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生态位模型在生物地理学、入侵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具有广泛应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预测物种潜在分布和现实分布研究。本文以美国白蛾为例介绍pROC方案在生态位模型评价应用及其注意事项,以期对物种潜在分布预测进行合理评价,促进生态位模型我国合理运用和发展。[方法]介绍ROC曲线和AUC值基本原理,总结其在生态位模型评价应用,从物种存在分布点和不存在分布点可信度出发,分析AUC值用于模型评价优点和不足,最后介绍局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线下面积方案(pROC方案)来弥补传统AUC值不足。[结果]AUC值虽独立于阈值,但因其综合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屏蔽这2个指标各自特征,不能分别评估预测结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对遗漏率和记账错率不能进行权衡,会误导使用者对模型评价。与AUC值相比,ROC曲线形状更具有价值,蕴含丰富模型评价信息。[结论]模型评价需要将灵敏度和特异度区别对待,ROC曲线形状比AUC值在生态位模型评价更为重要,pROC方案相对于传统AUC值具有优势,但容易对过度模拟做出不当判断。模型评价与作者研究目的密切相关:当以预测物种潜在分布为目的时(如入侵物种潜在分布、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和谱系生物地理学),模型评价应当给予灵敏度(或者遗漏率)更多权重;当以预测物种现实分布为目的时(如保护区界定和濒危物种引入),模型评价应当给予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权重。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灵敏度 特异度 ROC曲线 AUC值 遗漏错误
  • 简介:椰子织蛾是棕榈植物重要入侵害虫,印度和斯里兰卡严重危害椰子树。2013年海南省万宁市首次发现椰子织蛾。目前,该虫已在海南多个市县及广东和广西危害,对我国棕榈科植物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14年11月,作者等人在万宁兴隆和三亚海棠湾镇调查椰子织蛾危害时,发现其重要天敌昆虫——褐带卷蛾茧蜂。为了进步了解褐带卷蛾茧蜂,本文对其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和生物学习性进行了报道,以便更好地用于椰子织蛾生物防治。

  • 标签: 椰子织蛾 天敌昆虫 褐带卷蛾茧蜂
  • 简介:[目的]烟粉虱是茄果类蔬菜上重要害虫,已对常用化学农药产生了较强抗药性。目前,利用非嗜好植物对烟粉虱驱避作用和嗜好植物诱集作用控制烟粉虱则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方法]选择芹菜、韭菜、茼蒿、香菜、葱、蒜等6种烟粉虱弱选择性寄主蔬菜,测定烟粉虱对供试蔬菜嗅觉和视觉反应。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非嗜性相对更强3种蔬菜进行田间烟粉虱驱虫性测定。[结果]在室内寄主选择性测定,烟粉虱对供试6种蔬菜选择性均较小,其中对芹菜选择率最低,韭菜次之,其余4种蔬菜选择率为茼蒿〉香菜〉葱〉蒜;采用嗅觉选择性测定方法测定烟粉虱对供试蔬菜相对选择性,发现烟粉虱对芹菜选择率最低(13.0%),韭菜次之(25.5%),其余各蔬菜选择率大小为茼蒿(47.8%)〉香菜(40.2%)〉葱(38.5%)〉蒜(37.0%);烟粉虱对6种供试蔬菜颜色选择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烟粉虱对芹菜和韭菜选择率相对较低。在室内筛选基础上,选择芹菜、韭菜、葱等3种蔬菜辣椒田里进行间作驱虫实验,发现芹菜对田间辣椒上烟粉虱驱避效果最好,驱避率达90.6%,韭菜次之(86.5%),葱驱避效果般。[结论]芹菜和韭菜对烟粉虱驱避效果较好,该结论为烟粉虱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烟粉虱 弱选择性蔬菜 驱避作用
  • 简介:[目的]明确橄榄片盾蚧形态特征并编制与近似种检索表,收集整理橄榄片盾蚧分布范围、寄主、天敌、生物学特性、经济重要性,为该蚧虫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显微特征观察和测量进行种类鉴定,研究橄榄片盾蚧生物学及生态学相关资料。[结果]橄榄片盾蚧雌介壳长0.77mm左右,雌成虫体长0.55mm左右,体紫色,臀板黄色,触角瘤小且有个弯曲长毛,前气门有4个盘状孔,后气门无,有3对发达臀叶,臀叶最大,第二臀叶和第三臀叶相似,第四臀叶呈齿状凸起,围阴腺5群。[结论]橄榄片盾蚧繁殖能力强,寄主种类多,旦入侵到未发生区,会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加强检验检疫是防治该虫主要措施之,生物、化学防治是治理该虫重要方法。

