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粉末注射成形技术是一种近净成形技术,该工艺过程较长,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产品尺寸精度产生影响,典型粉末注射成形产品尺寸精度仅为士0.3%,而传统模压技术尺寸精度为±0.1%,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了影响粉末注射成形产品尺寸精度各关键因素,并给出了计算其精度数学模型.

  • 标签: 粉末注射成形 精度 均匀性
  • 简介:钨合金砧块是目前国内外镦模锻工艺中使用较理想材料,具有红硬性高,使用寿命长。若使用工艺不合理时,造成砧块氧化、穿孔、龟裂等缺陷,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本文对使用中出现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达到提高使用效果目的,其内容对气门生产厂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钨合金砧块 电热镦粗 龟裂 凹坑
  • 简介:将空心微珠在HF和NaF缓冲液中进行粗化处理,然后用75℃热碱液活化,再以甲醛为还原剂,在空心微珠表面化学镀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得复合粉体表面形貌、成分以及镀层空心微珠结合强度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pH值对沉积效果影响。结果表明:粗化处理可增大空心微珠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Ag+形核能力,所得镀层完整、致密。镀液pH升高,包裹层更完整、致密,且银层增厚。在pH=12.9条件下,可实现银层对空心微珠均匀、致密包裹,得到镀层结合强度较高、银层较厚、银晶粒尺寸为23.3nm银包空心微珠复合粉体。

  • 标签: 空心微珠 化学镀银 无钯活化 结合强度
  • 简介:结合图、表和公式综述了材料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理论研究现状,包括连续介质力学、结构动力学、缺陷动力学、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其中,量子力学属于微观层次,分子动力学主要属于介观层次,其余属于宏观层次;进而讨论了材料设计领域构建材料结构性质关系、以及沟通整合各层次理论跨尺度关联问题。最后,介绍了现阶段材料设计知识库和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纯理论计算方法等4种途径。

  • 标签: 材料设计 跨尺度关联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模拟 理论计算
  • 简介:从人造金刚石刀头构成3个方面:结合剂、金刚石、内外部结构出发,讨论总结了各种因素对刀头性能影响。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指标的控制参数和判断依据。

  • 标签: 金刚石刀头 结合剂 结构
  • 简介:以多种不同粒径MgO颗粒为第二相,以HA为基体,采用无压烧结法制备MgO/HA复合材料;研究MgO粒径MgO/HA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关系,探讨冷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粒径MgO颗粒能够提高HA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其断裂韧性可达基体断裂韧性1.5倍,抗弯强度可达基体抗弯强度1.29倍,MgO颗粒增韧粒径范围为15~35μm,增强粒径范围为〈25μm。冷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强度和韧性,而且可以改变增韧和增强MgO粒径范围,使增强增韧粒径重叠范围变宽。

  • 标签: MGO 羟基磷灰石(HA) 强韧化 冷处理
  • 简介:采用常规微波烧结法制备WC-Co硬质合金时,表层区域出现严重脱碳现象,导致表层和中心区域组织显著不同,即产生核壳结构,对合金力学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作者以WC粉和Co粉为原料粉末,采用微波烧结法制备88%WC-12%Co(YG12)和94%WC-6%Co(YG6)硬质合金,在混料时添加炭黑,避免合金中脱碳相生成。检验表明:当炭黑添加量(质量分数)接近0.2%时,YG12和YG6抗弯强度(TRS)分别达到3109和2642MPa;硬度(HRA)分别为88.7和89.8。此时,合金表面和中心区域具有一致显微组织结构,没有发现脱碳相η(W3Co3C)。但当炭黑添加量超过0.2%时,大量析出石墨相对合金力学性能,尤其对硬度产生不利影响,当炭黑添加量为0.4%时,YG12和YG6抗弯强度分别只有2465MPa和2213MPa。

  • 标签: 微波烧结 WC-CO硬质合金 粗晶 力学性能
  • 简介:粉末注射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成形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硬质合金及注射成形工艺自身特点,硬质合金注射成形技术仍存在几个急待解决问题,这也是硬质合金注射成形产业一直徘徊不前主要原因.作者分析了钨钴硬质合金注射成形过程中存在缺陷控制、碳含量控制、尺寸精度控制和提高制品力学性能等问题,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法.

