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以西南地区1996~2000年93个气象台站观测月均降雨量为基础,对各月降雨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变异特征空间分析后,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和以不同变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球面模型、高斯模型)为基础普通克里金(O-Kriging)两种方法进行空间插值,通过交叉验证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月均降雨量存在明显空间集聚现象,并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异特征,可对该研究区域降雨量进行空间插值研究。(2)在O-Kriging插值时,变异函数选用指数模型效果最好,球面模型次之,高斯模型最差。(3)两种方法对月均降雨量及其极大值和极小值插值时,O-Kriging插值误差均小于IDW,插值误差整体上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剔除各月降雨量极大值较为集中两个站点后进行插值,插值结果误差均明显降低。(4)对研究区域整体来说,O-Kriging插值效果优于IDW,但就单个站点来看,结果并非如此。在降雨量空间插值中,由于研究区域和时间尺度不同,并不存在绝对最优方法,应根据实际应用效果选择最适方法

  • 标签: 降雨量 空间插值 空间自相关 交叉验证
  • 简介:1概况世界气象组织(WMO)仪器与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第17次届会于2018年10月12-16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前,仪器与观测方法技术大会(TECO-2018)于10月8-11日召开并同时举办了气象仪器展览(METEOREX-2018),期间WMO还组织召开了第2届国际卫星资料电信系统用户论坛(8-11日)和全球气象事业研讨会(11-12日).

  • 标签: 气象仪器 观测方法 WMO 技术 世界气象组织 阿姆斯特丹
  • 简介:为提高本刊编辑部稿件采编工作效率,经过认真筹备,特决定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开通本刊网站并启用网络采编系统。本刊网站地址:http://qhqx.cbpt.cnki.net。自该日起,本刊不再接受纸质稿件投稿和基于Email电子版稿件投稿。作者投稿前,请先登陆本刊网站进行用户注册.

  • 标签: 网络采编系统 编辑部
  • 简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构建出一个GDP综合预测模型,并且考虑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精神与国家关于技术、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调整模型参数,计算了2016-2050年中国分省GDP总量与人均GDP,进一步通过计算省区间人均GDP基尼系数来分析省区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省区协调发展时,各省区在2016-2050年间GDP总量与人均GDP差距逐渐缩小,省区间人均GDP基尼系数将从2015年0.219下降到2030年0.176和2050年0.137,未来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可以得到缓解。

  • 标签: GDP 省区协调发展 基尼系数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ARIMA模型
  • 简介:年代际气候变化作为年际和月季气候变化重要背景,往往影响着年际和月季时间尺度气候及特征。随着科学发展进步和社会需求提高,年代际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重要问题。作为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重要内容之一,年代际气候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在国内外都在蓬勃开展,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除简要介绍了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将着重就年代际气候变化可能机制作一个系统综合性讨论,内容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海温变化模态影响、气候系统相互关系年代际变化影响、大气行星尺度系统年代际变化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影响。大家知道,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十分重要,但也可以看到年代际气候变化动力学机制却十分复杂,不少问题还没有搞十分清楚,需要加大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相信,深入研究结果必将对年代际气候变化预测提供可靠科学依据,进而推动年代际气候变化业务预测及其能力提高。

  • 标签: 年代际气候变化 可能机制 主要海温模态 气候系统相互关系 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
  • 简介:近期关于2050年减排战略(MCS)讨论越来越多,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战略编写。我国2050年碳减排目标的战略制定至关重要,它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大气雾霾治理、生态环境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设计良好长期碳减排战略将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目标的实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全球进程。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 碳减排 国家战略 生态环境 国家目标
  • 简介:通过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共和县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长、风速、气压气候要素收集分析,判断共和气象条件是否符合紫花苜蓿生长对气候条件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共和县气温条件符合紫花苜蓿生长对气温要求。降水量未达到紫花苜蓿生长要求。共和县日照条件有明显优势,远远超过紫花苜蓿所需日照时长。风速、气压在适宜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合理范围之内。综上所述可以在共和县开展紫花苜蓿引种试验,同时需要后期进一步实地观测分析。

  • 标签: 共和县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风速 气压
  • 简介:现有研究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会在2025年导致其国内排放增加约1.2GtCO2-eq,然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影响不仅限于此,还包括资金效应、政治效应,以及惯性效应对全球排放间接和长期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体现不同效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可能造成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自身效应、资金效应、对伞形国家政治效应和对发展中国家政治效应,将分别导致全球2030年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扣除碳汇吸收量后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2.0、1.0、1.0和1.9GtCO2-eq,并导致全球2015-2100年累计排放量分别上升246.9、145.3、102.0和270.2GtCO2-eq。为防止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应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制度建设与发展,与各国紧密合作全面平衡地推进《巴黎协定》落实和实施。

