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在飞机结构地面静强度试验时,为了模拟飞机的机舱、油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通常会对机身、油箱或机身的一段(曲板)进行气体充压的静力试验、疲劳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研制的GCS-数字式气压控制系统满足了这一要求。本文详细描述了系统结构、功能、硬件以及软件。

  • 标签: 地面静强度试验 压力变送器 数字闭环控制 电控气动比例阀 充压
  • 简介:从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模拟压力要求出发,介绍高空台排气系统的作用、组成和排气系统的流通,对抽气机和排气扩压器的特性作了概述,对高空舱后压力PD调节系统、Ⅰ级抽气总管压力PM^*调节系统作了说明,叙述发动机稳态试验、加力过渡态试验、加减速过渡态试验时高空舱后舱压力PD和Ⅰ级抽气总管压力PM^*控制方法,指出发动机在稳态试验和过渡态试验时高空舱后舱压力PD的影响因素和排气系统自动调节阀(999)在管网中的安装位置。

  • 标签: 排气系统 压力调节 影响因素 高空台 航空发动机
  • 简介:本文根据我厂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涡轮壳体的整体起高压液压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对其所需的试验夹具的设计方案、夹具结构设计、夹具的特点、夹具精度、强度计算及结论等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详细论述.

  • 标签: 液氧煤油发动机 涡轮壳体 液气压试验夹具设计分析
  • 简介:基于多子区平行压气机彻体力模型,就某风扇特性和S2流面计算结果进行了气动稳定性的评估与分析。介绍了进口流场畸变对风扇稳定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压力畸变对风扇稳定性影响的结果,并讨论了压力畸变在风扇系统中的传递和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风扇在相对换算转速75%下稳定裕度储备可能不足;中低转速下的导叶调节规律需要优化,同时还需对中低转速下的总体匹配做进一步分析。

  • 标签: 风扇 压力畸变 临界畸变指数 畸变敏感系数 稳定裕度损失
  • 简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无缺口层压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很多,不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试验方法的敏感性也使得测定的结果不尽一致,近年来随着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不断扩大,高模量、高强度的新材料(如T700和T800)、新工艺不断涌现,复合材料单向性能(尤其是0°无缺口面内压缩强度)的测定也成为无缺口面内压缩试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无缺口面内压缩试验方法的对比,分析用不同试验方法所获得的单向0°无缺口面内压缩强度数据以及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为设计和试验提供一个更适用于测定单向0°无缺口面内压缩强度的试验方法。

  • 标签: 复合材料 无缺日层压板 压缩强度
  • 简介: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了布雷顿、逆布雷顿循环组成的联合循环,得出了联合循环各部分的(火用)损失及系统的(火用)效率表达式,确定了循环中(火用)损失最大的位置,并由数值计算分析了各种参数对联合循环(火用)效率和其他特性的影响.

  • 标签: 布雷顿循环 逆布雷顿循环 (火用)损失 (火用)效率
  • 简介:涡轮工质进入燃烧室,并在优化的混合比条件下补充燃烧的装置,称为闭式循环动力装置。对闭式循环的动力装置,由于驱动涡轮的推进剂流量全部进入燃烧室,所以没有推力损失,即闭式循环动力装置的比冲等于发动机的比冲。这种闭式循环动力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箭体上所有推进剂的化学能来产生推力。

  • 标签: 闭式循环 系统 动力装置
  • 简介:提出了用基于平均应力判据的0°层纤维控制的强度破坏准则两来估算开孔缝合复合材料层压板压缩剩余强度的方法,此外,对于含冲击损伤的缝合层压板,将冲击损伤简化为椭圆孔,并采用上述的强度破坏准则来估算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估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标签: 复合材料 缝合 破坏判据 冲击后压缩
  • 简介:推力调节是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适应性和运载火箭性能的有效措施。研究认为补燃循环发动机最佳的推力调节方案是调节预燃室中较少组元的流量。通过控制预燃室的温度,改变涡轮泵的功率,最终达到调节推力的目的。由于补燃循环发动机推力调节时。对预燃室温度的影响较大,推力向上调节幅度不宜过大,但可进行较大幅度的向下调节。上述推力调节方案对发动机比冲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对发动机混合比的影响也较小,只需在大范围推力调节时考虑;推力调节速率不宜过快,应小于20%/s。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 补燃循环 推力调节
  • 简介:通过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确定危险区域,利用Masson—Coffin公式及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计算了涡轮盘在主循环和次循环同时作用时的低循环疲劳寿命。在确定性寿命计算的基础上,考虑参数的随机性.进一步对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进行可靠性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和MonteCarlo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高压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的随机响应,并对随机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影响涡轮盘寿命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涡轮盘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低循环疲劳寿命 可靠性
  • 简介:某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是我国首台采用强迫起动方式的补燃循环发动机。结合发动机特点建立了强迫起动模型,进行了系统级冷调试验,根据试验及仿真结果确定了发动机起动参数及起动程序。针对试车暴露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了起动超调、起动爆燃、推力室点火冲击大及喷注器起动变形等问题。研究结果在发动机试车中得到验证。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 补燃循环 强迫起动 仿真分析 试车验证
  • 简介:基于轴流压气机逐级过失速特性和燃烧室特性,建立了带主燃烧室的多级轴流压气机过失速的分析模型。发展了分析轴流压气机过失速响应的动态滞后方法,确定了压气机过失速响应的统一时间常数。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国内某型发动机的过失速行为的分析,得到了合理的定性理论结果。

