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以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莺歌海-琼东南盆地Ya8-2-1、Ya8-1-1、Ya13-1-4及LD30-1-1A井为重点,进行定量的多门类微体古生物群综合分析和生物地层研究。莺-琼盆地第三系有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有孔虫化石尤为丰富。详细研究了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孢粉和沟鞭藻等生物群的特征及其纵、横向上的分布。依据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等,对盆地第三系识别出14个浮游有孔虫界面和1个质超微化石界面,对化石带的划分进行了讨论。经与Berggren等所制定的绝对年龄值的对比,作出了莺-琼盆地的年代地层表。最后对莺-琼盆地第三系各组(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和莺歌海-黄流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莺-琼盆地 第三纪 微体古生物群 地层划分 南海北部
  • 简介:渤中凹陷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低含蜡和饱芳比小于3的特征,非生物降解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高含蜡和饱芳比大于3的特征.大部分原油的正构烷烃没有奇碳或偶碳优势,具有弱的姥鲛烷优势,三环萜烷和甾烷丰度较低,藿烷丰度较高,甾、藿比小于1,但不同类型原油伽马蜡烷和C24四环萜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生物降解原油均可检测出丰富的25-降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物的绝对浓度以凝析油最低,生物降解原油最高,正常原油介于两者之间.依据原油伽马蜡烷指数和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可把渤中凹陷原油分成富C24四环萜烷原油(A类原油)和贫C24四环萜烷原油(B类原油),贫C24四环萜烷原油又可分为高伽马蜡烷原油(B1亚类原油)和贫伽马蜡烷原油(B2亚类原油).

  • 标签: 渤中凹陷 原油 生物标志物 特征 成因 类型
  • 简介:经过研究岩石热解仪(以ROCK-EVAL5为例)测定出的热解参数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快速预测含油岩石等样品中原油密度的方法。在钻井过程中或试油之前,利用热解法预测储层的含油丰度、原油物性是很有意义的,对后期固井、试油等工程的合理实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热解法 快速预测 原油密度 热解参数
  • 简介:中国近海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目前找到的原油,依成熟程度可分为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原油四大类。渤海湾盆地发现的原油从未成熟、低成熟至高成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熟化序列;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和南海海域诸盆地找到的原油多数为成熟-高成熟原油,少数为低成熟原油,未成熟原油尚未找到。从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全过程分析,东海盆地、南黄海盆地和南海海域诸盆地具有寻找未成熟原油和低成熟原油资源的勘探潜力,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

  • 标签: 中国近海海域 原油 成熟度 特征 资源 勘探
  • 简介:利用RV2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特性测试装置,对四种脱气原油在不同渗流介质内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用三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旋转粘度计测试的视粘度最低,毛细管内粘度次之,岩心内渗流时的视粘度最高;特别是原油在岩心内渗流时,岩心渗透率越低,原油视粘度越高,并且可能表现出非牛顿特性,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分析认为。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心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的流变性影响最大。为了研究原油的流变性,建议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原油地下流变性,该测试结果才能更好指导油田开发。

  • 标签: 渗流介质 原油 流变性 实验研究 渗流测试 粘度
  • 简介:用TSQ-70GC/MS/MS色质仪分析了珠江口盆地100余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发现部分原油样品具有异常丰富的ααα-C29甾烷(20S)异构体。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是最有效的成熟度指标,只与成熟度有关,其热成熟平衡值为0.50-0.55。珠江口盆地有部分油样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异常之高,最高达0.67,已超过其热平衡值,已超过了当地成熟、过成熟生油岩样品值。确认油源之后,发现离生油凹陷越远,运移距离越大的原油,其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越大。因此,ααα-C2920S(20S+20R)不仅与成熟度有关,还与运移距离有关。

  • 标签: 原油 ααα-C29甾烷 20S 运移效应 珠江口盆地
  • 简介:澳大利亚1988年海上原油产量达2020万吨,天然气产量为86.9亿立方米,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亚太地区第三位。巴斯海峡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海上产油区,产量占全澳石油总产量的75%。1986年初,巴斯海峡的高峰期产量曾达50万桶/日,满足了全澳大利亚石油需求量的85%。但此后因油价及税收等影响产量下降,且储量亦面临下降趋势,预计到90年代初期,巴斯海峡的产量将下降到37万桶/日。要想维持目前的原油自给水平,澳大利亚必需每年新增2740万吨储量。

  • 标签: 澳大利亚 边际油田 开发成本 原油储量
  • 简介:莺-琼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迄今为止,除在该区浅层和中深层发现以成熟-高成熟的热成因腐殖型气(煤型气)为主的天然气藏外,也发现了一些生物气及生物-低成熟过渡带气气藏,且均具较高的产量和一定的储量规模,其勘探前景广阔.

