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区气主要有上倾尖灭岩性气、岩性气及岩性-构造气。气的主控因素之一为小型断裂及裂缝控制,来源于煤系地层的天然气沿裂隙及小型断裂进入到储层较好的岩性圈闭,形成气;构造控制,局部构造高部位的探井显示好,低部位显示差。即使是岩性油气,其构造背景也是存在的;沉积相带控制,不同沉积相带其储层物性不尽相同,已发现的气大多位于各沉积体系中砂体较厚的优势相带中。建立了石炭-二叠系源内/源外—裂隙输导—岩性-构造/岩性有利部位聚集成模式。

  • 标签: 柳杨堡气田 定北探区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气藏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射频消融术前短暂中断和不中断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两种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NOACs的围术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NOACs(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3周。将手术当天停服1NOACs的患者纳入短暂中断组,将术前不中断NOACs的患者纳入未中断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活化凝血时间(ACT)、肝素使用总量以及围术和术后30 d的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暂中断组患者的基线ACT值明显低于未中断组[(130.8±17.8)s对(158.9±19.5)s,P<0.001],而术中肝素使用总量明显高于未中断组[(11 987.3±2 890.1)U对(9 376.9±2 295.5)U,P<0.001];两组患者围术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围术短暂中断和不中断NOACs两种抗凝方案显示出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可以作为房颤射频消融围术的抗凝策略。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