  • 标签: 硬质合金 注射成形 控碳 尺寸精度 力学性能
  • 简介:采用喷射成形方法制备2124铝合金坯,探索其热轧致密化工艺,并研究热轧变形量和变形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最佳热轧温度为450℃,在该温度下热轧可以保持喷射成形工艺制备2124铝合金获得细小晶粒组织优势,且轧件可以获得较佳力学性能。热轧过程中,当总变形量小丁30%时,材料致密速度较快;当总变形量达到40%时,材料基本完成致密。当热轧温度为450℃,变形量为80%时,喷射成形+轧制后材料拉伸性能高于铸造+轧制材料。对喷射成形+热轧材料进行T6处理,材料强度可较大提高,抗拉强度达到502.2MPa,伸长率为12.23%。

  • 标签: 喷射成形2124铝合金 热轧工艺 致密化 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以Mo、Nb、Si、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名义成分分别为(Mo0.97Nb0.03)(Si0.97Al0.03)2、(Mo0.94Nb0.06)(Si0.97Al0.03)2、(Mo0.91Nb0.09)(Si0.97Al0.03)2(Mo0.88Nb0.12)(Si0.97Al0.03)2等4种不同化含量合金,研究其燃烧合成行为,分析燃烧合成过程中粉末压坯燃烧模式、燃烧温度、燃烧波前沿蔓延速率以及产物组成。结果表明:随Nb含量增加,燃烧合成反应模式由螺旋燃烧逐渐转变为稳态燃烧。添加Nb、Al后,合金最高燃烧温度升高,并随Nb含量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其中(Mo0.91Nb0.09)(Si0.97Al0.03)2燃烧温度最高,达到1924K,但燃烧波蔓延速率随Nb含量增加而逐渐降低。XRD结果表明:(Mo0.97Nb0.03)(Si0.97Al0.03)2合金主要由MoSi2构成,含有少量Mo(SiAl)2和Mo5Si3;(Mo0.94Nb0.06)(Si0.97Al0.03)2中开始出现NbSi2相,(Mo0.91Nb0.09)(Si0.97Al0.03)2和(Mo0.88Nb0.12)(Si0.97Al0.03)2合金中Mo5Si3衍射峰强度进一步降低,而NbSi2衍射峰略有增强,因而添加Nb有利于形成C40结构NbSi2,同时抑制Mo5Si3产生。SEM观察表明合金为多孔结构。

  • 标签: 金属间化合物 二硅化钼 合金化 燃烧合成 组织结构
  • 简介:用搅拌铸造法制备原位合成硼物增强Mg-Li基复合材料,针对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分布不均问题,在制备过程中综合采用B4C粉末沉降分级和B4C/Li-Mg预合金挤压-重熔工艺,研究该工艺对预合金和硼物/Mg-Li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对B4C粉末进行沉降分级能明显除去粉末中微细颗粒,减少粉末间团聚,并降低粉末氧含量。组合使用粉末沉降分级和预合金挤压-重熔工艺能显著提高预合金密度和伸长率,改善B4C粉末在预合金中分散性;用该预合金制备物增强Mg-Li基复合材料性能最佳,未采用上述分散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相比,增强相分布均匀性明显改善,在保持良好抗拉强度情况下伸长率和抗弯强度分别提高124.47%和7.51%。

  • 标签: B4C 分散 团聚 挤压 MG-LI 塑性
  • 简介:对粉末喂料假设为圆形颗粒粘性阻尼模型,在PFC2D离散元程序中进行编程,构建径向尺寸逐步变小尖角狭小型腔,对狭小型腔粉末微注射成形填充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发现狭小型腔填充过程是以环状或者半环状波形界面进行,其尖角部分形成近似的月牙形包裹。在尖角处由于纵向接触分力大于横向接触分力,导致颗粒填充困难。通过对粉末微注射成形钳头零件刃口进行观察,发现存在类似欠注缺口。扫描电镜证实刃口部位颗粒致密度低于靠近浇口部位中心区域,刃口部位粘结剂组分偏多。

  • 标签: 粉末微注射成形 颗粒模型 波形效应
  • 简介:铝电解用连接导杆是连接阳极和电源关键部件,在高温电解条件下起承载阳极作用和承担大电流导通任务,其原材料必须是导电、有一定强度和高致密度。该文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Cu-Ni-Fe-Co合金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其密度及力学性能影响,进而确定制备高致密度导杆合金材料最佳烧结工艺。结果表明:该合金相对密度随烧结温度提高而提高,当烧结温度为1250℃时能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相对密度为95.2%、晶粒尺寸为20-30μmCu-Ni-Fe-Co合金材料,其性能完全满足制作铝电解连接导杆要求。

