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5个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及其组合物的细胞免疫进行评价。方法88份新鲜肝素抗凝人群外周静脉血液,其中42份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结核病患者,46份健康志愿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提供,均为接种过卡介苗(BCG)且没有结核暴露史和任何临床症状体征的健康人。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 DNA为模板,PCR扩增选取的5个重组蛋白Rv3874、Rv3875、Rv2031c、Rv1411c和Rv3418c的完整编码基因;通过基因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分别克隆、表达和纯化5个重组蛋白作为刺激物,采用效应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对人群进行细胞免疫检测。结果成功克隆、表达和纯化了Rv3874、Rv3875、Rv2031c、Rv1411c和Rv3418c重组蛋白;灵敏度分别为50.00%、71.43%、69.04%、73.81%和76.19%;特异度分别为86.96%、76.09%、71.74%、39.13%和36.96%。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及约登指数分别为52.46%~77.78%、62.96%~74.47%、0.511~0.754和0.129~0.475。除Rv1411c和Rv3418c外,Rv3874、Rv3875和Rv2031c在结核病患者中检测到的斑点形成细胞数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在5个重组蛋白所构成的26种组合物中,灵敏度为80.95%~95.24%,特异度为68.89%~24.44%。随着组合物中重组蛋白个数的增加其灵敏度逐渐增加,但特异度随之下降。结论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Rv3874、Rv3875和Rv2031c刺激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而Rv1411c和Rv3418c单独用作诊断抗原的效能并不理想,与多组分抗原联合构成的组合物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重组蛋白质类 免疫,细胞 组合物 实验研究
  • 作者: 李娜 李马超 肖彤洋 闫宇涵 李晓琴 刘海灿 万康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省新发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 51811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2503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长沙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410005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PstS1和HspX蛋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性,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和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分子克隆表达和Ni2+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获得重组目的蛋白PstS1和HspX。收集健康志愿者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志愿者血液样本及其背景流行病学资料,以重组PstS1和HspX蛋白作为抗原,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分别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和分泌IFN-γ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重组PstS1和HspX蛋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性。结果重组PstS1和HspX蛋白均能特异性刺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体内较多的效应T细胞分泌IFN-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PstS1和HspX蛋白作为ELISPOT诊断抗原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2.11%(35/38)和65.96%(31/47),68.42%(26/38)和91.49%(43/47)。重组PstS1和HspX蛋白也具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性,但仅HspX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PstS1和HspX蛋白均具有较好的细胞免疫反应性,属于细胞免疫优势抗原。两者均具有较好的细胞免疫诊断性能,同时也是较好的潜在抗结核疫苗候选抗原。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PstS1 HspX 免疫优势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