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接地广泛用于建筑、通信、机械、电力等各个领域及至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接地的目的,就本质上说,是为了在正常和事故以及雷击的情况下.利用大地作为接地回路的一个元件,从而将接地处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安全.由式R=V_d/I_d可知,如果接地电流I_d一定时,只有把电

  • 标签: 接地电阻 接地体 土壤电阻率 接地电流 降阻剂 对地电压
  • 简介:1大雾过程2018年1—3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频繁出现,共16d,其中3月为11d,较历史同期略偏多(表1)。全省单日出现40站以上大雾有3d,分别是2月23日、26日和3月27日;连续3d出现大雾2次,分别为3月14—16日和25—27日。

  • 标签: 天气过程 大雾 区域性 江西省
  • 简介:1暴雨过程2017年4—6月10站以上暴雨日数共9d(表1)。4—5月区域暴雨日数仅1d。4月8—9日出现首场区域性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共有50个县(市)出现雷电;赣东北有10个县(市)出现短时8—9级雷雨大风天气,风速以乐平24m/s为最大。有25县(市、区)的64个测站出现30mm/h以上强降水。强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6月(共6次),其中6月10—16日、20—29日先后出现连续暴雨过程,

  • 标签: 暴雨天气过程 暴雨日数 暴雨过程 大风天气 降雨过程 强对流
  • 简介:1984年10月,我们应用传真图资料,把数值预报的一些输出量做为预报因子,寻求与春播期天气的关系,并建立预报方程,然后用“0、1”权重回归法,做出了3、4月我地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短、中期预报。一、基本资料及其处理取1982年至1984年3、4月逐日北京B模式48小时500hPa和36小时700hpa预告图,以

  • 标签: 天气预报 春播期间 期间重要
  • 简介:本报告第二章中的个例研究充分证明了跨学科、部门间、国际间和机构间合作对于NSF大气科学部(ATM)资助的领域中的重要性。由于各种原因,合作对于大气科学越来越重要。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使得多领域科学家合作成为必然;鉴于资源正变得日趋紧缺,

  • 标签: 大气科学 协作 个例研究 跨学科 NSF 合作
  • 简介:用ECMF作为基本资料,对北半球超长波进行分型后,做寒潮中期预报。并对伴随寒潮天气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采取逐步逼近的预报方式,制作了冬半年天气服务预报系统,实现了预报客观自动化。

  • 标签: 冬半年 专业预报 系统
  • 简介:自2008年6月1日(实际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20时起,北京时)执行修订后的《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由于增加雷暴、视程障碍现象等发报项目,致使许多观测员难以适应。总结东山站可能出现的8种重要天气现象:大风、龙卷、冰雹△、雷暴R、视程障碍现象(3种)≡S、∞、降水(包括定时3小时和任意3小时)。以上8种重要天气在(GD-11Ⅱ)1段中的电码组对应为:

  • 标签: 天气报告 修订 视程障碍 天气现象 北京时 观测员
  • 简介:重要天气报与危险天气报都是为体现某些可能造成影响或灾害的现象种类而制定的具有一定时效性的编报方法,因两者很多规定相似,容易造成观测员理解模糊。本文就两种报文的现象种类、电码、报文重叠、日界、软件操作等方面对其进行异同点的分析,以减少与之相关的错情率。

  • 标签: 重要天气报 危险报 种类 异同点
  • 简介:在早稻播种时节,长江以南的中低纬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往往影响春季早稻的播种。人们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季节的有效性,采取了科学的薄膜育秧法,以促进秧苗生长发育,避免早稻盛花期处在雨季集中时段以及二晚兔受寒露风危害,确保早晚稻稳产增产。薄膜育秧,就目前而言,是一种较为广泛的育秧法,如旱床育秧等,它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温光气候资源,保证阴雨低温期间的秧苗正常生长,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实惠,具有“省、增、早、好”等优点。该育秧法,除合理配肥外,基本原理与其它形式的薄膜育秧一样,都可改善小气候,在春季北方冷空气比较

  • 标签: 培育壮秧 秧苗生长 重要技术 小气候 早稻育秧 长波辐射
  • 简介:基于中国气象局2008年调查数据,运用二分Logistic回归、最优尺度回归和判定树CRT模型分析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因素中年龄与文化程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包括是否支付与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因素只对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对是否支付无显著影响;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关注程度、天气预报准确性、天气预报及时性和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数额多少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个体因素与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影响程度较高,而心理因素影响程度较小。

  • 标签: 支付意愿 LOGISTIC回归 最优尺度回归 判定树CRT方法
  • 简介:玉米是喜温喜光的C4作物,也是武威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对玉米实际单产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产量波动的基本特征,分析扰动气象因子,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实际价值。1资料来源资料时限为1981~1996年。玉米产量资料由武威地区统计局提供,气象资...