  • 标签: 美国 《巴黎协定》 温室气体排放 政治效应 资金效应 惯性效应
  • 简介: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趋势。以上4种动物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青岛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降水对气候变暖响应较小。日照时数减少对4种动物物候期影响最大,有利于4种动物绝鸣期提前和间隔期缩短以及家燕始鸣期推迟;蟋蟀和青蛙物候期对气温有明显响应,蚱蝉和家燕对气温变化不敏感;风速减小有利于蚱蝉、家燕绝鸣期提前和间隔期缩短,但却导致青蛙绝鸣期推迟和间隔期延长。多种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决定了动物物候期变化。除气候条件对动物物候期变化影响之外,动物之间食物链制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物候变化有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始鸣期 绝鸣期 间隔期
  • 简介:基于2001-2015年黑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对地区GDP与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检验呈现倒U型,预期2019年达到理论拐点;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得到4个减排路径年平均减排效果顺序依次为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经济结构调整、人均GDP增长、贸易结构变化;减排路径对应脉冲响应函数动态冲击效果分别为波动性增排、收敛性减排、发散性减排、转变排放作用;推动黑龙江省温室气体减排路径顺序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贸易结构。

  • 标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减排路径 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 脉冲响应函数
  • 简介:研究地球工程对海洋酸化影响对于评估地球工程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影响有重要意义。文中使用中等复杂程度地球系统模式,模拟了典型CO2高排放情景RCP8.5下,实施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对海洋表面的pH和文石(碳酸钙一种亚稳形态)饱和度影响,并定量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海洋酸化影响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在RCP8.5情景下,到2100年,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水平,全球海洋表面平均pH下降了0.43,文石饱和度下降了1.77。相对于RCP8.5情景,2100年地球工程情景下全球海洋表面平均pH增加了0.003,而文石饱和度降低了0.16。地球工程通过改变溶解无机碳、碱度、温度环境因子影响海洋酸化。相对于RCP8.5情景,实施地球工程引起溶解无机碳浓度增加使pH和文石饱和度均减小,碱度增加使pH和文石饱和度均增大,温度降低使pH增大而使文石饱和度减小。总体而言,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可以降低全球温度,但无法减缓海洋酸化。

  • 标签: 地球工程 太阳辐射管理 海洋酸化 气候变化 地球系统模拟
  • 简介: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对CCSM4模式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预估了2021—2050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CCSM4模式长期历史气候模拟实验模拟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值能较好地再现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空间分布形态,但气温模拟值比观测偏低,91.4%站点误差在1.5℃以内;降水中心比观测略偏北,全区平均偏多35.18mm。2021—2050年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高纬度地区增温幅度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与基准年相比,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高6.00℃、5.86℃和6.42℃。年降水量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形态,降水大值中心出现在东南部吉林与辽宁交界处,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多15.2%、3.1%和2.0%。

  • 标签: CCSM4 气温 降水 评估 预估
  • 简介:为探究玉米播种期水分胁迫及补水对玉米出苗率影响,利用盆栽方式在玉米播种—出苗期开展水分胁迫及复水控制对比试验,分析播种日土壤相对湿度、播种后补水时间和补水量对辽西地区玉米出苗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出苗率随播种日土壤相对湿度降低,干旱持续时间增加和补水量减少而减小。播种后无补水,当播种日土壤相对湿度w播种为60%—70%时,出苗率达100%;w播种为50%—55%时,出苗率达66.7—77.8%;w播种为30%—45%时,出苗率为0。w播种为35%—45%时,持续5—20d干旱,补水20mm,出苗率为66.7%—100%,较补水10mm出苗率为0%—77.8%。w播种为35%—45%时,需在10—20d内补水,所需补水量随补水时土壤相对湿度减小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春旱频发地区确定玉米播种后最迟补水时间和补水量下限提供有效技术参考。

  • 标签: 春玉米 水分胁迫 土壤相对湿度 出苗率
  • 简介:利用贵南县气象站观测2018年3—4月逐日气象资料,用气候倾向率分析蒸发量逐日变化及其相关气象因子关系,利用SPSS软件建立动态函数模型,预测2018年3、4月蒸发量记录准确性。对异常偏大蒸发量做综合比较分析,找出原因,判断数据准确性和可用率。

  • 标签: 贵南地区 蒸发量 异常 数据准确性
  • 简介:为提高雷达定量降水反演精度,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在利用最优化法建立辽宁本地化动态Z-I关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雷达定量降水反演方案,分别开展了分雷达回波强度等级与分地理区域优化降水Z-I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方案定量降水反演评估指标均有所改善,整体而言,优化方案有效降低了雷达定量降水反演误差,降水反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13年辽宁抚顺“8.16”典型强降水个例定量降水反演结果显示,两种优化方案反演降水空间分布形势与地面降水实况场更加接近,尤其弥补了单一动态Z-I关系法对20.0mm·h^-1以上量级强降水落区范围以及40.0mm·h^-1以上量级超强降水中心反演不足问题,采用优化方案后各项评估指标均大幅提升,明显改善了雷达定量降水反演不确定性,降水反演效果具有更强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灾害性短时强降水天气事件短临预报预警提供了定量参考。

