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感染导致的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该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可仅表现为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严重者可蔓延至下呼吸道,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目前,COVID-19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是有病理研究显示在COVID-19患者肺、肾、肝组织中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因此猜测NETs可能参与到COVID-19的病情进展中。本文就NETs在重症COVID-19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功能改善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相关性,进而揭示CSWT改善IHD患者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IHD患者20例,行内科标准治疗及CSWT,1个月内完成9次CSWT。治疗前,采用超声心动图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MPI)识别存活心肌,定位缺血节段;治疗中,实时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和6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SDF-1和EPCs。患者于治疗后1和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GLS和MPI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血流灌注,记录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硝酸甘油用量,观察SDF-1、EPCs指标变化,分析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与SDF-1、EPCs的相关性。结果20例IHD患者共43个缺血治疗节段接受了9次CSWT,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和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MLHFQ评分和硝酸酯类用量均降低,SAQ评分、SF-36评分和6MWD均提高(均为P<0.05);治疗节段GLS绝对值增加,MPI局部灌注改善(均为P<0.05);SDF-1和EPCs指标呈增高趋势(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SDF-1(r=-0.56,P=0.00)和EPCs(r=-0.26,P=0.04)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SDF-1与EPCs无相关性(r=0.06,P=0.62)。结论CSWT通过促进IH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提高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SDF-1与EPCs升高与心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 标签: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心肌缺血 心肌灌注 局部心肌收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