  • 标签: 橄榄片盾蚧 形态特征 防控措施 检验 检疫
  • 简介:[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趋势。对入侵害虫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蔗扁蛾已有分布点记录,分别在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分析蔗扁蛾我国潜在分布区。[结果]基于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模型对我国南部地区预测结果基本致,4种模型预测差异主要在新疆北部和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吉林西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整合模型显示,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大分布可能性。[结论]蔗扁蛾我国尤其是南方具有较大潜在分布空间。这些地区应警惕蔗扁蛾入侵,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步扩散。

  • 标签: 蔗扁蛾 入侵物种 生态位模型 加权平均值法 潜在分布
  • 简介:[目的]松材线虫是我国重要检疫性外来入侵物种,给我国林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松材线虫疫区调查发现,些年平均温度8℃左右高海拔地区也开始有松材线虫病发生,说明其分布线可能开始向北和高海拔地区移动。因此,松材线虫低温适应性驯化环境下,对松材线虫我国最新风险分布区进行了预测。[方法]将松材线虫分为长期(30d)暴露和短期(24h)暴露2组进行低温(3、1、0、-1、-3、-5、-6、-7、-9、-12℃)暴露实验,得出致死温度LT50、LT75和LT99。利用CLIMEX1.0适生性分析软件与ArcGIS10.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LT50、LT75和LT99为界限划分风险分布区。利用CLIMEX软件导入新温度数据对松材线虫进行适生性分析,将结果导入ArcGIS,进行IDW插值,以EI值划分松材线虫风险分布区。对有无低温胁迫及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中度风险分布北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松材线虫长期冷胁迫(30d)条件下中度风险分布区界线比短期冷胁迫(24h)条件下和无胁迫条件下(以EI值划分)中度风险分布区界线明显靠北。[结论]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松材线虫分布区有向北扩散趋势,即产生低温适应性进化。

  • 标签: 松材线虫 ARCGIS CLIMEX 风险分析 低温适应性
  • 简介:【目的】蛋白样品制备是获得良好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前提,建立合理西花蓟马蛋白双向电泳体系,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图谱,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实验以西花蓟马成虫为实验材料,对比了饱和酚法、TCA/丙酮法和直接裂解法3种蛋白提取方法,从中选出最适宜双向电泳分析种蛋白提取方法.【结果】3种方法蛋白提取率差异显著,直接裂解法蛋白提取率最高,饱和酚法蛋白提取率最低;3种方法SDS-PAGE条带数差异不明显;TCA/丙酮法双向凝胶图谱效果最好,蛋白点最多.【结论】TCA/丙酮法能够有效去除西花蓟马蛋白干扰物质,是最适合西花蓟马双向凝胶电泳蛋白提取方法,为后续西花蓟马蛋白组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学 蛋白提取
  • 简介:实蝇与体内微生物共生关系是目前较受关注研究课题.其中,肠杆菌科细菌是这些内共生微生物重要类,广泛存在于实蝇肠道和生殖系统.研究证明,共生肠杆菌科细菌参与实蝇碳氮循环、营养代谢、生殖免疫及生物防治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作用.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鉴定出部分实蝇内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类群,发现许多优势益生肠杆菌种和代谢产物,它们能增强实蝇健康,提高昆虫不育技术应用高效性.本文对实蝇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种类、分布和作用,以及它们不育昆虫技术应用进展作综述,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宿主与共生菌群落间互作关系,而且对人类开发新型实蝇防治饵剂以及将此类共生益生菌应用于实蝇不育技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 实蝇 共生系统 功能 不育昆虫技术
  • 简介:【目的】谷斑皮蠹是重要检疫性害虫,新疆周边多个国家分布,口岸检疫人员多次从进境货物截获谷斑皮蠹,该虫对新疆农业生产极具威胁。【方法】以谷斑皮蠹16SrDNA基因为靶序列,用昆虫通用引物对4种供试皮蠹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用生物软件设计检测谷斑皮蠹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TG-SNP-F/TG-SNP-R)及所建立常规PCR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谷斑皮蠹,其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250bp,灵敏度为3ng·μL^-1设计特异性引物(TG-F/TG-R)和探针(TG-probe),以及所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谷斑皮蠹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8fg·μL^-1【结论】建立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对谷斑皮蠹进行准确鉴定,为口岸检疫人员检测进境货物携带谷斑皮蠹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谷斑皮蠹 16S RDNA 常规PCR 实时荧光PCR
  • 简介:[目的]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和经济贸易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了解京津冀地区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分析其分布特点,能够为京津冀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扩散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程度、引入途径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京津冀目前有99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恶性杂草11种。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所含种数分别为24和12种。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以、二年草本植物为主;美洲是京津冀入侵植物最大起源地,其中,北美地区23种,美洲热带和、南美洲共32种;人为有意引进共56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56.57%。[结论]当前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状况比较严重,且该地区入侵植物入侵与其社会经济学因子和生物地理学因子密切有关,有意引入是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主要途径。