  • 标签: 雷达定量降水反演 分级最优化法 综合评估
  • 简介:基于1980-2016年4套再分析资料(NCEP/DOE资料、MERRA2资料、ERA-Interim资料和JRA-55资料),采用计算大气热源正算法和倒算法,研究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计算不确定性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计算方法和资料均会导致结果不确定性,正算法只能得到整层热源,而倒算法可得到热源垂直结构,但其结果准确性依赖于再分析资料精度;(2)对比4套再分析资料计算结果发现,正算法结果较倒算法结果普遍偏高,采用ERA-Interim资料,基于两种方法计算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趋势一致。基于4套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热源在1980-2016年呈现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3)夏半年(3-8月)强热源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东部,热源自下而上呈源-汇-源分布;(4)基于正算法和ERA-Interim资料估算夏半年降水潜热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显著偏小,高原西部地区和南部冈底斯山一带则明显偏大。

  • 标签: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不确定性 正算法 倒算法
  • 简介:利用哈尔滨市2014—2016年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及与主要气象要素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近3a间,哈尔滨空气质量为良级别的天数最多,占47%,达到污染级别的天数占31%,2016年空气质量最佳,优良级别的天数达到284d,占全年78%;春夏季AQI指数较低,秋冬季AQI指数明显偏高,9月空气质量全年最佳,1月空气质量最差;PM2.5是造成哈尔滨空气污染最主要污染物,其次是PM10、NO2和臭氧8h(O3-8h);AQI与气压之间以正相关为主,秋冬季最为显著;与风速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冬季尤为显著;与气温关系受到采暖干扰差异较大,年尺度及秋冬季呈负相关,月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冬季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而5—9月为负相关。

  • 标签: PM2.5 AQI 空气质量 气象要素
  • 简介:城市通风廊道能增加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为了定量评估城市通风廊道气象效应,本文采用区域边界层化学模式(RBLM-Chem),利用杭州市高分辨率地表类型、城市建筑资料,开展了杭州市通风廊道影响模拟研究,模式水平分辨率为250m。本文针对冬季和夏季两个典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夏季个例时间为2013年8月12日,盛行南风,风向顺着通风廊道;冬季个例时间为2014年1月28日,盛行东风,风向垂直于通风廊道。主要结论如下:城市绿色通风廊道有增加风速、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作用,与没有通风廊道情况相比,夏季风顺着廊道方向时,廊道区域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4m/s,廊道区域内60m高度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m/s。而冬季风垂直于廊道时,廊道区域风速增加较小,仅有0.5m/s左右。通风廊道夏季降温幅度平均可达2.7℃,冬季降温幅度较小,仅有0.6℃左右。通风廊道对气象场影响随风向向下游延伸,夏季在通风廊道下游250m处,风速增加、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5m/s、2.9℃、3.1%,即使在通风廊道下游1500m处,最大降温仍有1.2℃。

  • 标签: 杭州 城市气候 城市通风廊道 RBLM-Chem模式
  • 简介:基于1961-2015年东北地区台站降水观测资料及全球环流和海温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物理量诊断方法,探讨了东北5月降水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外强迫关系。研究发现,东北5月降水具有和东北盛夏降水明显不同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处于年代际偏少阶段,而在21世纪初转变为年代际偏多阶段。东北5月降水在21世纪初年代际变化主要由5月东北亚低压强弱年代际变化造成,在21世纪初,东北亚低压相对于气候态明显偏强,有利于东北降水偏多;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东北亚低压减弱为较浅低槽,导致东北降水偏少。来自北大西洋欧亚大陆位势高度异常波列引起东北亚上空垂直运动异常,导致了东北亚低压上述年代际变化。5月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很可能是激发上述波列进而造成东北亚低压和东北5月降水在21世纪初年代际变化外强迫信号。

  • 标签: 东北地区 5月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东北亚低压 北大西洋海温
  • 简介:本文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自1960—2004年每年起报年代际预测试验结果,初步评估了该模式对北极涛动(AO)预报技巧。同时,把该模式年代际预测结果与历史试验模拟比较,分析了气候模式初始化对年代际试验预测季节尺度AO及其年际变化贡献。结果表明,年代际试验和历史试验均能反映出AO模态是北半球中高纬大气变率第一模态特征,其中年代际预测试验回报AO模态与观测空间相关系数高于历史试验。两组试验基本能再现AO指数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特征。与历史试验相比,年代际预测试验回报月和冬季AO指数与观测相关系数更高,特别是年代际试验与观测月AO指数相关系数达到了0.1显著性水平。年代际试验回报月、春季AO指数变化周期更接近观测结果。因此,年代际试验中初始状态使用海温资料进行初始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AO回报能力。

  • 标签: BCC_CSM1.1 气候模式 年代际 北极涛动(AO) 季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