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5年5月30-31号天水市出现的严重冰雹天气以及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表明30日高原槽发展东移,同时乌山阻高前部横槽将分裂冷空气南下,判定系统将于31日影响天水。根据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发展演变,判断出环境场中水汽条件好,并存在低空急流,有利于增大降水量。根据大气垂直风切变大、强回波及幅合区偏北的情况,判定将北部出现雷暴。

  • 标签: 天水市 冰雹 暴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61~2020年盐津县国家气象站日暴雨降雨资料和2012~2020年盐津县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日降雨资料,对盐津县暴雨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60年来,盐津县暴雨日数年平均为3.1次,暴雨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年、月、日变化特征,暴雨时间分布上跨度长达6个月;暴雨全部出现在雨季4~9月,主要出现在主汛期6~8月,且8月出现暴雨频率最高,秋冬季中的10~3月没有暴雨;大暴雨全部集中发生在雨季;在日暴雨中来看,盐津暴雨具有显著的夜暴雨特征,当然白天也有出现暴雨的可能。空间上也具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匀,单点型暴雨突出,境内暴雨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分布特性。

  • 标签: 暴雨 盐津 气候 特征
  • 简介:摘要:暴雨灾害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极为广泛,如果不能做好科学的防灾减灾工作,必定会造成最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合理科学的暴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将会在根本上提升暴雨应对能力,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另外,在近些年来的极端天气现象中,暴雨出现的频率变得越来越高,往往暴雨带来的不单单是经济方面的损失,更为严重的还集中在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方面,所以很有必要展开暴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分析,力求将暴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 标签: 暴雨天气 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 服务要点
  • 简介:摘要:暴雨作为广西富川县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往往会引发洪涝、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造成农作物被淹、堤防溃决等重大经济财产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由此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利用 1989-2018年富川县逐月暴雨日数统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富川县暴雨特征,结果表明: 1989-2018年富川县年平均出现暴雨日数 4.9次,并出现了 3个偏多时期及 1个偏少时期,大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相对平缓,年平均出现大暴雨 1.1次。暴雨及大暴雨日数有弱的增加趋势,但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 0.476d/10a及 0.085d/10a。全年各个月份均出现过暴雨天气过程,其中 5月和 6月出现暴雨次数最多,分别占到全年总暴雨日数的 29.1%与 14.9%。大暴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5-8月份, 6月份大暴雨最为集中,占到 43.8%,而 10月、 12月、 1月、 2月与 3月均未出现大暴雨过程。

  • 标签: 富川县 暴雨日数 气候特征 防御
  • 简介:摘要: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及地面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2年9月26日阿坝州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高纬均为两槽一脊型,500hPa受高原波动或切变影响,配合有冷平流,中低层湿度条件好,存在较强的水汽辐合,在阿坝州中部地区中低层都有风场辐合并伴有整层较强垂直运动,反射率因子强度达为45DBZ,发展高度在5km以下,低层存在风场辐合,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回波顶高都在10km以上,VIL值在2-15kg/m ,Zdr和Kdp大值区在5km以下,且值分别为1-6db和0.2-1.9°/km,cc值在0.9-1。

  • 标签: 川西高原 区域暴雨 回波特征 双偏振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飞艇货舱强度,进行了货舱的静力学仿真分析计算,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分析,货舱的结构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对后续飞艇的装卸平台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飞艇,货舱,静力学,强度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飞艇货舱强度,进行了货舱的静力学仿真分析计算,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分析,货舱的结构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对后续飞艇的装卸平台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飞艇,货舱,静力学,强度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高低空数值资料以及FY-2E红外卫星云图等常规资料,对2016年9月15日—2016年9月17日发生在盐城市大丰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是台风、西风槽与冷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良好的水汽条件与适宜的低层流场形势配置以及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都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台风 西风槽 冷空气 大暴雨
  • 简介:摘要:城市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以暴雨洪水管理模型为基础,结合雷达观测技术以及水文测报技术,对赫尔辛基城市暴雨洪水进行分析预测,对预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展示,当某区域积水水位值超过预先设定的最高水位值时,触发报警系统,及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减小城市暴雨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

  • 标签: 暴雨洪水 预警预报 管理模型 水文测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提前对局地暴雨或大暴雨进行准确预报对城市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从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趋势看,高分辨数值模式产品在业务中的应用已成为趋势。近几年来,国家级和省级的区域高分辨数值模式产品也逐渐在业务中得到应用,并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现状,本文对于潘、大水库8.03暴雨预报情况作了具体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技术总结旨在总结暴雨天气下的应对技术和措施。暴雨天气常常伴随着强降雨、雷电、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和危害。

