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为医院完善跌倒预防的护理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收集北京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通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上报的121例次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分析事件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结果121例次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中,白班累计45例次,夜班累计76例次;跌倒地点最常见的为床边60例次,占49.6%,其次为病房外的其他地点35例次,占28.9%;跌倒原因排序前3位占比近80%,分别为护士因素39例次,患者因素34例次,环境因素22例次;跌倒结局中,无损伤44例次,轻度损伤47例次,中度损伤6例次,重度损伤23例次,死亡1例。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大、发生率高、损伤程度重、风险因素和原因复杂,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护理管理要从多维度入手,重视健康教育效果的回馈和过程监管,调动老年住院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在老年患者功能锻炼和安全管理中找到新的平衡点,科学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老年人 住院患者 跌倒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患者便秘情况的针对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排便困难评分、粪便性状评分、排便时间评分、下坠不尽及胀感评分、排便频率评分、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有着积极有效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冠心病 便秘 护理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针对护理干预,包括个体化饮食管理和定期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定期采集尿液样本,测量尿蛋白含量,同时定期测量血压。结果:在干预开始后的第三个月,实验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 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第六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该干预方法显著改善了尿蛋白含量和血压控制,提升了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未来结合新技术手段,如远程医疗和智能监测,有望进一步优化针对护理的实施,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针对护理干预,包括个体化饮食管理和定期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定期采集尿液样本,测量尿蛋白含量,同时定期测量血压。结果:在干预开始后的第三个月,实验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 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第六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该干预方法显著改善了尿蛋白含量和血压控制,提升了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未来结合新技术手段,如远程医疗和智能监测,有望进一步优化针对护理的实施,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在不同护理措施下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护理措施以后其患者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的持续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胸部肿瘤,手术,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索 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 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在不同护理措施下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护理措施以后其患者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的持续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胸部肿瘤手术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出院, 因此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部肿瘤,手术,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开展临终护理关怀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共计80例。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关怀,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实施临终护理关怀的实施,可降低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感,显著提升生存期内生活质量,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借鉴运用。

  • 标签: 晚期肿瘤 临终护理关怀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鼻内镜鼻窦炎根治术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鼻内镜鼻窦炎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研究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研究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鼻窦炎根治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安全高,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内镜鼻窦炎根治术 优质护理 视觉模拟评分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肿瘤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9月到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差距显著。(P<0.05)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肿瘤化疗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护理效果 肿瘤化疗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痔疮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46例痔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来进行探讨分析,全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提供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全部患者接受手术后,其创面大约1周愈合,此次并无感染和并发症患者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感获得了缓解,对患者的愈合和恢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体有效率为97.2%。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痔疮患者来说哦,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 标签: 痔疮 围术期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损伤患者翻身技巧与护理要点,旨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进程。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近年来脊柱损伤患者的翻身护理记录,总结有效的翻身技巧与护理要点。结果:通过实施科学的翻身技巧和护理要点,脊柱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缓解,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脊柱损伤患者的翻身护理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掌握正确的翻身技巧和护理要点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柱损伤 翻身技巧 护理要点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开展以优质护理为基础的舒适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优质护理,观察组以优质护理为基础开展舒适护理,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优质护理为基础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开展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肠道肿瘤化疗 优质护理 舒适护理 生活质量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
  • 作者: 何功永 王雪莲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22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的下肢慢性伤口及难愈伤口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本院近一年内收治的骨科患者当中选出60例进行临床研究,这些患者均存在下肢慢性伤口及难愈伤口的问题,将他们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以优质护理为主。结果:从伤口愈合率来看,两组的愈合率都是100%,但是观察组实现此目标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也就是说,观察组的愈合速度更快。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然更优。结论:对于存在下肢慢性伤口及难愈伤口问题的骨科患者而言,对他们实施优质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这种护理模式不仅能够在生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康复需要,而且还能起到改善护患关系的作用,这对获得巨大的护理效益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骨科患者 下肢慢性伤口 难愈伤口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结石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期间我院接收的48例肾结石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一共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是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使用的是普通护理,根据VAS评分来对疼痛感和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其疼痛感VAS评分如下(3.82±0.65)分,平均康复时间为(8.5±1.2)天,满意度评分为(96.5±3.2)分,对照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72±0.35)分,平均康复时间为(12.6±2.9)天,满意度评分为(89.5±11.2)分。结论肾结石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其术后疼痛感更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效果。

  • 标签: 肾结石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接种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安全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法,于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招募35例符合标准的MHD患者为试验组,70例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与试验组匹配的MHD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按照标准接种程序分别于第0、1、6 月接种戊型肝炎疫苗,对照组常规诊疗,未给予疫苗及安慰剂注射。通过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象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评价疫苗在MHD中的安全;通过比较全程接种戊肝疫苗MHD患者与Ⅲ期临床试验数据,评价疫苗在MHD中的免疫原性。结果总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7.1%(18/105),未出现与疫苗接种相关的3、4级不良反应/事件。试验组局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0.0%(7/35),全身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7.1%(6/35);试验组与对照组全身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名全程接种者接种后的HEV-IgG抗体阳性率为100%,GMC为14.47(95%CI:13.14~15.80)WU/ml,与46名Ⅲ期临床试验对象接种后的抗体滴度[GMC为18.08(95%CI:13.63~22.54)W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P>0.05)。结论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在MHD患者中安全和免疫原性均较好。

  • 标签: 戊型肝炎疫苗 维持性血液透析 安全性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22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6例子宫肌瘤患者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分别施以常规护理管理与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 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50例肿瘤化疗治疗期间出现的PICC感染病例资料,分析PICC感染发生因素并制定相关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PICC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与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史、机体免疫机能低等相关。结论 导致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因素较多,需加强化疗期间护理干预以预防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肿瘤化疗 PICC导管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护理措施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2010年 4月至 2012年 5月收治的 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中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方法进行浅要地探讨。结果 40例患者中死亡 7例,在术后结合患者情况,生活自理的患者有 16例,部分自理的患者有 13例,伤残不能自理的患者有 4例。结论 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通过科学有效地护理,能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 护理 体会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7年 3月 -2019年 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136例心衰并发室心律失常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内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浓度及 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包括高危室早:如 RonT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速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 97.1%,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 NT-proBN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 NT-proBN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治疗后 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心律失常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 NT-proBNP浓度、减少高危室早数目,效果显著。  

  • 标签:    厄贝沙坦 胺碘酮 心衰 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