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JohnWebsterinlecturestohisstudentsanddiscussionswithcolleaguesalwaysemphasizedtheecologicaldimensiontomycology,exemplifiedinhisbooks[1].HealwayshighlightedhistoricdetailsbothinnomenclatureandintheunderstandingoftheintricaciesoffungalbiologyasadnirablyshowninhiseditingofAinsworth'sBriefBiographiesofBritishMycologists[2].

  • 标签: 菌物学 职业 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家
  • 简介:炭角菌科成员在自然界中广泛留存增加了人们更精确地记录其存在信心,对东南亚和中国研究显示了该科许多新种和新记录。本文详细地比较了该科在非洲和亚洲一些种类寄主和生境信息,并且探讨了炭角菌科全球分布一般特点。

  • 标签: 炭角菌科 分类学 生态学 地理分布
  • 简介:对同一菌物不同形态型分别命名做法于2011年结束,这就需要对非地衣化多型性子囊菌和担子菌采用统一命名。地衣生Koordersiella属因此也只需要单一名称,而后发表Hansfordiellopsis就是该属异名。此属共有5个种,包括在此发表2个新组合:K.tenuissima和K.variegatecombs.Nov.。本文列举了该属地衣寄主和已报道地理分布,同时也提供了已被接受物种检索表。此外,在Hansfordiellopsis下发表1个种和在Koordersiella下发表2个种,因与该属模式种显然为不同属而被排除。由于缺乏分子序列数据,Koordersiella属在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中系统学地位目前仍然不明确。

  • 标签: Ascohansfordiellopsis 子囊菌 座囊菌纲 丝孢纲 地衣
  • 简介:应用不依赖于培养方法分子技术,研究堆肥中真菌群落组成及其随温度变化现象,正在修正以往人们对堆肥过程中重要真菌类群认识。另外,新一代测序技术利用虽有限,但已经较先前开始时揭示出更大、更多样化菌物群落特异性。嗜热菌物种数量,潜在地促进了先前研究非特异性嗜热菌物种被大量发现,这些菌物可能具有重要生物技术应用潜能。

  • 标签: 堆肥 嗜热真菌
  • 简介:粪生菌物和炭角菌科真菌是约翰·韦伯斯特先生钟爱众多菌物类群中2个。大多数炭角菌是腐生或具弱致病性,还有一些是内生菌。炭角菌是世界性分布真菌,主要生长在被子植物木质部分。目前所研究大多数炭角菌都生长在这些基质上。炭角菌科下约有75个属,其中4个属是粪生,且目前主要有关其分类方面的研究,而对鹿角菌总体分布、发生规律和生态学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采集到1386份草食动物粪便样品为材料,通过湿室培养和检验,共获得12326个记录,其中255个为粪生炭角菌,作者对这些炭角菌发生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及对其形态进行了补充观察。

  • 标签: Hypocopra Podosordaria 孔座壳属 基质偏好性 Wawelia
  • 简介:报道了我国西北祁连山地区锈菌计15属(含式样属)104种。所引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对每个种仅列出名称、寄主植物名称、采集地及馆藏标本编号。涉及地区包括祁连山主体及属于祁连山系冷龙岭、走廊南山、乌鞘岭、达坂山、大通山、托来山和野马南山西部余脉等地。这是一份记载比较完整名录,是对过去相关零散报道补充和修订。初步分析表明,祁连山地区锈菌区系以北温带成分和旧世界温带成分为主体。特有种不明。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并存是本区系特色,但若与毗邻秦岭锈菌区系比较,其东亚成分锐减。青藏高原区系成分参与了本区系共建,但喜马拉雅常见热带属、种均不存在。北面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蒙古戈壁可能阻隔了本区系与西西伯利亚-阿尔泰锈菌区系联系,仅见少数环北方种和北温带种作为此两区系共有种。

