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21年5月1日—9月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同时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身体成分分析的439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指标、身体成分及CPET结果。根据CPET所测得的峰值摄氧量(VO2peak)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5%和<85%将体检者分为心肺耐力达标组和下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心肺耐力下降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达标组[(5.097±0.890)比(4.865±0.856)mmol/L、(1.778±1.200)比(1.485±0.709)mmol/L],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骨骼肌指数均显著低于达标组[13.00(11.30,15.90)比13.80(12.05,17.10)μmol/L、(7.89±0.65)比(8.08±0.64)kg/m2](均P<0.05);女性心肺耐力下降组骨骼肌指数显著低于达标组[(6.21±0.52)比(6.53±0.56)kg/m2],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达标组[(32.83±4.92)%比(31.21±4.55)%](均P<0.05)。男性三酰甘油水平升高(OR=1.487,95%CI:1.042~2.121)、内脏脂肪面积升高(OR=1.032,95%CI:1.014~1.051),女性骨骼肌指数下降(OR=0.215,95%CI:0.106~0.435)、体脂百分比升高(OR=1.149,95%CI:1.060~1.245)均与心肺耐力下降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心肺耐力下降存在相关性,男性应注意控制内脏肥胖,女性则应在减脂的同时增加肌肉量,以提高心肺耐力。

  • 标签: 身体成分 心肺耐力 体格检查 骨骼肌指数 体脂百分比 内脏脂肪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早期肾功能损伤标志物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同时完成血清Hcy和尿液早期肾损伤标志物检测的1 133例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检者既往病史、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尿液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包括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以及血清肾功、肝功、血脂、心肌酶和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排除既往史、基本信息、生化指标不完整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者,最终纳入969例。根据Hcy水平分为正常组(˂15 μmol/L)和升高组(≥15 μmol/L),以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Hcy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Hcy升高组受检者男性比率、U-mALB、NAG、UACR升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93.4%比50.6%、16.4%比8.0%、23.0%比14.0%、13.9%比7.9%)(均P<0.05)。Hcy升高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尿酸、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127.5±15.4)比(121.9±16.2)mmHg(1 mmHg=0.133 kPa)、(78.6±9.3)比(76.0±11.0)mmHg、(385.9±86.0)比(335.7±88.2)μmol/L、(2.392±0.086)比(2.366±0.092)mmol/L、(27.8±21.0)比(23.8±20.2)U/L、(198.3±28.4)比(192.2±31.2)U/L](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磷均显著低于正常组[(1.21±0.25)比1.31±0.30)mmol/L、(1.107±0.154)比1.158±0.159)mmol/L](均P<0.05)。收缩压升高、男性、尿酸、U-mALB、NAG是Hcy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Hcy升高尿液U-mALB和NAG升高独立相关,提示对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升高者应及早检测Hcy水平。

  • 标签: 高半胱氨酸 肾功能不全 尿微量白蛋白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情况,为改进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7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185名学术型研究生进行调查,其中硕士研究生68人,博士研究生117人。问卷内容包括研究生和导师的基本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3个方面。结果导师指导研究生以1周~2周居多,65.9%(122/185)的研究生表示实际的指导方式为导师独立指导,但是,70.3%(130/185)的研究生期望能够以导师指导组的形式进行指导。导师指导时间间隔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发表SCI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总和及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Q2分区以上SCI论文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师是否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与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以及IF之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的指导总体比较满意。建议强化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定期考核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情况,鼓励以导师组的形式联合指导研究生;同时,增加研究生学术会议交流的机会,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 标签: 临床医学 学术型 研究生 导师指导 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