  • 标签: 莺-琼盆地 生物气 低成熟气 资源潜力 天然气勘探前景
  • 简介:宝岛23-1构造生物礁(1158礁)位于珠江口盆地神狐隆起南缘一个四面封闭的块状碳酸盐台地上,礁体顶面T52层(珠江口二段下部顶面)的圈闭面积为80km2.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岩石化学、古生物、岩心等资料,证明神狐隆起南缘存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据生物礁的发育特征和产状,宝岛23-1-1井钻在礁滩相部位,储集性较好的礁核位于宝岛23-1构造的南高点.南高点的含油面积为22km2,圈闭资源量为5320万m3,因此是值得钻探的目标.

  • 标签: 宝岛23—1 地质构造 生物礁 地质评价 地层倾角测井 油气地质
  • 简介:根据大量岩心资料,通过地质多元统计分析,将影响砂岩储层的地质因素,包括沉积相,骨架颗粒成分,成岩作用及埋藏史等量化为沉积参数,并研究这些参数与孔隙度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公式,用该公式对辽东湾及埕岛地区深部地层孔隙度进行了预测,误差一般小于2%。

  • 标签: 预测 砂岩 孔隙度 砂岩储层 沉积学参数 数据库
  • 简介:利用天然气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遭受生物降解后,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在降解作用微弱的天然气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的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存在母质类型相似、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多套气源岩,具有生成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的物质基础.该区普遍存在由生物气(或低成熟气)与热成因气(有的已被生物降解)混合而成的混合天然气,泥拱活动产生的(微)裂隙为天然气运移及混合提供了主要通道.随气藏埋深变浅,生物气(或低成熟气)的比例增大,混合天然气的δ13C1变轻.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将热成因气中的CO2转化为甲烷,混合作用补充了富烃的新烃气(生物气和低成熟气),从而改善了热成因气的品质,有利于该区富烃天然气的形成.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浅层天然气 生物降解 混源特征 地化识别技术
  • 简介:本文根据碳酸盐岩中分散有机质的具体特点,从有机岩石角度,阐述海相碳酸盐岩有机岩石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有机质成熟度,生源研究,有机质赋存状态研究,有机质丰度评价,揭示碳酸盐岩有机质差异演化以及对有机质类型的研究等。

  • 标签: 海相碳酸盐岩 有机岩石学 研究进展 成熟度 有机质 演化
  • 简介: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一第四系下部可划分出11个层序界面,用生物基准面确定的年代分别是1.2Ma,1.6Ma,2.0Ma,2.3Ma,2.8Ma,3.2Ma,5.2Ma,9Ma,15Ma,18Ma,21Ma。研究了各层序的沉积相,发现了一批砂岩储集体,它们与具较好生烃潜力的半深海相泥岩相匹配,可成为该区新的勘探目标,本区的古海流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它对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晚新生代 层序地层学 研究 生物基准面 砂岩储集体
  • 简介:自从PROSPECTOR(Duda,Gaschnig,Hart1979)勘探者专家系统在美国研制成功并找到钼矿后,专家系统技术在地质领域愈来愈得到广泛的应用。下面列出一些典型系统,希望对从事专家系统(ES)的研制者有所启发。用地质知识库进行井-井地层对比(SAITO,KATSUEI等,日本)系统在输入了倾角测井数据、地震勘探数据和岩相分析资料后,使用地层数据库中的地层知识进行辅助地层对比。系统可以首先确定标志层,然后进行砂岩对比,预测砂体几

  • 标签: 地质学专家系统 技术进展 地质知识库 沉积盆地分类专家系统
  • 简介:1正常海退与强制海退在VanWagoner等(1987)的早期层序地层概念中,体系域被定义为一连串同期的沉积体系。他们将层序划分为Ⅰ型层序(包括低水位、海进和高水位体系域)和Ⅱ型层序(包括陆架边缘、海进和高水位体系域)。但随着层序地层的应用推广到被动边缘以外的地区,这些概念、术语和地层模式都有了变化,如Ⅱ型层序的概念已基本被废弃,而强制海退的沉积模式被提出来了。根据以往的概念及对现代和古代沉积物的研究,可识别出2种海退,即正常海退和强制海退。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受到容存空间及沉积物供给量的影响,故海退发生于2种特定条件下:(1)输入海岸的沉积量超过容存空间的增加量,即(△Vs/△t)>(△Va/△t)式中Vs代表供给海岸的沉积物体积,Va代表沉积物作用的现有空间,t为时间;(2)相对海平面下降。这2种情况下海岸线均向海迁移(图1)。

  • 标签: 强制海退 概念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正常海退
  • 简介:应用层序地层对崖13-1气田主要产层陵水组三段进行了亚段细分,以此为基础,在地震阻抗剖面上得到不同亚段的阻抗体,利用层拉平技术将各亚段阻抗体抗平,并应用地质统计方法求出各亚段阻抗体12个水平方向的变差函数,拟合其非均质性变程椭圆,通过对不同亚段变程椭圆的比较,结合沉积特征,分析了陵三段各亚段的沉积体系及物源方向。

  • 标签: 地质统计学 地震资料 研究 崖13-1气田 陵三段 沉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