态经济、生态发展、生态社会、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东安县生态文明创建条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主要结论为:东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以来,东安县生态文明建设基础逐年向好,综合指数逐年提升,具备较好的生态文明创建基础,从各个子系统评价结果来看,东安县生态文明建设各个层面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生态经济和生态发展层面急需加强.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足迹法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东安县
  • 简介:以入太湖莲花荡水系为研究对象,结合2015年4个季度9个采样点的水质学、生物学共7个指标生态调查数据,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从生物完整性、化学完整性2个方面评价了莲花荡水系整治工程前后的生态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15年第1、2季度健康状况较差,健康的样点个数分别为3和1,在2015年6月开展清淤工程及集约化畜禽产业整改后,3、4季度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健康样点个数分别达到9和7。影响莲花荡水系化学完整性的主要水质指标是TN、TP,3、4季度TN仍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处于严重病态,TP为地表IV类标准,处于病态。影响莲花荡水系生物完整性的主要因子是底栖动物,仅监测到20种耐污能力较高的底栖动物物种,而未发现清洁物种。为了进一步改善莲花荡水系生态健康状况,建议开展沿岸农村生活污水的截污治理、农业面源的生态拦阻等污染源控工程,辅以生态岸带建设及湖滨带生态修复等工程。

  • 标签: 莲花荡水系 生态健康评价 水质 浮游生物 底栖动物
  • 简介:利用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6个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种质资源进行渗透胁迫萌发试验,研究PEG6000渗透胁迫对白三叶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质资源与浓度两者交互作用对白三叶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根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PEG6000渗透胁迫极显著抑制白三叶萌发和根系生长(P<0.01),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各萌发指数和根系生长情况均呈下降趋势,PEG6000浓度≥10%时,各萌发参数、根长极显著下降(P<0.01);白三叶的PEG6000半致死胁迫浓度为10%-15%,致死浓度为20%-25%.建议大批量萌发期白三叶PEG6000轻度渗透胁迫耐旱性鉴定浓度为10%,中度耐旱性鉴定浓度为15%.

  • 标签: 白三叶 PEG6000 渗透胁迫 萌发 根系生长 浓度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