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口腔黏膜病病理诊断。方法 于2019年0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口腔黏膜病患者,均接受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分析其病理结果。结果 经病理诊断结果得出有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3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9名口腔黏膜白斑,25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结果为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00.0%),11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84.6%),9名口腔黏膜白斑(100.0%),23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92.0%)。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的准确率为93.2%(55/5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口腔黏膜病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现有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方法(双标)的改进,探索一种稳定且易于辨认的显色方法,便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改进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分别使用二抗链接的碱性磷酸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底物显色酶,底物分别选用固红(AP-Red)和二氨基联苯胺(DAB),在显微镜下次序控制双标显色,观察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中第一标记AP-Red的红色与第二标记DAB的棕黄色反差大,背景低,易于分辨。两种颜色标记的同一部位呈现砖红色,易于表示双标部位。统计显示在肺腺癌组织标本中,以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为主,约占80%。结论改进后的显色系统建立了简便、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新方法。标记结果可以清晰稳定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分布情况,便于进一步研究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肺腺癌肿瘤 巨噬细胞 化学双标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显示肿瘤细胞及间质成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期间我院收集34例肿瘤细胞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间质成分反应程度是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发展,网状纤维的形态变化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有关。瘤细胞生长增殖的速度快慢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生长增殖慢,相应的间质细胞产生多,网状纤维也多,恶性程度低。结论网状纤维是细胞外间质成分,通过网状纤维染色观察网状纤维在肿瘤组织中的形态变化是肿瘤鉴别诊断中又一重要参与依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网状纤维染色,对一些不同类型组织学形态相似的肿瘤进行观察。

  • 标签: 网状纤维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肿瘤细胞及间质成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特殊染色后,肝脏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予以探讨。方法以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的62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予以铁染色、Masson染色、D-PAS染色与网状纤维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对肝脏组织的各部位所显示的颜色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铁染色后,肝脏部位的含铁血黄素会呈现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结论经特殊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不同色素颗粒与组织会显示出不同颜色,对相关疾病与以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特殊染色 肝脏活检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免疫组化病例基数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住院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观察组(26名)。参照组行传统切片,观察组行质量控制后切片。将两种方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参照组中13名优质(52.0%),7名良好(28.0%),5名差(20.0%);观察组中21名优质(80.8%),4名良好(15.4%),1名差(3.8%)。观察组制片率96.2%(25/26)显著高于参照组80.0%(20/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免疫组化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免疫组化基数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住院患者,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和免疫组化技术检验,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诊断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准确率77.8%(42/54)显著高于穿刺活检70.4%(38/54)。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