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城镇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检验方法,对多种数值预报及释用产品的2014年度日极端气温、24小时降水、暴雨过程暴雨和8种分类暴雨过程暴雨等预报进行站点预报质量检验。结果表明:释用T639数值预报的T639-MOS日极端气温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5天逐日的最高气温和3天逐日的最低气温≤2℃预报准确率均为最高;中尺度数值模式的晴雨和一般性降水预报优于全球模式,但暴雨预报评分不如全球模式和多模式集成降水预报;暴雨预报Ts评分都不高,且随预报时效降低,24小时预报最高为17.3%,而120小时预报最高仅3.4%;暴雨过程暴雨预报平均TS评分很低,均未达10%;分类暴雨过程以台风登陆类暴雨预报TS评分最高,但该类暴雨过程样本数太少,检验结果代表性差;其他分类暴雨预报效果差,对局地对流降水明显的午后热雷雨类和副高边缘类暴雨全部漏报。

  • 标签: 预报检验 数值预报 释用产品 分类暴雨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的适用性要高于西部地区.不同的地面气象要素,差异较大:对于地面气温和地面相对湿度,ECMWF比JMA和GFS更接近实际观测,ECMWF和JMA的分析场数据质量要好于预报场;ECMWF和JMA地面气温在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GFS地面气温在夏季与观测差异最大;3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相对湿度在秋季和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对于地面风速,在江淮流域和华南等东部区域JMA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小,在北部和西部区域ECMWF最好,JMA和GFS地面风速在冬季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大.

  • 标签: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 日本气象厅(JMA)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 地面气象要素 适用性评估
  • 简介:为了检验不同数值模式及多个模式的集合平均对山东地区10m日最大风速、2m日最高温度、2m日最低温度及降水的预报效果,利用2011年MM5、WRF-RUC、T639、日本及德国数值模式进行不同模式组合的集合平均,并对各组合进行TS评分检验。结果表明:晴雨预报,T639模式TS评分最高;对大雨以下等级降水的预报,T639模式24h预报的TS评分最高,MM5、WRF-RUC、T639、日本和德国模式集合平均48h和72h预报的TS评分最高;MM5、WRF-RUC和T639模式集合平均对大雨和暴雨24h预报的TS评分略高于单个模式。对3级以下弱风,T639模式预报准确率最高;对4级以上大风,WRFRUC及WRF-RUC三层集合平均的预报准确率最高;与单个模式相比,MM5、WRF-RUC和T639模式集合平均仅对3级风力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MM5、WRF-RUC和T639模式集合平均对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最高,但集合平均对最高温度预报并未提高。

  • 标签: 多模式 集合平均 TS评分
  • 简介:近年来,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利用2013年北京市密云地区上甸子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PM2.5监测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PM2.5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气象因素对PM2.5污染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降水、日照时数对PM2.5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降水和日照时数增加,PM2.5日平均浓度和日最高浓度均呈显著下降;相对湿度对PM2.5浓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相对湿度增加,PM2.5浓度显著上升;最大风速与PM2.5浓度呈倒U型关系,较低的风速将导致PM2.5污染增加,但风速达到一定级别时,可有效促进污染扩散,降低PM2.5浓度。北京地区夏季PM2.5污染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季节。

  • 标签: PM2.5 气象要素 相关
  • 简介: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环境,分析高温处理后玉米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植株进行跟踪观测,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确定玉米高温热害的关键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32℃的高温环境,对玉米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构成产生一定影响;(2)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趋势,百粒重、茎秆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秃尖比呈波动上升趋势;(3)38℃是多数生理指标变化的转折点,可视为玉米耐受高温的重要转折温度。

  • 标签: 高温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构成 河套灌区
  • 简介:利用2010-2014年建阳市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各相关气象因子对葡萄生长期长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萌芽期迟早主要取决于萌芽前1—2旬的温度因子,特别是20cm地温因子影响显著;开花期迟早主要取决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0℃的初日、终霜出现日期和地温稳定通过14.0℃的初日3个因素;稳果期迟早与终霜日期、开花期蒸发量和空气湿度大小、开花前1-2旬地温关联最大;硬核转色期迟早与萌芽前1~2旬温度条件、转色前一旬的地温关联最大;成熟期迟早主要取决于生长期温度因子,尤其与萌芽前1~2旬温度条件、浆果成熟前20天的地温和气温关联最大。

  • 标签: 巨峰葡萄 物候期 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