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斑秃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变化,评估IL-18对NK细胞活性的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7例斑秃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NK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8水平。使用重组人IL-18刺激PBMC,建立PBMC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P815-Ab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NK细胞中CD107a表达细胞比例和CD16表达细胞荧光强度,评估NK细胞功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斑秃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8.12% ± 3.14%)低于对照组(10.78% ± 4.08%,t = 3.33,P = 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46.08% ± 15.21%)高于对照组(32.14% ± 10.45%,t = 4.22,P < 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28.81% ± 8.65%)与对照组(27.09% ± 7.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8,P = 0.383)。斑秃组血浆IL-18水平(112.0 ± 23.72 pg/ml)高于对照组(99.34 ± 15.15 pg/ml,t = 2.48,P = 0.015)。斑秃组NK细胞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后表达CD107a细胞比例(9.53% ± 1.70%、5.15% ± 1.35%、6.50% ± 1.64%)均高于对照组(5.00% ± 1.17%、4.40% ± 1.09%、5.13% ± 1.36%,均P < 0.05)。P815-Ab细胞刺激后,斑秃组CD16阳性NK细胞荧光强度(151.10% ± 59.30%)低于对照组(221.90% ± 93.56%,t = 4.31,P < 0.001)。IL-18刺激后,与721.221细胞共培养的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高于未刺激组(14.47% ± 2.67%、9.93% ± 1.94%,t = 6.00,P < 0.001);与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的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与未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斑秃患者IL-18通过增加自然杀伤毒性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增强NK细胞活性。

  • 标签: 斑秃 白细胞介素18 自然杀伤T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细胞毒性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1
  • 作者: 竺得洲 高杰 郑志杰 蓝云 徐铮 张建政 刘智 孙天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州 51051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学部创伤显微外科,北京 100048,南方医科大学,广州 51051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学部创伤显微外科,北京 10004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中是否存在与调节免疫炎症相关的亚群,比较其BMMNCs亚群差异。方法选取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为A和B。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补体(C)3、C4、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和淋巴细胞亚群。对2例患者的BMMNCs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将细胞聚类分群,对每个亚群差异表达倍数前20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判断每个亚群的主要功能,找出调节免疫炎症的相关亚群及基因。比较2例患者的预后、BMMNCs亚群种类及对应细胞比例差异。结果A患者外周血指标仅IL-10稍偏高。B患者C3偏低,C4接近正常值下限,IL-2、IL-6、IL-10明显偏高,CD8+T细胞百分比偏低,CD4+/CD8+偏高,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将2例患者的BMMNCs分成相同的5个亚群,其中亚群2和亚群4的功能与调节免疫炎症相关,亚群2中的CCL4、CCL5、LTB、CXCR4及亚群4中的C1QA、C1QB、CD14、SPP1可能是关键基因。A患者最终预后较好,其BMMNCs中构成亚群2和亚群4的细胞比例均高于B患者[47.00%(1 431/3 045)vs. 29.28%(882/3 012),5.88%(179/3 045)vs. 3.85%(116/3 012)]。结论运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能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BMMNCs分成不同亚群,其中有与调节免疫炎症相关的亚群,其可能影响患者伤后免疫炎症状态及预后。

  • 标签: 单细胞测序技术 转录组 髋骨折 骨髓 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胸部病变为表现的儿童淋巴瘤理特征。方法:分析胸部病变儿童淋巴瘤。结果:相关病例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增生,大小一致。结论:可以通过对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准确诊断。

  • 标签: 胸部病变 儿童淋巴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斑秃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变化,评估IL-35对斑秃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活性的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斑秃患者81例(斑秃组)和健康志愿者27例(对照组),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35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35组成亚基EBI3和IL-12p35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使用重组人IL-35刺激纯化的Treg,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BI3、IL-12p35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mRNA表达;将经IL-35刺激或未刺激的Treg与自体PBMC共培养,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斑秃组IL-35水平[(90.10 ± 11.98)ng/L比(100.74 ± 28.71)ng/L,t= 2.71,P= 0.008]、PBMC中EBI3 mRNA(1.06 ± 0.15比1.25 ± 0.11,t= 6.09,P < 0.001)、IL-12p35 mRNA(1.00 ± 0.15比1.38 ± 0.22,t= 10.16,P < 0.001)、Treg比例(5.91% ± 1.17%比6.85% ± 1.23%,t= 3.54,P= 0.001)均显著降低。斑秃组Treg比例与血清IL-35水平(r= 0.25,P= 0.026)、PBMC中EBI3 mRNA(r= 0.31,P= 0.004)、IL-12p35 mRNA水平(r= 0.24,P= 0.032)均呈正相关。斑秃组未刺激的Treg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以及EBI3、IL-12p35、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reg(P < 0.05或0.001),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亦低于对照组(P= 0.013)。重组人IL-35刺激后斑秃患者Treg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与未刺激Treg相比无明显变化(P > 0.05),但EBI3、IL-12p35、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5或0.001),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亦增强(P= 0.037)。结论斑秃患者外周血IL-35水平明显降低,与Treg功能减弱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斑秃发病。

  • 标签: 斑秃 白细胞介素类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穿孔素 颗粒酶类 白细胞介素35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化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硬化性细胞瘤病历资料9例,对症状、发病部位、单发/多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关病人中共有咳嗽、背部疼痛、盗汗等主要症状,发病部位主要为右上叶,表现为单发,直径通常≤2.5cm。肿瘤细胞病理特征主要为圆形间质细胞、立方样细胞。结论:硬化性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较为典型。

  • 标签: 硬化性细胞瘤 病理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透明细胞瘤(CCT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病理科2008年8月至2019年8月病例共9例CCTL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殊染色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本组病例男3例,女6例,年龄28~70岁(平均52.2岁)。肿瘤均位于肺的周边部,8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24个结节)。肿瘤最大径0.5~5.5 cm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与周围肺组织边界清楚,无完整的纤维性包膜。镜下见肿瘤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多角形,核仁明显,无核分裂像;瘤细胞多围绕薄壁血管呈片状分布,血管周围间质可有透明变性,未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波形蛋白弥漫阳性,血管内皮细胞标记CD34、黑色素A、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及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不同程度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CD10)、配对盒基因8(PAX-8)及肌调节蛋白(Myo-D1)均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阳性指数低。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染色)阳性,淀粉酶消化糖原后PAS染色(d-PAS染色)阴性。预后方面,9例均经手术切除,术后随访5~137个月,除1例失访,其余8例均存活,未出现本病的复发及转移。结论CCT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为单发,极少数可以多发;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但当肿瘤出现恶性的组织学特点时,需密切随访。

  • 标签: 透明细胞瘤 疾病特征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