  • 标签: 新都 暴雨 天气技术 总结
  • 简介:摘要:利用高空地面资料,分析了2020年8月3-4日河南省新乡东部出现了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为高空槽,切变转线为本次强对流过程主要影响系统,地面没有明显冷空气参与;地面辐合线和地面辐合中心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重要触发机制; “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和大的不稳定能量是产生本次雷雨大风和暴雨主要原因。

  • 标签: 强对流 中尺度辐合线 急流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发生于2019年6月上旬出现在江西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江西省暴雨天气主要是在低槽后部冷空气、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500hPa 高空低槽持续东移南下,850hPa 形势场低涡东移,江西省总体处于低涡底部。500hPa 形势场有干冷空气,850hPa 形势场有暖湿气流,如此便形成了“上层干冷、低层暖湿”的高低层温度差,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的大量积聚,促进了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发生。本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能量条件均较好,为本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物理机制。

  • 标签: 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江西省
  • 简介:摘要:本文利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绥德县2017年7月26日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在副热带高压西北变暖湿气流和高原槽朝东边移动过程中给予的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下造成的。与此同时,地面形势主要呈“东高西低”特征,冷暖气流共同在绥德县汇集,促使大气的斜压性不断增强,推动了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不稳定能量条件均较好,这些是导致此次暴雨天气发生的关键物理量因子。

  • 标签: 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绥德县
  • 简介:摘要利用MICAPS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卫星红外云图以及常规物理量要素等资料对2015年3月29日~30日萍乡地区春季局地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存在,在巴尔喀什湖以西切断低压不断分裂小槽引导冷空气南下,西太平洋副高位于南海稳定少动,其西北侧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在湘赣中北部上空剧烈交汇,在中低层辐合线及低涡切变的作用下,暖湿气流携带源源不断的水汽进入我市上空,降水云团在切变线附近不断的生成、发展并向东北移动,循环重复,造成萍乡地区少见的春季暴雨过程。由于过程前期预报模式的不稳定性,让预报变得较为困难,同时由于各个模式对于此次暴雨落区的预报和分析,也有一定的出入和分歧,暴雨落区的预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 标签: 春季暴雨 形势稳定 切变线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融水县气象局提供的1991~2022年逐月暴雨日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法对暴雨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表明:1991~2022年融水县年平均暴雨日数为7.81d,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814d/10a,增加趋势较为显著;1991~2022年融水县四季暴雨日数均以增加趋势为主,只是气候变化倾向率不尽相同,以春季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变化倾向率为0.574d/10a;其次是秋季,变化倾向率为0.152d/10a,夏季和冬季增加趋势不显著;融水县年内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年内暴雨日数的62.9%;其次是春季,占29.2%,再次是秋季,占6.8%,冬季出现频率最低,只有年暴雨日数的1.3%;融水县气象部门可从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升暴雨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强化部门协作等方面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 标签: 暴雨日数   特征 防灾减灾 融水县
  • 简介:摘要: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9月12-13日及2018年6月19-20日出现在怀化市的两次不同季节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秋季“9.12”过程较夏季“6.19”过程降雨时空分布更均匀;两次过程均属锋面暴雨天气过程,但“9.12”过程为冷锋暴雨,而“6.19”过程为准静止锋暴雨,两次过程冷空气强度不同,冷空气南下方式及路径也有所不同;比湿大小、强垂直运动伸展高度、高层辐散强度及低层假相当位温大小与降雨强度的对应关系较好,能用于区分不同季节暴雨过程。

  • 标签: 怀化市 不同季节 暴雨 对比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等,从环流形势、暴雨的动力、能量和水汽条件等方面综合诊断分析忠县“3.27”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南支槽与低层切变线与低涡配合强冷空气影响而形成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发生在低涡前部;低涡东部强盛的西南急流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必需的水汽条件;暴雨过程中对流云团不断发展扩大,云顶温度低,上冲云顶突出,对流性深厚。强回波整体呈南-北走向,与切变线方向基本一致,回波整体移动迅速,但其后有源源不断的回波补充,强回波中心强度最大时达45dBz以上,造成了我县暴雨的产生。

  • 标签: 暴雨 南支槽 低涡 强冷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