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校正胎龄足月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与脑成熟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6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且在校正胎龄37~42周完成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早产儿(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WMI评分系统将早产儿分为WMI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脑成熟度总评分(total maturation score,TMS)及4个亚项评分。结果共纳入早产儿118例,WMI组17例,对照组101例,胎龄(30.3±1.7)周,出生体重(1 356±268)g。WMI组TMS落后比例高于对照组[58.8%(10/17)比31.7%(32/101)],TMS低于对照组[(10.7±1.8)分比(11.8±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S亚项评分中,WMI组髓鞘化评分[(2.8±0.6)分比(3.1±0.4)分]和胶质细胞移行带评分[(1.6±0.4)分比(2.1±0.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层折叠和生发基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MI早产儿较无WMI早产儿脑成熟度明显落后,主要体现在髓鞘化成熟落后及胶质细胞移行带消失延迟。

  • 标签: 婴儿,早产 磁共振量化评分 脑白质损伤
  • 作者: 曹海汝 方园 王苗苗 唐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济南 250012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女性生殖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女性生殖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辅助生殖实验室,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济南 250012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女性生殖科,济南 250021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肥胖人群的增加,父母肥胖对子代健康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关于母亲肥胖对子代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父亲肥胖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糖代谢或肥胖等领域。几项大型队列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父亲肥胖会影响子代神经心理发育,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认知障碍、智商等。表观遗传的研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探索。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应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父亲肥胖 子代健康 神经心理 表观遗传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在新生儿轻度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s)局部脑白质微结构变化量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9月—2018年6月经MR检查有轻度PWMLs的33例新生儿为PWMLs组,出生日龄3~28 d,男22例、女11例;同时,匹配同期接受MR检查颅脑未见异常的33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日龄3~24 d,男16例、女17例。观察指标:(1)通过DK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参量图评估轻度PWMLs病例的检出率;(2)比较PWMLs组病灶局部区域、病灶镜像区域,以及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各参量间的差异。结果(1)2组新生儿胎龄、矫正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DKI参量图对轻度PWMLs的病例检出率为51.5%~78.8%,高于DTI参量图的病例检出率(39.4%~42.4%)。(3)与病灶镜像区域及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相比,轻度PWMLs区域径向弥散峰度、垂直弥散峰度、平均弥散峰度和轴突水分数均升高,分别为0.3(0.2,0.4)、0.3(0.3,0.4)、0.3(0.2,0.4)、0.1(0.1,0.2),病灶镜像区域分别为0.2(0.2,0.3)、0.2(0.2,0.3)、0.2(0.2,0.2)、0.1(0.1,0.1),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分别为0.2(0.2,0.3)、0.2(0.2,0.3)、0.2(0.1,0.2)、0.1(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轴突内弥散率张量和轴突外垂直弥散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部分各向异性、径向弥散张量、垂直弥散张量、平均弥散张量及轴突外径向弥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KI对新生儿轻度PWMLs的量化评估明显优于DTI,可揭示轻度损伤所致的脑白质微结构变化。

  • 标签: 脑白质病 新生儿 局灶性白质损伤 弥散峰度成像 双室模型参量
  • 简介:摘要分析1例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因血糖升高10年余入院,明确诊断为T2DM,长期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欠佳。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体重66 kg,体重指数24.84 kg/m2。空腹血糖9.69 mmol/L,餐后2 h血糖11.2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颈部及下肢血管超声示动脉多发斑块形成,诊断为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入院后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二甲双胍口服降糖,逐步简化治疗方案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地特胰岛素8 U(1次/d)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出院。院外血糖进一步下降,停用胰岛素,调整降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联合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出院后复查空腹血糖6.43 mmol/L,餐后2 h血糖10.0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8%,体重56 kg,较前减少10 kg。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