  • 标签: 分类学 区系地理 锈菌物种多样性
  • 简介:对采自我国热带地区柔膜菌科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膜盘菌属1个新种,命名为海南膜盘菌,该种子囊盘盘状、具柄,外囊盘被为矩胞组织、厚60~160μm,盘下层为交错丝组织、厚80~400μm,子囊长棒状、8孢、(58~)61~70×5~6(~7)μm,子囊孢子梭椭圆形、7~8×2.5~3.0μm。对其形态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和图示,对与相近种差异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形态学 分类 海南膜盘菌 新种
  • 简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克氏库克菌(Kocuriakristinae)、粪肠球菌(Streptococcusfaeca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sakazakii)和绿脓假单胞菌(Pesudomonaspyocyaneum)为受试菌,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发酵浸膏各极性部位抑菌活性。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确定了桦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及乙酸乙酯层抑菌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发酵浸膏乙酸乙酯层抑菌活性较强,通过分离纯化,从该层分离得到了苯甲酸,并确定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 标签: 桦褐孔菌 发酵浸膏 抑菌活性 苯甲酸
  • 简介:腐木担子菌菌丝拮抗是真菌菌群发展关键决定因素,同时菌丝拮抗已有研究,且其中大多集中在两种交互作用上,而不是像自然界中发生多物种交互作用。不同时期真菌演替菌群间三方交互作用模式在琼脂培养基上被建立,揭示了与真菌两两互作不同三方交互作用结果。进一步研究显示,物种空间定位也影响交互作用结果,两个竞争菌群中菌群边缘菌丝比两者之间菌丝更易竞争成功。然而,麦芽糖培养基实验显示额外增添营养并未影响两两相互作用结果。拮抗策略差异显而易见,比如原毛平菌菌索是竞争者过度生长结果,而毛韧革菌菌丝是受抑制生长结果,但这些策略与以往研究报道不同,很可能是培养基质不同导致,今后可将不同天然木质资源进行组合来验证。

  • 标签: 拮抗 群落动态 真菌 相互作用 木腐烂 多种
  • 简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杆菌、鼠伤沙门氏菌及肠炎沙门氏菌为测试菌种,对从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茎和叶中分离得到36株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并测定活性菌株代谢产物和不同极性物质对测试病菌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2株具有明显抑菌活性内生真菌,它们代谢产物和不同极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胞杆菌抑菌效果最佳,其中胞外多糖和正丁醇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好。

  • 标签: 西洋参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胞外多糖 正丁醇提取物
  • 简介:中国北回归线附近一些地区具有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很少有的优良植被条件,许多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绿洲"。基于作者收集标本和文献考证,本文记录了121种被报道分布于这一地区(22°38’~24°14’N)黏菌,它们分属于6目28属,其中,广东有43种,广西有31种,云南有67种,台湾有40种;鹅绒菌目1种,刺轴菌目3种,无丝菌目20种,团毛菌目32种,绒泡菌目49种,发网菌目16种。

  • 标签: 黏菌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 简介:在中国石蕊属种类研究中,依据形态特征及nrDNAITS序列数据,鉴定出采自海南一新记录种——粗糙石蕊(Cladoniarudis)。提供了描述及图片,依据序列数据估计了其与近缘谱系分化时间。

  • 标签: 分类学 系统发育 分化时间 石蕊科 NRITS 热带地区
  • 简介:Appropriatelyforamanwhosenameissocloselyassociatedwithaquaticfungi,JohnWebsterfirstcamemywayunderwater.Iquiteliterallybumpedintohimwhenhewasalargesemi-submergedobjectbarringmywayacrosstheswimmingpoolofahallofresidenceattheUniversityofSouthFlorida,Tampa.WewereboththereasdelegatestotheSec-

  • 标签: 约翰·韦伯斯特 植物病理学 个人 职业
  • 简介:以树发属(Alectoria)化石为校正点,使用RPB2序列和BEAST分析方法估计梅衣科部分类群分化时间。梅衣科地衣部分谱系分化发生在白垩纪、古新世到始新世和渐新世;主要属内辐射则发生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并延续到中新世和上新世早期。估计主要谱系分化时间与古气候条件及古地质区域分支图相呼应。

  • 标签: 分化时间 梅衣科 树发属化石 RPB2 贝叶斯分析
  • 简介:研究了3种枝状地衣乙酸乙酯提取液对水霉病主要病原菌两性绵霉菌丝体外抑菌效果。菌株分离自河流水体,经培养、形态观察及ITS区序列测定比对,鉴定为两性绵霉Achylabisexalis。结果显示枝状地衣黑穗石蕊、中国树花、地茶乙酸乙酯浸提液均对两性绵霉有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均为800mg/L;在供试浓度为3200mg/L时,3种地衣提取物均能完全抑制菌丝生长。

  • 标签: 枝状地衣 乙酸乙酯 两性绵霉 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