  • 标签: 京津冀地区 外来入侵植物 种类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降香黄檀土壤微生物数量时间和空间上动态特征,可为降香黄檀栽培技术完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比较分析降香黄檀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季节及垂直分布情况。[结果](1)降香黄檀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均表现为春季细菌、真菌数量较多,冬季细菌数量较少,秋季真菌数量较少;非根际土壤放线菌冬季数量较多,秋季数量较少。(2)细菌根际效应最为明显,其R/S为0.12-62.96;真菌次之,其R/S为0.22~2.46;放线菌根际效应较小,其R/S为0.32-1.01。(3)降香黄檀上层土(0-20cm)微生物数量普遍高于其他土层;随着土层加深,微生物数量表现为逐渐下降或先下降后升高2种变化趋势。[结论]降香黄檀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受季节和土层影响。

  • 标签: 降香黄檀 土壤微生物 根际 数量
  • 简介:列当是种根寄生种子植物,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对象,同时也是我国内检对象。新疆是我国列当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和种类最多地区,对新疆主要经济作物,如加工番茄、向日葵、甜瓜等已造成严重危害。新疆文献记载列当种类有18种,常见有埃及列当、大麻列当、向日葵列当和弯管列当,并已广泛分布于新疆各县、市、团场。列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检疫、田间管理、轮作等,但目前防治效果均不理想。本文通过对新疆列当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分析,总结了目前新疆列当种类、分布情况,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为今后列当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疆 寄生植物 列当 种类 防治技术
  • 简介:[目的]苹果绵蚜是我国重要入侵害虫,对苹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年来,苹果绵蚜扩散面积增大,危害加重。了解苹果绵蚜入侵过程分子生态变化,可为该虫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择6个微卫星位点对山东省6个地区(烟台、威海、青岛、潍坊、聊城、泰安)2012-2015年苹果绵蚜种群遗传结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山东省6个地区苹果绵蚜遗传多样性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其中,2012年遗传多样性极显著高于2013-2015年;2013-2015年之间虽然差异不显著,但随时间推移,等位基因观测值(Na)和期望杂合度(He)等遗传多样性指数有逐渐降低趋势。通过无限等位基因模型、双相突变模型和逐步突变模型分析发现,6个地区苹果绵蚜均经历了瓶颈效应,是遗传多样性降低主要原因。对6个微卫星位点分析发现,Erio20、Erio75和Erio78扩增到苹果绵蚜等位基因数量以及这3个位点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结论]Erio20、Erio75和Erio78是引起苹果绵蚜遗传多样性降低主要多态位点。苹果绵蚜可能进化出了“超级克隆”基因型,因此,其可在我国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并增大扩散范围。

  • 标签: 苹果绵蚜 入侵害虫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动态
  • 简介: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绿洲是其农林业发展主要载体。由于特殊地理生态和区位优势,新疆成为我国遭受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为严重区域之。研究表明,近66年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多达95种。近些年,生物入侵呈现间隔期越来越短、突发性疫情频率越来越高特点;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呈暴发式增长态势,这时期传入该地区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有75种,占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总量78.95%,新入侵生物种类年平均2.88种。农林外来生物入侵不仅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而且对新疆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路”战略实施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背景下,通过对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地理生态特点和区位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提出新疆乃至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未来农林外来生物研究主要方向和目标,以期为有效遏制农林外来生物入侵和危害,以及保障新疆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服务。

  • 标签: 新疆 西北荒漠绿洲 一带一路 外来入侵生物 潜在风险 综合防控
  • 简介:近10年来,新疆林果业快速发展。随着林果种苗等繁殖材料运输,林果有害生物由境外、省外及区内传播风险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为当下影响新疆林果业健康发展重要问题。鉴定工作方面,目前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鉴定更多地采用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监测工作层面,新疆林果有害生物普查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防控方面,主要以药剂防治方法为主,辅以生物防治技术及栽培措施等多种方法。全疆林业主管部门成功控制了多种林果外来入侵生物引起疫情,包括枣实蝇和扶桑绵粉蚧这2种极具危害性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鉴定、监测及防控工作开展,可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危险降到最低程度,促进全疆林业发展。

