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促进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法分离得到人脾脏CD68+M0巨噬细胞,体外采用IL-4和IL-13诱导为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与CD68+M0和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体外共培养。CCK-8法检测HUVEC的细胞活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外成管试验检测血管形成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Notch1、Dll4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8的表达水平。采用BALB/c裸鼠构建HepG2移植瘤肝癌模型,分别注射CD68+M0和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105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VEGFR2、Notch1、Dll4的表达水平。结果(1)IL-4和IL-13可以诱导CD68+M0巨噬细胞向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分化。(2)细胞实验中,CD68+M0型巨噬细胞对HUVEC的成管能力无明显促进作用,细胞中VEGF、VEGFR2、Notch1、Dll4、IL-8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HUVEC的体外成管,其作用与VEGF-VEGFR2-Notch1/Dll4信号激活有关。(3)动物实验中,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CD105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的生成,同时可以提高VEGF-VEGFR2-Notch1/Dll4信号的表达。结论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分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激活VEGF-VEGFR2-Notch1/Dll4信号促进肝癌中肿瘤血管的生成。

  • 标签: M2型巨噬细胞 肿瘤血管生成 肝癌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4(NOX4)在肝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和肝癌细胞系HepG2共培养模拟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采用靶向NOX4的小干扰RNA(si-NOX4)和NOX4特异性抑制剂GLX351322抑制THP-1中NOX4的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i-NOX4组和GLX351322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F4/80+M2型巨噬细胞比例,试剂盒检测M1型相关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CCL22的表达以及TGF-β信号关键蛋白TGF-β1、Smad1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206的表达。构建肝癌荷瘤小鼠模型,GLX351322干预后检测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2型标志物以及TGF-β信号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si-NOX4和GLX351322抑制了NOX4的表达,THP-1和HepG2共培养后可显著抑制THP-1细胞活力,si-NOX4组和GLX351322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si-NOX4组和GLX351322组CD206+F4/80+M2细胞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1型标志物iNOS和TNF-α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M2型标志物Arg1、CCL22以及TGF-β1、Smad1的表达显著高于si-NOX4组和GLX351322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M2型标志物CD206在si-NOX4组和GLX351322组中表达下调,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肝癌荷瘤小鼠模型中,GLX351322干预后肿瘤组织中CD206的表达水平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型标志物Arg1、CCL22以及TGF-β1、Smad1的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制NOX4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诱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提示NOX4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NADPH氧化酶 M2型巨噬细胞 肝癌细胞 CD206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SARS-CoV-2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小鼠呼吸道及口腔(包括舌头和颊黏膜上皮)的分布。方法利用单细胞公共数据库和最新的单细胞RNASeq技术,对小鼠气管,肺脏进行单细胞数据可视化分析,对颊黏膜上皮进行重新聚类分析。结果小鼠肺脏少量II型肺泡上皮细胞(AT2)表达ACE2,与人体相似,气管中各类型细胞散在表达ACE2,在小鼠舌头的角质形成细胞(41.74%)表达ACE2,在小鼠的分化期口腔颊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ACE2,并且与肺脏ACE2+ AT2相同,也表达病毒进程相关基因,部分基因呈现特异性表达。结论冠状病毒可能定植于口腔中,并通过舌头黏膜等口腔器官分泌物进行传播。

  • 标签: SARS-CoV-2 受体 呼吸道 舌头 颊黏膜
  • 作者: 王迎迎 吴超 肖霞 王聪慧 王营 王赓 肖艳 郭丽 任丽丽 王健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原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道疾病病原组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道疾病病原组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抗原诊断。方法收集分泌抗SARS-Co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上清液,并用Western blot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单克隆抗体与SARS-CoV-2 N蛋白之间的反应。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单克隆抗体与Vero细胞培养物中SARS-CoV-2的反应性。结果从杂交瘤细胞中获得了两种单克隆抗体,分别称为A1和A2。它们都可以与SARS-CoV-2 N蛋白发生反应,而A2也可以识别SARS-CoV N蛋白。这些单克隆抗体可用于ELISA和免疫荧光实验。结论获得了2种针对SARS-CoV-2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发展SARS-CoV-2抗原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核衣壳蛋白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