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物质是各种生命体产生或构成生命体的有机质的总称,生物质所蕴含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可用于转化为能源的有机质资源统称为生物质能资源。生物质能资源可以分为农林废弃物(农作物秸秆、果树枝等农业废弃物。林业加工废弃物等)、能源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禽畜粪便等。

  • 标签: 生物质能资源 名词解释 农林废弃物 能源植物 农作物秸秆 农业废弃物
  • 简介:从场协同原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材料对热辐射能(波)选择吸收过程,提出了材料对入射辐射能(波)的作用实质是材料内阻尼振子组成的力场和入射辐射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整这两个场之间的协同关系,可以改变和改善材料的选择热辐射性能.基于此得到了强化材料对入射热辐射能(波)选择吸收的机理.研究表明:减弱入射辐射场与材料内阻尼振子组成的力场之间的协同关系,可以提高材料的吸收率和发射率;相反,强化这两个场之间的协同关系,可使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

  • 标签: 热辐射能 强化吸收 场协同 反射率
  • 简介:随着生物质成型技术的成熟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本文结合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分析了一种新型的热电联产系统。该系统的投入运行将为我国生物质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上佳解决方案,为大规模高效利用秸秆能源提供新思路,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标签: 生物质 生物质成型技术 生物质成型燃料 热电联产
  • 简介:基于生物质热解加氢制汽柴油系统的AspenPlus模拟,分析了全系统碳氢氧元素的平衡转化过程,并基于[火用]理论对全系统及各单元进行了用能分析,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条件下汽柴油产率为0.122kg/kg生物质(干基);生物质碳的24.74%转化到汽柴油;转化到汽柴油的氢占实际总氢消耗的19.79%;加氢过程生物油氧38.2%以CO2脱除,其余以H2O脱除。全系统总[火用]效率(η+)和产品[火用]效率(η-)分别为59.9%和32.8%;全系统[火用]损以内部不可逆[火用]损为主,比例达约30%,热解单元是全系统[火用]损最大的部位。热解适宜温度为450~550℃;重整适宜温度为750-800℃,且压力不宜过大;系统自供氢条件下,η+和η-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63.1%和42.6%。

  • 标签: 生物质 汽柴油 热解 加氢 分析
  • 简介:阐述了分液冷凝强化冷凝传热的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技术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压降的可行。该结论在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上得到了实验证实:与常规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PFMC)对比表明,在当量直径为1.05mm、管内工质的质量流量为633~770kg/(m~2·s)的微通道中,当冷凝温度分别为45和50℃时,微通道分液冷凝器(LSMC)的管内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3.7%~6.7%和2.3%~6.1%,压降分别降低了45.5%~49.5%和51.9%~52.6%,惩罚因子(Fp)分别降低了46.5%~52.7%和52.6%~56.7%。当进口流量达到一定值时,分液冷凝技术器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流阻,有较好的综合热力性能。

  • 标签: 气液分离 分液冷凝器 强化换热 降低流阻 惩罚因子
  • 简介:为实现节能降耗,开发了多种强化沸腾传热的高效换热管。以水为工质,在0.1MPa下对垂直光管、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进行了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并分析了沿管子轴向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烧结多孔管与T槽管能显著降低起始沸腾过热度、强化沸腾传热: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的起始沸腾过热度比光管的低1.5K左右;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的核态沸腾传热系数分别为光管的2.4~3.2倍和1.6~2.0倍。此外,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能降低相同热流密度下的壁面温度,且有利于降低管子轴向的温差。

  • 标签: 烧结多孔管 T槽管 沸腾 强化传热 轴向温差
  • 简介:以移动床为高炉渣余热裂解生物质实验平台,研究高炉渣温度、粒径和生物质粒径等对生物质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油产率随着高炉渣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高炉渣热载体温度为650℃时,生物油产率最高;高炉渣粒径和生物质粒径越小,生物油的产率越大。炉渣温度650℃、粒径0~2mm,生物质粒径小于75μm,生物质油产率达到57.3%。生物油中含氧量和含水率较高,热值低,pH值为3.7。

  • 标签: 高炉渣 生物质 移动床 生物油
  • 简介:基于生物质湿解腐殖化处理过程中蒸汽的供给和节能与环保的多重考虑,构建了湿解腐殖化处理分别与过热蒸汽干燥及热风干燥联合的系统,并对两种不同干燥方式的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0℃,给料含水质量分数30%~65%时,过热蒸汽干燥可以实现29.71%~40.95%的能量自给率;在给料含水质量分数为60%,环境温度5~35℃时,能量自给率大约为28.70%,同热风干燥相比,节煤率都超过了30%。

  • 标签: 湿解腐殖化 生物质 过热蒸汽干燥 热风干燥 热力学分析
  • 简介:2004年6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201期《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生物能源》上批示:“北欧地区利用生物能源有较成熟的经验,可考虑组团实地考察,提出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意见”。根据曾培炎副总理的指示精神,2005年6月30日~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并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专家,

  • 标签: 开发利用 生物质能 意大利 国务院副总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 瑞典
  • 简介:液-固流态化传热强化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有文献对流态化粒子的粒度与传热系数的影响关系有较大分歧。从传热强化角度对水-沙流态化自动清洗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得到的结果是:沙子粒度不是愈细愈好,而是Dp2mm(8目)左右为好;粒子体积分数以2.4%比较好;流速在0.2~0.28m/s(Re为6000~9000)较好。虽然粒子体积分数低,但是在优化条件下的流态化传热强化幅度几乎可以达到一倍左右,并且阻力又很低。