  • 标签: 主燃烧室 轴流压气机 过失速 数值模拟 航空发动机
  • 简介:主要介绍了专为加筋壁板压缩稳定性试验设计的支持加载系统,可调试不同试验支持系数的夹持夹具和支持系数调试方法,以及加筋壁板在轴压及气密载荷联合作用下施加侧向气密载荷的方法。通过成功完成某中央翼加筋壁板轴压和气密载荷的稳定性试验,验证了提出的复合载荷下的加筋壁板压缩稳定性试验技术的可行性,丰富了压缩稳定性试验技术。

  • 标签: 复杂载荷 加筋壁板 支持系数 压缩稳定性
  • 简介:本文研究极端温度环境下,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地坪耐久性的影响,为环境实验室地坪设计提供试验依据。采用飞机结构及机构环境试验系统模拟实验室内极端温度环境,对不同型号混凝土试块进行环境耐久性考核。通过环境模拟实验研究,得出了极端环境温度条件下冻融循环次数与混凝土试块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抗折强度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之间的变化规律,自然养护和未添加钢纤维混凝土试块在经历60次冻融循环后,其冻融特性出现明显下降。标准养护和添加钢纤维组混凝土试块的冻融特性明显优于自然养护和未添加钢纤维组的混凝土试块。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几种不同型号混凝土极端温度环境下的冻融特性,为气候环境实验室地坪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 标签: 混凝土地坪 极端环境条件 耐久性
  • 简介:提出了可有效模拟轴向载荷的航空发动机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方法。在综合考虑轮盘装配及工作温度场、转速等工作状态边界条件和载荷的基础上,对轮盘进行线弹性有限元应力分析,了解轮盘应力水平及寿命关键考核部位。在充分考虑试验器能力及试验过程的可监控性等因素下,设计了能有效模拟承受轴向载荷的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并进行试验。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出轮盘预定安全循环寿命。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轮盘 低循环疲劳寿命 轴向载荷 试验装置 试验方法
  • 简介:针对分层燃烧循环RBCC发动机,建立了热力学理论模型,引入压缩效率、加热比和增压比,对RBCC发动机的热力循环过程进行分析,推导了发动机热效率计算公式,探讨了热效率随不同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压缩效率、加热比及喷管压比越高,热效率越大;存在最优增压比,可使热效率达到最高值。

  • 标签: 分层燃烧 RBCC发动机 热力循环 热力学分析
  • 简介:对将来的空间运载系统来说,关键是要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器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对各种运载器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总体结构和推进系统先进的单级入轨运载器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本文将介绍所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循环方式,接着针对各种循环类型的发动机进行运载器/推进系统组合分析,旨在确定将来的单级入轨运载器推进系统和与之相关的热力循环方式。现有的和已提出的具备完成单级入轨任务的发动机动力循环方案在此也做了阐述。

  • 标签: 单级入轨 发动机 循环
  • 简介:研究定常态恒温,变温热源热机循环性能,导出内可逆卡诺热机和布雷顿热机的最佳率,效率关系和最大功率及相应效率界限,并对这两种热机循环的最优性能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表明,定常态流恒温热源循环,只有当工质的热容率趋于无穷大时,布雷顿循环才能达到卡诺循环的性能。数值计算显示,当布雷顿循环的工质热容率为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总量的1.5倍时,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已为卡诺循环功率的99%以上。定常态流变温热源环在相同的边界条件和热效率下,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可以高于卡诺循环功率,极限情况下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对于变温热源条件,布雷顿循环主要受益于其工质与热源间的较佳的匹配,所得结果对热机工作参数和工质的最优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布雷顿热机 最优化 变温热源 定常态恒温热机 循环性能
  • 简介: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优化了恒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闭式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的中间压比分配和高温侧换热器、低温侧换热器、中冷器及回热器热导率分配,得到了循环最大热效率;通过进一步优化总压比,又得到了双重最大效率.最后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一些重要参数对循环优化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布雷顿循环 回热 中冷 不可逆 有限时间热力学 效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