  • 标签: 粉末冶金 Cu基连杆 烧结 致密化
  • 简介:采用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系统研究超音速气雾化喷嘴两相流雾化过程。利用VOF(volumeoffluid,流体体积)函数两相流模型模拟验证金属液不同质量流率下2种初级破碎模式,并研究雾化压力和液体表面张力对金属液初级破碎过程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金属液质量流率较小(0.053kg/s)时,初级破碎模式为液膜破碎,金属液质量流率较大(0.265kg/s)时,初级破碎模式为“微型喷泉”破碎;随雾化压力从0.5MPa增加到1.5MPa,初级破碎程度加剧,但雾化压力过高反而会削弱雾化效果;将金属液表面张力由1.2N/m降至0.4N/m,初级破碎时能够获得尺寸更细小液滴,通过随后二次破碎形成更加均匀细小液滴,从而获得高质量沉积锭。

  • 标签: 喷射成形 CFD 超音速喷嘴 两相流 破碎机制
  • 简介:研究高能球磨制备Nb/Al化合物工艺,探索在高能球磨过程中Nb、Al形成化合物机理。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球磨可获得Al在Nb中固溶体,固溶度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成正比,并发现选用硬脂酸作为添加剂有利于Nb/Al机械合金。对高能球磨中机械合金机理进行了讨论,指出高能球磨产生高比表面能和高密度晶体缺陷大大降低了整体扩散激活能,使得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扩散和固溶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也能进行。

  • 标签: 高能球磨 Nb/Al机械合金化 合金扩散
  • 简介:以金属Zr、Cu和Al为原料,通过真空熔炼和气体雾化制备Zr-Cu-Al合金粉末,再经高能球磨得到Zr50Cu40Al10非晶合金粉末。采用氮/氧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热分析仪(DSC)对其非晶形成能力及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磨120h后可获得Zr50Cu40Al10非晶合金粉末,且随球磨时间增加,粉末颗粒尺寸逐渐减小,90h后达到亚微米级。球磨过程中由于铁增加,使合金结构"混乱度"增加、负混合热增大,因而热稳定性增强,其过冷区间ΔTx为62K,约为雾化法制备非晶合金粉末2倍。此外,采用非等温晶方法,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出机械合金Zr50Cu40Al10非晶合金玻璃转变和初始晶表观激活能分别为152.6kJ/mol和172.4kJ/mol,远小于相应气体雾化法制备Zr50Cu40Al10非晶合金粉末表观激活能,其原因是粉末中氧含量和体系自由能较高。

  • 标签: 机械合金化 非晶粉末 热稳定性
  • 简介:温压是一项以较低成本制造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零部件新型成形技术.实验发现,颗粒重排是温压过程主导致密机理,而为颗粒重排提供协调性塑性变形是另一重要致密机理.作者分析了影响这2个致密机理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温压粉末原料设计原则,并成功设计了高性能、低成本合金钢粉末3大体系温压粉末原料.

  • 标签: 致密化机理 颗粒重排列 塑性变形 温压
  • 简介:在Ar,Ar+H2,N2,N2+H2和低真空5种气氛下对MIM316L不锈钢进行了烧结,讨论了烧结气氛对合金致密和力学性能影响;得出烧结气氛露点显著影响合金致密和最终力学性能;烧结气氛中H2可以脱去合金中碳来影响致密和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受注射、脱脂和烧结工序影响;在采用溶剂脱脂时,3个工序对尺寸精度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烧结、注射和脱脂.在不同气氛下,3个工序对尺寸精度影响相对稳定.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 MIM316L不锈钢 烧结气氛 尺寸精度
  • 简介:以微米级蓝钨(WO2.9)、四氧化三钴(Co3O4)和炭黑(C)为原料,采用真空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经过真空烧结得到WC-Co合金块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复合粉末及合金显微形貌及物相组成,研究原料粉末中配碳量对WC-Co复合粉及合金物相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平均粒径为300nm超细WC-Co复合粉末主相均为WC和Co相,含有少量η相(Co3W3C);原料粉末中配碳量(质量分数)为16.69%较为合适,此时可获得物相纯净、平均晶粒尺寸470nm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合金横向断裂强度为2464MPa;原料粉末中配碳量为16.85%时,合金中存在少量游离碳,横向断裂强度只有1946MPa。

  • 标签: 原位还原碳化 WC-Co复合粉 超细WC-Co硬质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