  • 标签: 气象因素 产量波动 气象因子 气候产量 旬平均气温 玉米产量
  • 简介:灾害风险的影响不仅由灾害本身决定,更取决于风险的决定因素——暴露度和脆弱性.暴露度和脆弱性是动态的、多维度的.高暴露度和脆弱性是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只有正确认识暴露度和脆弱性的维度,重视风险沟通和风险累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才能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战略以适应长期气候变化.在致力于降低、转移和分担风险的同时,还要对灾害风险进行防御和响应,提高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的恢复力.通过使用这些整合的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灾害风险管理决策与应对措施会限制暴露度和脆弱性,使气候变化适应成为可能.

  • 标签: 暴露度 脆弱性 灾害风险管理 适应
  • 简介:对1988、1994、1995年3个高温年份南京市区260万自然人群中563例重症中暑病例与逐日气象因素作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发病当日平均气温x1、最高气温x2、相对湿度x3、平均风速x4、日照时间x5和降水量x6等6个气象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发病前1~5天的2~6天平均值M11~M15、…、M61~M65共36项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重症中暑总例数作为应变量。筛选结果:x1、x3、M12、M32四项对Y有显著贡献。由标准回归系数可见,x1较xX3,M12较M32贡献大。连续3日的平均气温M12及相对湿度M32较x1、x3对日重症中暑人数影响要大。当M12超过30℃且M32超过73%易出现中暑。这结果在1997年做了初步应用验证。

  • 标签: 中暑 气象因素 逐步回归
  • 简介:利用2000—2013年济南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雾和霾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基于NCEPFNL海平面气压资料,采用T-mode主成分分析结合K平均聚类法对天气形势进行客观分型,研究不同天气形势下雾和霾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1)雾日数以0.4d·a-1的速度下降,与相对湿度年际变化紧密相关;2011年以前济南霾日数呈现正常波动性变化,从2011年开始显著增加,尤其2013年出现霾日数跃增,霾日数年际变化与850~700hPa大气层逆温频率年际变化显著相关;(2)济南地区9种天气型中,冬季出现的弱低压型(WT6)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发生雾概率较高,冬季时均压场型(WT1)、弱冷空气型(WT5)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出现霾概率较高,秋季弱高压型(WT3)出现时发生霾频率较高。

  • 标签: 气候特征 天气形势
  • 简介:利用实时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以多种数据库为支撑的西北地区东部重要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在本地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中短期预报方面具有较好的业务实用效果。

  • 标签: 重要天气 预报 业务系统
  • 简介:1理由1.1现有的预报服务会商记录本中,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主要为:(1)仅适合日常性天气预报的会商。(2)某些项目不需记载,有些项目又无法记载,或记载不便。(3)一些重要天气(如春播大播期、汛期、伏秋旱等重要农事预报服务,党、政机关及用户提出的一些重要天气咨询,临时发生的短时灾害性天气,有时一天发生多次灾害性天气等),不便于用现有的天气预报服务会商讨论、记载。

  • 标签: 天气预报服务 重要天气 灾害性天气 天气咨询 天气实况 雷达回波
  • 简介:准确、及时和完整地收发气象综合观测资料和服务产品是开展天气预报预测和气象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支撑。通过对青海省气象通信系统、信息传输业务流程和传输业务规范的阐述和业务状况的分析,从对气象信息资料产生的源头、传输、收集、分发到最终逐级入库、逐项全面分析,找出影响青海气象信息传输时效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解决气象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达到有效提高气象信息传输时效的目的。

  • 标签: 气象信息 传输 时效 因素 对策
  • 简介:对影响我省粮食产量水平的四大因素-技术进步、农业硬投入、政策和气候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综合模型。据模型分析了各类因素对我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其影响权重夏粮和全年产量较接近,分别为技术进步0.1左右,硬投入0.3左右,政策0.25左右,气候因素约占0.3;秋粮主要受投入和气候因素影响,权重分别为0.55和0.36.

  • 标签: 粮食产量 影响因素 生产函数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