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时历代王朝初兴,必须物色一位精通律历学者,来制定本朝音乐所需要的“黄钟”标称律长。王莽秉政时期,国师刘歆曾设计和监制了黄钟律尺和度量权衡标准器具。由此遭到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的严厉批判,认为刘歆律尺只取汉尺的9寸,每寸又分10分,有失洛书、河图的伦理。谴责“刘歆之徒”致“千数百年造律不成”。本文将通过对西汉以来传世和出土文物的考证,以追本溯源来甄别刘歆造律所遭遇的千年不白之冤,以及评价他为此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 标签: 黄钟 西汉 朱载堉 刘歆 度量衡
  • 简介:有关民间传统工尺七调的相关理论中,都把清代工尺七调的调首小工调定位在1=D,即是以明代"上"字所在的律位作为清代的黄钟律位。文中将通过清代《御制律吕正义》等相关文献的分析和解读,论证存在于康熙、乾隆年间宫廷音乐中的,不同于民间音乐流传的黄钟标准律高问题。

  • 标签: 康熙 黄钟 律吕正义 工尺 俗乐调 正声律
  • 简介:中国音乐历史上曾经风靡一时的清商三调,由于相去久远,有关它乐律方面的一些情况历史文献记载甚略,疑点较多,文章以学术上有争议的"同均三宫"为切入点,对三宫调同均的可能性及其相关的问题作了探讨.

  • 标签: 同均三官 三调 三律系统 五度链 三度链 律均
  • 简介:<正>朱氏黄钟律长朱载堉所定黄钟律长等于“夏尺”一尺某呃丛床⒎钦孀韵氖笔滴?是朱氏依从《周礼》注“大泉乃周景王所铸”及《汉书·律历志》所说“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以及淮南子说“十二粟当一寸,盖汉制也”推理而来的。他认为大泉直径为莽尺一寸二分,汉尺之一寸,九枚大泉为汉黄钟,而大泉又是周时早有,故汉黄钟等于周黄钟。周离夏商最近,

  • 标签: 淮南子 律历志 钟律 度量衡 汉制 王莽
  • 简介:<正>律学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二千多年前,我国有了三分损益法后,不少律学家为探索一种能以十二律循相还宫为目标的新律,而相继努力,曾取得了卓越成绩。其中,尤以明代朱载堉首创之十二平均律——新法密率,贡献最大,举世瞩目。朱载堉在什么条件下,又在什么影响下取得如此成就的?言人人殊。一种观点认为是“数学发展的结果”。其实,朱载堉新法密率的理论中,只涉及数学的勾股定理及开方术,而这些算术,早在公元前100年左右成书的《周髀算经》一书

  • 标签: 新法密率 朱载堉 三分损益法 十二平均律 《周髀算经》 生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