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TNBC)复发风险高,预后差。转移三阴性乳腺(mTNBC)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目前,mTNBC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细胞毒化疗。近年来,有关mTNBC的临床研究涉及的药物包括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途径抑制剂、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靶向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抗体、靶向死亡受体5抗体、针对雄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的药物已经逐步改善mTNBC患者的生存。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转移 临床试验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不孕症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临床病因。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完成盆腔3.0T MRI及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MR-HSG)检查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资料,分析不孕症相关卵巢因素,并对同时合并的子宫、输卵管异常进行评估。MRI评估病因最终经宫腔镜、腹腔镜、外科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而证实。结果1 351例不孕症患者中1 296例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经MRI及MR-HSG评估,其中494例(38.12%)有卵巢异常,包括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39例(48.38%)、多囊卵巢综合征116例(23.48%)、卵巢储备减退37例(7.49%)、卵巢肿块33例(6.68%)、卵巢损伤28例(5.67%)、多种卵巢疾病并存41例(8.30%)。单侧卵巢异常者257例(52.02%),双侧卵巢异常者237例(47.98%);91.7%(453/494)的患者患有一种卵巢疾病。20.85%(103/494)的患者为单纯卵巢因素性不孕,79.15%(391/494)为卵巢合并输卵管和(或)子宫异常的复杂因素性不孕。结论不孕症相关卵巢疾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应用3.0T MRI可综合分析卵巢不孕症病因,联合MR-HSG技术,可对女性不孕的盆腔因素进行一站式评估。

  • 标签: 卵巢 女性不孕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中双侧额叶白质代谢物变化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收集社区招募并经过筛选的 174名志愿者,经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后分为MCI组及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同时对其双侧额叶白质进行单体素1H-MRS扫描,利用LCModel软件自动计算双侧额叶白质主要代谢物的相对浓度。结合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曼-惠特尼U检验以比较两组间代谢物相对浓度差异,使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法探索代谢物相对浓度与量表评分的相关。结果老年受试者(≥60岁) MCI组左侧额叶白质谷氨酸及谷氨酰胺相对浓度较NC组增加(1.77±0.08、1.48±0.08;Z=2.640,P<0.05)。针对MCI组受试者量表得分进行分析,发现听觉词汇学习测验长延时记忆及再认得分与右侧额叶白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谷氨酸(N-acetylaspartate and 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NAAG)呈负相关(r=-0.241、-0.342,P均<0.05);形状连线测试(shape trails test,STT)-A完成时间与左侧额叶白质NAA+NAAG呈负相关(r=-0.235,P=0.044);STT-A及STT-B完成时间均与右侧额叶白质肌醇呈正相关(r=0.379、0.398,P均<0.05)。结论1H-MRS代谢物改变有望作为临床上早期诊断MCI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波谱 轻度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试 额叶 脑代谢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014—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集的4例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软骨肉瘤,分别进行临床资料分析、HE染色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患者年龄在20~35岁之间,3例病灶位于颅内,1例位于椎管内。镜下改变呈双相结构,即未分化的小细胞与透明软骨岛混合存在,另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及钙化、骨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SOX9,小细胞区域表达CD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KX3.1,软骨区域表达S-100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和结蛋白等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10%~20%。在分子特征方面,有3例扩增出HEY1-NCOA2融合基因产物,均为HEY1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和NCOA2基因的第13号外显子融合。2例术后获得随访信息,分别随访8个月及2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骨外间叶软骨肉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间叶源肿瘤,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除了SOX9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新近发现NKX3.1也可作为相对特异的标志物,同时RT-PCR能更准确检测出分子学改变。综合考虑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对于诊断该类罕见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软骨肉瘤 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图像建立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分析脑浅静脉(superficial cerebral veins,SCV)形态学参数与皮层下深部白质病变(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DWML)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364名,所有受试者行头颅常规序列及SWI扫描。随机选取其中200名受试者的SWI图像重建得到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图像,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MinIP图像,建立SCV形态学特征的自动量化模型。采用该模型分析剩余164名受试者双侧大脑半球SCV的血管直径、曲率等形态学参数。根据有无皮层下DWML将164名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有皮层下DWML组(共53人)和无皮层下DWML (non-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N-DWML)组(共111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DWML组与N-DWML组的SCV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和皮层下深部白质病变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用于分析SCV形态学特征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在训练集的平均准确率为98.19%,在验证集的平均准确率为98.02%,测试集的平均准确率为98.03%。双侧大脑半球SCV的各项量化指标在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的分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中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男性双侧大脑半球SCV血管数量均显著多于女性(右侧P=0.004,左侧P<0.001)。DWML组和N-DWML组在双侧大脑半球的SCV直径及数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WML组的SCV曲率较N-DWML组显著增大(P<0.001)。右侧大脑半球SCV曲率与DWML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2.035,P=0.015)。结论SCV形态学改变与DWML之间存在潜在关联,SCV曲率改变可能通过影响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导致DWML的发生。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脑浅静脉 脑白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