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抗感染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入院的100例心血管合并感染的患者,患者感染的痰标本,采用有效的细菌培养和真菌检查分析,对治病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结果显示中,肺部真菌感染的有15例,真菌感染率达到15%,念珠菌种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较高,占有6例,达到6%,热带念珠菌有8例,占有8%,光滑念珠菌占有5例,占有5%,克柔念珠菌2例,占有2%。结果显示不同的念珠菌感染对于真菌药物实际呈现的不同耐药程度不同。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抗感染治疗者均感染率水平较高,需要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治疗策略管理。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合并感染 抗感治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作者提出,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控机制的基础上,应及时开展全员培训,积极关注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加强感染监测与感染暴发管理,做好不同工作区域、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防护及清洁消毒工作;加强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及医疗废物管理;关注儿童患者管理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如护士的配置、陪客的筛查与管理、母乳喂养问题及儿童玩具、尿布等的消毒处理等。作者同时对门诊、隔离病房等重点部门提出了管理建议,旨在为儿科门诊和病房预防与控制新型冠状病毒院内感染提供指导。

  • 标签: 儿童医院 儿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患者多由久病迁延或反复失治,使PA出现耐药,继而长期内伏于里,后每遇受凉、劳累、饮食不节而再次发作,与伏邪致病相似,且毒性较强、进展较速、治疗较为复杂。临证可将伏邪理论和卫气营血辨证2种理论运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疗效。耐药PA感染首犯卫分,以银翘散顺表解之;至气营两分,巧用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清营汤及桔梗汤化裁解之;后期可用清燥救肺汤合四君子救阴扶正,但本病向愈之根本在于阴津,故治疗全程需谨记养阴生津。

  • 标签: 伏邪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 支气管扩张症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中医药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目前,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新技术的出现,为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心理干预 药物治疗 内镜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关于脑血栓患者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一定时间内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9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表现不同病情的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在临床上面表现为突发性的偏瘫或者是失语等急性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血脑血栓。结果收治的49例脑血栓患者在经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之后,有27例患者痊愈出院,其中有11例患者为显效,9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没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94%。结论患者在诊断为脑血栓之后应该要尽快进行治疗,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后遗症出现,充分考虑到中西药物本身的优点并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及时合理的治疗对于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脑血栓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徐凌云教授认为,鼾症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肺窍不利,临床以清肺化痰、活血祛瘀为法,应用化痰活血方(煅金礞石、清半夏、瓜蒌、黄芩、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石菖蒲、郁金)随症加减治疗成人鼾症,可有效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打鼾 鼾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化痰活血方 徐凌云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中,将透明帽用于护理配合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2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并将透明帽用于护理配合之中,观察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止血均得到有效控制,均未出现并发症。在患者术后3个月到6个月进行内镜复查。其中,41例患者的出血部位形成瘢痕,1例患者发生在出血问题,在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控制,其余患者未发生复发出血。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中,将透明帽用于护理配合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安全性也有着很好的保证,可以切实保证对患者的止血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止血 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护理配合 透明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主要运用氯吡格雷对患有心内科急性心绞痛的病人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84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并将其划分成为等人数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 42例。对对照组的病人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对研究组的病人在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前提下,再施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约是 88.1%(37/ 42),而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约 95.2% (40/ 42),因此可见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 05)。研究结论:对于患有心内科急性心绞痛病征的临床治疗方面,对病人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氯吡格雷治疗,不仅能够大大缓解病人的病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将氯吡格雷广泛地应用于心内科急性心绞痛病人的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心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致病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29例非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心源性休克画着,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恢复化的治疗分析。方法分析其非急性心肌梗死致病的复杂程度,对死亡率水平,综合治疗效果,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判断,明确实际有效提升整体抢救性治疗的成功率水平。结果非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休克中,通过有效的除颤,电机,呼吸机等治疗,整体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环节。结论非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症中,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对于预防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非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TTD)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研究组应用TTD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TTD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次全切术 手术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具体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其中观察组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其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且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外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岁6月龄,因"低热10个月余"就诊。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发热,伴喂养困难、呕吐、易哭闹,基因检测发现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即外显子5 c.452G>A(p.W151X,535)杂合突变和外显子16 c.1901T>C(p.L634S)杂合突变,进一步查白细胞中GALC活性显著降低,确诊为Krabbe病,并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阑尾切除术的10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行LA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行OA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53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治疗时间,效果确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选的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医院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针对全体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椎间隙高度、VAS评分、ODI 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后患者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隙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与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对比,评价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东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内脱垂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失访,最终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18个月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6、12、18个月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2.0±0.2)分vs (2.2±0.3)分,(1.5±0.1)分vs (1.9±0.2)分,(0.7±0.1)分vs (1.7±0.1)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3、11.841、48.474,P均<0.001)。结论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直肠内脱垂操作简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长期疗效远优于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

  • 标签: 直肠内脱垂 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 直肠黏膜纵行折叠 硬化剂注射术 便秘症状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