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测井相分析系统包括测井相分类技术、测井标定及识别方法部分.该系统可以完成对测井进行分类,测井转换为地质;将新的测井相与已有地质特征的测井进行对比识别,解释岩性和绘制出连续岩性剖面,并进行多功能解释及参数的计算与统计。该系统软件部分(LCIPRS)应用模式识别方法、数学图象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元统计分析和测井数字处理.采用模块结构、菜单控制.测井相分析系统实际应用证实,该系统对岩性、油水层、储层各种参数解释以及为沉积相与储层研究提供的基础资料等地质应用方面有实用价值.

  • 标签: 测井相分析系统 研究 应用 岩性序列 沉积地层
  • 简介:地震解释不仅仅要进行构造解释,而且还要进行储层和油藏特征描述,它是一个从层位解释到油藏描述的过程,因此,应利用沉积学理论将钻井信息、地质模型与地震数据联合使用,以确定地震属性与岩石物性的关系.在这方面,法国地球物理总公司(CGG)的基于波形分类的Strato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研究手段.文中对该软件在BZ25-1构造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总结.应用过程中,通过地震相分析给出了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地震相图,据此对预钻井区储层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

  • 标签: Stratimagic 地震相分析 软件 BZ25—1构造 储层 油藏特征描述
  • 简介:为获得用于横向储集层解释的高信噪比地震剖面,依据地震信号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的相似性并利用噪声的随机性,进行时差相干扫描拾取初始信号,再经过时空平滑、振幅标定,使其真实信号和噪声分离。为提高信噪分离的效果,还采用了衰减深层噪声、迭代算法等。在叠前去噪处理中还采取了多个CDP道集记录中等炮检距道相干讯号扫描拾取及记录道随机重排等辅助方法。通过对理论模型剖面的去噪实验和实际资料的叠前、叠后的去噪处理,表明了信噪相干分离技术较真实地恢复了有效信号,这种技术在处理过程中是保幅保频的,它显然优于常规的相干加强法。

  • 标签: 信噪比 相干分离技术 叠前去噪 叠后去噪 随机重排 相干拾取
  • 简介:在众多的纵、横波分离方法中,τ-p变换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纵、横波的能量在τ-p域往往到重叠,不容易分开。文中在τ-p变换的基础上对波场分离方法作了改进,提出一种经坐标拉伸的τ-p变换法,称为τ-q变换,在τ-q变换域,纵、横波的能量分别汇聚到左右分开的不同q的一些点上,因此易于实现分离,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的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τ-q变换法 波场分离 Τ-P变换 多波地震勘探
  • 简介:测井自动识别程序(MATIDEN)是将自动确定岩性程序(CLLOG)处理所得到的岩性剖面进而划分测井的程序。首先需要选择工区内相同沉积单元中的纯泥岩段,做为对比的标准层,将所有井的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后应用CLLOG程序对标准化的的测井曲线进行处理,得到主成分曲线PC1,再以此为依据建立工区的测井相识别模式(识别矩阵)。MATIDEN程序是通过识别矩阵对未知测井进行识别,确定其归属类型。由于该程序运行时,不对未知测井特征值进行计算,所以不需输入未知测井的全部特征值,只用数字“1”、“2”分别表示未知测井“有”、“无”相应的特征,“3”表示对应的特征“未纪录”。通过X-5井的实际应用说明该程序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 标签: 测井相 自动识别程序 识别模式 识别矩阵 归类算法 积沉相
  • 简介:莺歌海盆地具有烃类水运移特征:它生成并聚集的油气(崖13-1气田)有高含量的联苯系列,具水运移的化学组成特征:经物质平衡计算有足够的烃类水运移效率。烃类水运移机制必须具备特定的地质条件:以充裕的水源和气源;存在一个温度、压力和渗透率骤降的物理界面;有一垂直断层或裂缝带,起“垂向高速”运移的作用。崖13-1气田诸多的地质和地化异常,如油气的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和有机质成熟度等资料都是水运移的佐证.饱含天然气的地质水从盆地高温高压的深部通过断层向上运移,抵崖13-1气田储层时有大规模的气水分离,烃类在储层聚集,而地层水继续沿上倾方向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烃类 水相运移 物质平衡 计算
  • 简介:通过比较关键井的测井数据,取心资料及其它地质信息,提出了识别河流沉积5种微的测井曲线形态,利用高分辨率倾角测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了研究区的测井资料,结合曲线形态分析,对河流沉积微的测井识别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并与地质家的结论吻合较好。

  • 标签: 综合利用 测井资料 河流 沉积微相 测井曲线 高分辨率倾角测井
  • 简介:近年来,在渤海海域陆续发现了几个陆多油层大油田.国内外对陆多油层大油田的开发,已在先导开发区;井网、井距和开发层系部署;实施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再研究;驱替机理和开采规律研究;重要措施现场试验;开发中后期提高产液量和稳油控水手段运用;开采工艺不断完善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对今后海上陆多油层大油田的开发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陆相多油层油田开发 渤海海域 先导开发区 井网 井距 开发层系
  • 简介:选择热解气色谱中的特定化合物nC7(正庚烷、烯烃)、nC8(正辛烷、烯烃)和甲苯,并计算相应的参数nC7+8/甲苯×2和甲苯/nC7,确定类生油岩的划分界限为:Ⅰ型,nC7+8/,甲苯×2>3.25,甲苯/nC7<0.25;Ⅱ型,nC7+8/甲苯×2=1.10~3.25,甲苯/nC7=0.5~0.8;Ⅲ型,nC7+8/甲苯×2<1.10,甲苯/nC7>0.8。近百块次样品经过与元素分析、Rock-Eval分析结果对比,并实际应用于划分珠江口盆地生油岩类型,证实方法简便易行。

