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角质形成细胞(KC)是构成表皮的主要细胞,具有免疫原性且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KC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始动作用。KC主要通过Toll样受体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识别抗原,活化后通过信号转导途径上调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抗菌肽的表达,帮助启动皮肤免疫应答;通过吸引炎症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参与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关于KC免疫原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调控措施的研究对构建皮肤替代物,如细胞膜片用于创面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皮肤KC的免疫学特性与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伤口愈合 皮肤免疫 角质形成细胞 免疫原性 基因调控
  • 简介:摘要自2016年首次对人类胰岛进行单细胞水平RNA测序后,涌现了大量关于小鼠及人类胰岛的测序分析结果,为胰岛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进展。研究证明,单细胞RNA测序技术能够表征罕见类型内分泌细胞,观察到典型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和新的细胞亚型,更好地分析内分泌细胞的种属间差异,以及更精准地描述胰岛各类型细胞在发育和代谢性疾病中的不同状态。目前,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低丰度转录本的检测效能尚较低,但随着技术的改善和分析方法的进步,该技术无疑将成为探索胰岛细胞异质性、发育及代谢性疾病生物学特征的重要工具。

  • 标签: 胰岛 细胞生物学 单细胞RNA测序
  • 简介:摘要表皮干细胞在皮肤自我更新、创面修复、再上皮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单细胞测序、基因敲除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进一步揭示了表皮干细胞维持表皮自我更新、参与创面修复的新机制,为创面修复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的机制,通过对表皮干细胞异质性与可塑性相关研究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表皮干细胞生理功能的理解;结合表皮干细胞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为从事创面修复相关工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皮肤 表皮干细胞 干细胞异质性 细胞可塑性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ⅩⅦ型胶原蛋白α1(COL17α1)在小鼠衰老皮肤中的表达与作用及其对人表皮干细胞(ESC)干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并且探讨相关微小RNA(miR)干预人ESC中COL17α1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个月龄(青年)和24个月龄(老年)雄性C57BL/6J小鼠各12只,取其胸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进行后续检测。对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表皮层结构并测量表皮厚度,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基底膜形态和半桥粒并行半桥粒计数,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mRNA与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与分布。取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行包皮切除手术的3名20~30岁健康男性术后弃用的新鲜包皮组织,提取ESC,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ESC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OL17α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和细胞角蛋白14(CK14)的蛋白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通过DIANA、miRTarBase、miRNAMap、TargetScan、microRNA数据库筛选可能作用于COL17α1 mRNA 3'非编码区的miR。将ESC分为转染miR模拟物阴性对照物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前述筛选出的各miR的模拟物的各miR模拟物组,转染后48 h,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miR测序数据集GSE114006,使用GEO2R工具统计分析前述筛选出的可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下降的miR在30名青年(18~25岁)人和30名老年(>70岁)人皮肤中的表达。取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前述老年人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的表达。取2批ESC,第1批分为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第2批分为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分别转染对应序列,48 h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组织实验中样本数均为6,细胞实验中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或Dunnet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分界模糊且细胞层次较少,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Z=-2.88,P<0.01),基底膜形态不连续,表皮-真皮连接处半桥粒较少且分布不均,半桥粒数量明显减少(Z=-2.91,P<0.01),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0.61、6.85,P<0.01)。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基底层和毛囊球部的COL17α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Z=-2.24,P<0.05)。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7、1.12±0.21、1.13±0.23、0.42±0.18。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和空载体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K1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ESC增殖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这些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miR-203a-3p、miR-203b-3p、miR-512-5p、miR-124-3p、miR-28-5p、miR-590-3p、miR-329-5p可能结合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转染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的1.000±0.224比较,miR-329-5p模拟物组、miR-203b-3p模拟物组和miR-203a-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16±0.188、0.170±0.025、0.235±0.025,t值分别为3.17、5.43、5.07,P<0.05或P<0.01)。老年人皮肤中仅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人(t=3.27,P<0.01)。老年小鼠皮肤中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小鼠(Z=-2.88,P<0.01)。转染后48 h,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t=7.66,P<0.01),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小鼠年龄增长而减少,可能导致小鼠ESC脱离表皮基底膜。COL17α1的表达减少可抑制CK14的表达与ESC增殖,这可能是老年人皮肤中表皮层变薄和创面愈合减慢的原因。小鼠衰老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203b-3p可以靶向结合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阻碍转录后翻译过程,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减少。

  • 标签: 衰老 皮肤 半桥粒 ⅩⅦ型胶原蛋白α1 表皮干细胞 微小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