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灾难事件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对事件及时、准确地报道,使读者能够随时了解事件的进展。而在这些报道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词汇和语法,得到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日本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用语及其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 标签: 灾难 新闻报道 用语 效果解析
  • 简介:摘要: 电气工程所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其属于现代科技领域中非常关键的核心学科之一,要想提高此工程的生产效率,需要对电气工程中的涵盖范围进行有效分析,结合具体的要求在其中融入电子和光子等多种工程内容,实现对电气技术的现代化管理,优化其流程,为数控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基础。本文对电气工程中数控技术中的重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电气事业的稳定发展。

  • 标签: 电气工程 数控技术 有效性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行后路枕颈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60例来院就诊并行枕颈区CT检查的成人CT影像资料,排除枕颈区域感染、损伤、肿瘤和畸形。利用CT扫描的Dicom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测量参数包括斜坡前缘、中部的高度和宽度,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枕骨髁关节面前后径、横径及内倾角,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上关节面前后径和横径,侧块高度,寰椎下关节突高度和宽度;再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模拟置入直径为3.5 mm的螺钉,在3-Matic软件中测量置钉参数,包括螺钉内倾角、头倾角及长度。取8具尸体标本,后方暴露颅颈交界区,按上述置钉参数将直径为3.5 mm的钛合金螺钉自寰椎下关节突与后弓移行处置入,经寰枕关节至斜坡;然后用摆锯沿钉道剖开,观察螺钉的钉道轨迹,验证置钉的安全和有效。结果男性斜坡前缘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6.8±2.5) mm和(20.1±3.1) mm;斜坡中部分别为(9.7±2.3)mm和(22.4±3.7)mm。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为(5.8±1.48) mm。枕骨髁前后径为(19.1±1.9) mm,横径(12.6±2.0) mm,内倾角为33.7°±4.5°。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为(9.6±1.1) mm。寰椎侧块高度为(12.9±2.4) mm。上关节面前后径为(21.7±1.9)mm,横径为(11.7±1.4) mm。寰椎下关节突宽度为(14.9±1.4)mm,高度为(5.7±0.85)mm。螺钉进钉点至侧块移行中点所在垂线的距离为(2.5±0.6) mm,至中点所在水平线的距离为(2.3±0.7) mm;内倾角为18.4°±1.6°,调整范围为15.0°±2.8°;头倾角为55.6°±3.1°,调整范围为10.4°±2.4°;钉道长度为(53.0±2.8)mm。女性的解剖学参数较男性略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具标本的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均能安全、有效置入。结论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可在不损伤神经、血管结构的情况下安全置入,可以作为枕颈固定方式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寰枕关节 颅窝,后 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紧张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紧张头痛患者 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 44例和对照组 4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起始剂量 100~ 200mg·d- 1,根据疗效逐渐调整。试验组患者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周二、五各 1次;对照组患者加服乙哌立松 50mg,每天 3次。治疗前及每周五用视觉模糊评分评价疼痛强度,治疗前及治疗第 2, 4周的周五评价抑郁焦虑情况,治疗前及治疗 4周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加巴喷丁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 2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均有明显减轻;治疗 14d,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 28d,试验组患者抑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紧张头痛患者疗效较好,患者依从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加巴喷丁 星状神经节阻滞 慢性紧张性头痛
  • 简介:市政工程建设涉及到的管理内容广泛,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难点与重点环节。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强化现场管理,深入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

