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0 前 言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类的兴衰与世界的希望。对于儿童食品与营养的研究与发展,世界各国均予以高度重视。我国目前有16岁以下少年儿童3.5亿以上,约占世界同龄儿童的18.5%,为此,发展优质儿童食品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均有重要意义。1 我国儿童食品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儿童食品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50~70年代的缓慢发展阶段;二是80~90年代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儿童食品生产却相当薄弱。1954年我国有关单位在对部分地区婴幼儿进行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时发现,儿童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故研制了以大豆、大米、蛋黄粉为主

  • 标签: 中国 食品工业 儿童食品 发展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并探讨PCR及高通量基因分析在新型隐球菌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方法、治疗及预后。结果共计10例患儿入选本次调查,其中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6.28(4.08,12.02)岁;4例患儿有家禽/土壤/腐物接触史;7例患儿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例诊断为播散性新型隐球菌病;5例患儿存在基础疾病,其中2例通过高通量基因分析发现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头痛伴发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3例播散性新型隐球菌病患儿均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治疗均采用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诱导治疗,氟康唑巩固治疗;其中2例患儿诱导治疗期间出现低钾;1例患儿巩固治疗期间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治愈5例,放弃3例,复发1例,死亡1例。结论既往被认为免疫功能正常的新型隐球菌病患儿可能存在基因微突变所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PCR检测可提高新型隐球菌的检出率并缩短检测时间;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可能提示感染播散;水化及常规补钾可能减轻两性霉素B的毒性;控制颅内高压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播散性新型隐球菌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 继发性免疫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与缓解作用。总结分析儿重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儿童根据儿重哮喘的生理和病例特征,对患儿采取生活照顾、用药监测及指导、心理安慰及鼓励、出院指导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程、治疗效果,患儿家长满意度度等。结论对哮喘病儿童实施优质护理,通过积极的护理和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并且对哮喘病预防复发都有辅助作用,有利于哮喘儿童的康复,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急症发作的次数,同时增进了家长对护理的认可度,减少了护患、医患纠纷。实施优质护理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与治疗作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优质护理 儿童哮喘病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儿童干扰素刺激基因(ISG)表达检测方法,确立参考值范围,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Ⅰ型干扰素病患者作为疾病组,同时纳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疾病组共纳入18例患儿,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共采集血液样本25份,首次检测的中位年龄为8.5岁。对照组共纳入28名健康儿童,年龄1~18岁,中位年龄10.5岁,其中男性15名,女性13名。分别提取疾病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为互补DNA(cDNA)。以β肌动蛋白基因(β-Actin)和鸟氨酸脱羧酶抗酶基因(OAZ)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1基因(IFIT1)、干扰素α诱导蛋白27基因(IFI27)、干扰素诱导蛋白44样基因(IFI44L)、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唾液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基因(SIGLEC1)、含有S-腺苷甲硫氨酸结构域2基因(RSAD2)的相对表达量,以6个ISG的中值为干扰素评分(IS)。去除正常对照中表达明显异常的样本,将其他样本的cDNA混合作为参照,重新检测各样本并计算IS,将大于对照x¯+2s的IS结果判断为异常。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内和组间IS的差异。结果对照组IS均值为1.046,标准差0.755,IS截断值为2.556。18例Ⅰ型干扰素病患者组IS异常的有15例(15/18),IS均值为27.010。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疾病患者组IS明显升高(t=4.247,P=0.000 1)。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度为91.30%(42/46),精密度为7.47%(0.084/1.124),敏感度为15/18,特异度为96.43%(27/28)。结论本研究通过ISG表达的检测并计算IS,为临床筛查以及动态监测Ⅰ型干扰素疾病变化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手段。

  • 标签: 干扰素Ⅰ型 干扰素刺激基因 干扰素评分 Ⅰ型干扰素病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均接受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两组均随访1年评估远期疗效。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方法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儿童过敏性鼻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