  • 标签: 流态化 传热强化 粒子体积分数 粒子粒度 流速最佳化
  • 简介: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单晶硅的光学吸收特性可以提高光伏利用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具有竖直排列纳米孔阵列结构的单晶硅薄膜的光学特性,发现纳米孔阵列强化光学吸收的机理包括等效折射率减小、纳米尺度效应和电磁波谐振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纳米孔阵列的排列周期和孔径可以大幅增强单晶硅薄膜的光学吸收,使纳米孔阵列单晶硅薄膜光伏器件的理论效率比相同厚度单晶硅片光伏器件高85.5%,并预期可以使10^0μm量级厚度的纳米孔结构单晶硅薄膜具有和10^2μm量级厚度的单晶硅片相当的光伏特性。

  • 标签: 硅纳米孔阵列 光学吸收 光伏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简介: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丁胞结构流道内对流换热过程,并运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丁胞结构强化换热的机理,分析了丁胞大小、深度以及Re等对换热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丁胞的前侧是换热弱化区,而后侧才是强化换热区,但总体表现为强化换热效果,在低Re条件下,Nu较普通流道高1.2~1.5倍,是一种较好的强化换热方式。

  • 标签: 丁胞结构 强化换热 场协同 数值分析
  • 简介:对纵向涡强化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Rayleigh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的攻角、翼高、翼宽等几何参数是影响强化换热的主要因素.存在最佳攻角;宽高比一定时,翼高和翼宽的变化会影响换热的效果.发现在直角三角翼阵列中前排直角三角翼产生的纵向涡可以强化后排直角三角翼纵向涡的换热.将直角三角翼与矩形低肋换热表面的性能作了对比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直角三角翼强化换热的效果优于矩形低肋.

  • 标签: 纵向涡 自然对流 强化换热 对流换热
  • 简介:分别对池内的水和柴油在磁场作用下的加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了磁场作用下池内水和油的加热特性。结果表明,磁场作用下,油与水的升温速率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但在相同的磁场强度和热流密度的条件下,油的升温速率比水的升温速率要大;随着磁场强度的加大以及磁化时间的延长,其升温速率都明显增加。

  • 标签: 磁场强化 池内加热 升温速率 热流密度
  • 简介:设计并建立了25kWth串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反应器,基于此反应器,以赤铁矿石作为载氧体,开展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实验研究,考察气化反应器温度、S/B、载氧体添加比例对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影响。当赤铁矿占床料比例高于40%时,该气化装置的气化反应器温度保持平稳,铁矿石载氧体的再生及传热性能优良。燃料反应器出口烟气的成分为H2、CO2、CO、CH4和少量的C2H4。随着气化反应器温度升高,气化反应器出口烟气中CO、CH4和C2H4体积分数逐渐降低,相应的CO2体积分数逐渐升高。随着S/B由0.6升高到1.4,气化反应器出口烟气中H2和CO2体积分数逐渐升高,CO、CH4和C2H4体积分数逐渐降低。另外,载氧体添加比例增加,生物质气化反应器出口烟气中CO、H2、CH4和C2H4体积分数呈减小的趋势,而CO2体积分数显著增加。

  • 标签: 25kWth串行流化床 赤铁矿石 载氧体 生物质化学链气化
  • 简介:为了解决传统蒸发器结垢需要频繁的停车清洗和强制循环泵高电耗两大难题,研究的新型蒸发器结构特点主要是加热室比较短、采用具有高效传热强化和较低流速下自转清洗功能的平带,沸腾室是大横截面的中心循环管,而且出口段截面为渐扩形。试验研究表明:这种平带的对流传热强化幅度可以达到92.3%,并且能够在传热管内流速大于0.35m/s时开始自转;这种蒸发器能够为可靠自动清洗要求的自然循环设计流速0.70m/s提供所需的推动力,并且对各种蒸发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

  • 标签: 蒸发器 平带 传热强化 自转力矩 自然循环推动力 流体阻力
  • 简介:细水雾灭火初期,在短时间内会观察到剧烈燃烧的火焰强化现象。设计了多组实验对比不同燃料在不同工况下的火焰强化现象,发现液滴通过撞击油盘燃料引起的液滴飞溅可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强化火焰燃烧。细水雾在燃料内发生扬沸也可能强化火焰,但增益效果不明显,同时燃料气化率对于火焰强化程度有很大关系。

  • 标签: 细水雾 油池火 火焰强化
  • 简介:提出一种新型的正反两个方向交替扭转的扭带模型,并基于ANSYSFLUENT软件在层流状态下(Re=400~1800)对换热管中插入新型扭带的换热特性、流体阻力特性和综合性能指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y=3.0,4.5,6.0三种扭率下的无缺口正反扭转扭带与传统单一方向扭带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扭率y=3.0的无缺口正反扭转扭带和带有三角、半圆及方形缺口的正反扭转扭带进行了对比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插入不同扭率的扭带,换热管的努赛尔数Nu、摩擦系数f与综合性能PEC值均随着扭率的减小而增大;相同扭率下无缺口的正反扭转扭带在强化换热效果和综合性能表现上要优于传统扭带;扭率为3.0时,无缺口的正反扭转扭带比带三种缺口的正反扭转扭带换热效果好,而缺口的存在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插入扭带产生的摩擦阻力,且缺口的面积越大,摩擦和换热效果降低越多。

  • 标签: 数值模拟 层流 正反转扭带 扭率 强化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