  • 标签: 应用 热解气相色谱参数 判别 生油岩 类型 甲苯/nC7
  • 简介:从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将珠江口盆地(东部)21-16.5Ma地层(大致相当于珠江组)划分为2个级层序、5个体系域和16个准层序组。探讨了砂岩储层的物性、非均质性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岩心描述、遗迹古生态、测井及地震相分析,结合本区沉积演化特点,对按体系域或准层序组划分的7个层开展了沉积相对空演化规律的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剖析了不同沉积微相对砂岩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对砂岩油田产能及开发效果也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沉积环境研究为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建立了良好的地质基础。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砂岩油田 沉积相 研究 应用 层序地层学
  • 简介:莺歌海盆地中中新统梅山组地层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它在盆地沉积中心的厚度达2000米。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地层有机质丰度高,且完全成熟;它处在深,热、封闭、含水和高压系统中。这种系统有利于烃类的生成、保存和运移,并且形成独特的模式——石油的深热成因和水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梅山组 石油 深热成因 水相运移
  • 简介:在海上地震勘探得到的记录上会见到很强的鸣震现象,海上纵波地震勘探难以将鸣震压制干扰,海上多波地震勘探采集了4个分量的数据,可利用其中的P、Z分量压制海上鸣震,在研究了前人关于双检波压制海上鸣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实际生产的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海上多波地震勘探 双检波器 鸣震 压制
  • 简介:八面河油田北区、广北区沙河街组主要为湖泊——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前角洲湖泥岩、远砂坝、河口砂坝、角洲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分流间湾、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滩砂、粒屑滩、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本文重点对北区、广北区沙段、沙四段沉积微的展布与演化进行描述。

  • 标签: 八面河油田 沉积微相 沉积时期 沙四段 展布 演化
  • 简介:海上有自喷能力的油田采用多管分采是成熟的技术.南海西部W10-3油田1986年应用双管分采分注开发以来,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是,海上油气田生产安全环保要求严格.油井管柱上控制工具较多,施工操作复杂,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W10-3井修井时双管封隔遇卡的典型处理实例,介绍双管封隔遇卡后的处理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双管封隔器 遇卡处理 海上油气田 施工
  • 简介: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层序地层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以断陷湖盆陡坡带(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为例,在假定湖平面变化呈-正弦函数曲线,物源供给速率中等,匀速的条件下,分别模拟了盆地加速沉降和减速沉降两种过程的陆层序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构造沉降旋回过程控制着一个陆层序及其体系域的发育和形成。

  • 标签: 构造因素 断陷湖盆 陆相层序 影响 机理 计算机模拟
  • 简介:在进行海上多波地震勘探时,无论采用拖拽式还是回收重放式作业,由于海流,海底障碍物的影响,检波的位置及检波的X、Y方位都会与设计方位有误差,文中提出利用电缆定位资料和检波X、Y分量的能量两种方法估算方位误差,然后通过方位旋转来进行方位误差校正,用后一种方法对南海某地多波地震勘探资料进行了试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海上多波地震勘探 检波器 方位误差 校正 方位旋转
  • 简介:珠江口盆地前-早第纪洼陷(指有一定沉积厚度的低凹及深陷地区,非构造单元)分为4种类型,即半地暂型、拗陷型、残留型及过渡型。着重对残留型和过渡型洼陷在地震剖面上反映的上、中、下大构造层进行对比,认为下构造层为海相中生界,中构造层为陆下第系,上构造层为海相上第系。研究了海相中生代地层的分布、结构、构造及含油气特征,指出东沙隆起东部及其相邻的潮汕拗陷东北部和珠一拗陷东部地区是寻找中生代海相油气藏的新领域。

  • 标签: 珠江口盆地东部 前第三纪 早第三纪 洼陷特征 油气前景 构造层
  • 简介:由于70年代中期引入的维地震技术取得成功,使得人们一旦在钻井获得油气后,维地震测量已成为圈定储层边缘的最常用工具。除去维的地下成像技术优于常规的二维方法外,该技术运用的迅速增长还在于维测量工作的周期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1988年,当Geco公司在使两艘地震船的作业成为一体时,给海上维地震勘探又新增加了一维。作业中的这两艘地震船,每艘都装备了一对地震源和一对等浮电缆。这种作业模拟了一种使用四个震源的测量技术,这四个震源依次点火将信号传向四根等浮电缆,可同时产生12个独有的共中心点(CMP)地下剖面。

  • 标签: 油气勘探 勘探效率 成本 海上三维地震勘探
  • 简介:油藏数值模拟并行计算技术虽然正处在研究发展的初期,但它是一门有前途的新技术。在引进的9个处理的分布存储并行计算上,用自己编写的小黑油模型完成了并行试验。对于大中型油藏模拟问题,并行计算效率达到90%以上,9个处理的加速比达到8以上,计算速度达到VAX8550的4倍(或VAX780的24倍)以上。分布存储并行机能够适应油藏模拟问题的需要,进一步开发会有相当的潜力。

  • 标签: 分布存储并行机 油藏模拟器 并行油藏模拟器 分布存储 并行计算 并行试验
  • 简介:通过深入剖析恩平凹陷下第系陆地层,认为可以引入层序地层学的思路(以基准面的变化代替海平面的变化)来认识陆层序地层,并将二级层序作为勘探低成熟区陆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单元。以恩平凹陷为例,在实践中总结了陆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的标准,以及凹陷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陆相沉积凹陷 应用 珠江口盆地 恩平凹陷 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