  • 标签: 新疆 林果 入侵生物 鉴定 监测 防控
  • 简介:[目的]矿物油乳剂因其安全性好、杀虫谱广、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果蔬、农作物、园林害虫防治,但有关其对害虫天敌烟蚜茧蜂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研究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安全性,为更好地协调蚜虫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150、250、350、450倍液)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各发育阶段影响。[结果]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成虫影响较小,无明显胃毒作用,但有触杀作用,以最高浓度150倍液(4986.960mg·L^-1)处理24h后存活率依然高达92%;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寄生蚜有较高致死率,LC50为859.541mg·L^-1,该浓度远远低于此次供试最低浓度450倍液(1662.320mg·L^-1),说明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卵和幼虫安全性较差;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蛹期羽化率影响较显著,处理组僵蚜与对照组僵蚜相比,羽化高峰期均滞后1d,且羽化率随着处理浓度增大而下降(450倍液时羽化率为81.25%,150倍液时仅为47.75%)。[结论]当蚜虫发生严重时,可考虑烟蚜茧蜂成虫期协调使用矿物油乳剂进行联合控制,但矿物油乳剂使用浓度和施用时间还有待进步确定。

  • 标签: 矿物油乳剂 烟蚜茧蜂 触杀 胃毒
  • 简介:[目的]木薯单爪螨是新入侵我国重要检疫性害螨,主要危害木薯,也可危害橡胶。近年来,该螨种群数量迅速增多,扩散范围不断增大,目前已在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等重要木薯产区发生并加重危害,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木薯减产40%-60%。湿度是影响木薯单爪螨发育和繁殖重要因素之,但有关该方面的研究较少。[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比较了不同湿度条件下木薯单爪螨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当湿度为75%和85%时,卵孵化率均达100%,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达49.22和43.67粒,雌成螨寿命分别为21.00和22.00d;当湿度为55%和95%时,卵孵化率和后代产卵量显著降低,雌成螨寿命显著缩短;当湿度为65%时,卵孵化率、平均每雌产卵量以及成螨寿命均与75%和85%湿度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其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结论]75%和85%是木薯单爪螨发育与繁殖适宜湿度条件。

  • 标签: 木薯单爪螨 湿度 发育 繁殖 生态适应性 监测
  • 简介:植物替代控制是利用种或多种植物生长优势控制入侵杂草方法,它是控制外来杂草危害有效途径之;因其既可控制入侵杂草危害又能取得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而被人们广泛接受。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3种入侵杂草植物替代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系统总结了植物替代控制技术阻截和修复豚草、紫茎泽兰及黄顶菊扩散危害技术模式和效果,提出了植物替代控制技术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 标签: 替代控制 入侵杂草 筛选评价 豚草 紫茎泽兰 黄顶菊
  • 简介:[目的]蜡蚧轮枝菌是种防治植物病原物和害虫生防菌,弄清其致病分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IlluminaHiSeq技术测序蜡蚧轮枝菌cDNA文库,并进行RNA-Seq序列拼接和功能注释。[结果]共获得1634670条高品质reads,碱基GC含量48.50%。14856条Unigene经组装拼接后,Nr、Swiss-Prot、COG和KEGG数据库中分别比对得到1467、9379、6518和4188条Unigenes。采用GO分类工具将21403条Unigenes分成24个功能组,主要包含在细胞组成(1369)、分子功能(1679)和生物学过程(1928)3个大类里,COG数据库注释基础上,把6518条Unigenes分成38个功能组,通过GO和COG丰度识别分类,聚类主要是般功能预测、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运输和分解代谢以及信号转导机制起作用独立基因。能与KEGG路径匹配108条Unigenes中大部分和新陈代谢途径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关。[结论]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找寻蜡蚧轮枝菌致病因子,从而丰富其致病机理。

  • 标签: 蜡蚧轮枝菌 RNA-SEQ 转录组
  • 简介:【目的】蝇蛹俑小蜂是很多双翅目害虫蛹寄生蜂.了解温度对寄生蜂寄生效能影响是利用寄生蜂控制害虫重要前提.【方法】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温度为21、24、27、30、33尤,测定温度对蝇蛹俑小蜂雌蜂寄生瓜实蝇蛹功能反应影响.蝇蛹俑小蜂对瓜实蝇蛹功能反应用Mkhaelis-Menten-n型功能反应模型Na=AN/(f+W)进行拟合.【结果】不同温度下蝇蛹俑小蜂寄生潜能(4)和寄主半饱和密度(F)不同.当温度27尤时,其寄生潜能最大;而寄主半饱和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结论】瓜实蝇瓜地盛发期栖境温度适宜蝇蛹俑小蜂寄生.

  • 标签: 蝇蛹俑小蜂 瓜实蝇 温度 寄生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