  • 标签: 市政工程 现场管理 重要性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置钉安全。方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共48例结构完整的上颈椎CT数据,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6~58岁[(37.3±13.5)岁]。通过Mimics 19.0软件建模得到96侧联合固定模型并进行模拟置钉。首先在寰枢椎模型中建立寰椎垂直平面P1和寰椎水平平面P2,其次在C2下关节突中点向上3 mm、向外2 mm选择进钉点,并采用Margel法置入寰枢椎经关节螺钉S0,然后寰椎侧块中线与寰椎后弓下缘的交点上方3 mm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在该进钉点置入4枚直径3.5 mm的虚拟螺钉。置钉方法如下:S1为螺钉与S0的外侧或寰椎椎弓根内侧壁相切;S2为螺钉与寰椎椎弓根外壁相切;S3为螺钉与寰椎椎弓根上壁相切;S4为螺钉和寰椎椎弓根下壁相切。测量S1、S2与P1的夹角来确定外倾角,S3、S4与P2的夹角来确定头倾角;计算外倾角和头倾角的安全范围。测量S1、S2、S3、S4的进钉长度。在所有模型中,间隔2°调整外倾角和头倾角的进钉角度,计算每一个外倾角和头倾角的成功例数,并计算置钉成功率。结果所有寰枢椎模型置钉成功,外倾角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6.7±2.4)°、(10.4±4.3)°、(17.1±3.7)°;其头倾角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3.6±1.0)°、(11.0±5.8)°、(14.6±4.6)°。4种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长度:S1(31.1±2.4)mm,S2(28.3±2.5)mm,S3(29.2±3.8)mm,S4(29.6±3.0)mm(P<0.05)。置钉外倾角为-1°~5°时置钉成功率为87.5%,其中2°外倾角置钉的成功率为100%,置钉头倾角为5°时可以达到93.8%的置钉成功率。结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具有满意的置钉长度和较高的置钉成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颈椎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紧张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紧张头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起始剂量100~200mg·d-1,根据疗效逐渐调整。试验组患者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周二、五各1次;对照组患者加服乙哌立松50mg,每天3次。治疗前及每周五用视觉模糊评分评价疼痛强度,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的周五评价抑郁焦虑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加巴喷丁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均有明显减轻;治疗14d,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28d,试验组患者抑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紧张头痛患者疗效较好,患者依从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加巴喷丁 星状神经节阻滞 慢性紧张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EB)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76例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可改善其肺部功能,降低IL-5、FENO水平,并缩短患者肺部罗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减少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测量儿童枕骨髁解剖学特征,并通过模拟置钉评估其置钉可行。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行上颈椎螺旋CT扫描的年龄段为3~12岁非脊柱疾患儿童上颈椎CT影像学资料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依据年龄分为5组。将获得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在三维视图下测量枕骨髁解剖学参数。随后,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枕骨及寰椎3D骨结构并模拟置钉,计算不同年龄段后路枕骨髁螺钉置入成功率并在3-Matic软件协助下优化测量螺钉置钉参数,比较分析儿童枕骨髁解剖学参数及螺钉置钉参数间的差异。结果测得儿童枕骨髁解剖学参数长、宽、高及寰枕距离分别为(18.91±1.70)mm、(9.75±1.19)mm、(8.64±1.46)mm及(6.11±1.48)mm,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P<0.05)。枕骨髁内倾角与年龄相关不明显(P>0.05)。枕骨髁解剖学参数左右侧及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可置入螺钉枕骨髁169侧,均成功置入直径3.5 mm螺钉,总置钉成功率为81.3%,双侧枕骨髁同时置钉成功率为75.6%,高年龄组具有较高的置钉成功率,男性置钉成功率与双侧同时置钉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但置钉成功率左右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参数男女性别间及左右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钉长度随年龄增长存在正相关(P<0.05)。寰枕距离与枕骨髁高之间、钉道长度与枕骨髁长及枕骨髁内倾角与螺钉内倾角之间呈正相关(r=0.838,P<0.05;r=0.944,P<0.05;r=0.347,P<0.05)。结论直径3.5 mm螺钉可安全置入寰枕距离>4 mm的3~12岁儿童枕骨髁,且置钉成功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技术可优化测量置钉参数从而合理设计置钉方案。

  • 标签: 成像,三维 枕骨髁 骨螺丝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肌间隙入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缘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爆裂骨折的安全和有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段骨质疏松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56~72岁[(63.5±4.6)岁]。患者均采用后路肌间隙入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缘入路PK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14.5±2.2)个月]。手术时间为55~85 min[(62.0±12.1)min];术中出血量为80~150 ml[(94.0±18.5)ml];住院时间为5~9 d[(7.4±1.1)d]。术后2 d CT检查示椎旁骨水泥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2例,椎管内渗漏1例,均无相关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败及手术相邻节段骨折。术后2 d VAS为(3.2±0.8)分,较术前的(7.5±1.2)分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VAS[(2.2±0.8)分]较术后2 d进一步降低(P<0.01)。术后2 d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89.5±13.2)%、(85.8±7.9)%、(89.5±9.0)%、(5.6±3.2)°,较术前的(48.9±11.8)%、(61.9±11.9)%、(79.9±9.8)%、(26.3±5.6)°明显改善(P均<0.01);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87.0±12.7)%、(82.1±7.8)%、(88.6±10.0)%、(5.4±3.2)°]较术后2 d出现轻微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路肌间隙入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缘入路PKP可安全有效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爆裂骨折,明显减轻腰背部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及纠正伤椎后凸畸形。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弓根钉 椎体后凸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