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原发性感染血浆病毒DNA拷贝数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择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EBV原发性感染的57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病毒实验室指标及临床信息等资料。根据血浆EBV DNA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根据EBV DNA载量将阳性组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571例EBV原发性感染患儿中男334例、女237例,初诊年龄3.8(2.2,5.7)岁。阳性组255例(44.7%)、阴性组316例(55.3%)。阳性组发热、肝和(或)脾肿大、转氨酶升高的患儿比例均高于阴性组[235例(92.2%)比255例(80.7%)、169例(66.3%)比85例(26.9%)、144例(56.5%)比120例(38.0%),χ2=15.22、96.80、18.27,均P<0.001];阳性组中有70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46(27,106)d,其中68例(97.1%)患儿在28 d内转阴,另2例(2.9%)患儿随访修正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血浆病毒低载量组218例、高载量组37例。高载量组转氨酶升高患儿占比高于低载量组[75.7%(28/37)比56.0%(116/207),χ2=5.00,P=0.025]。外周血白细胞中EBV DNA的阳性率及拷贝数均高于血浆中EBV DNA[84.2%(266/316)比44.7%(255/571)、7.0×107(1.3×107,3.0×108)比3.1×106(1.6×106,6.1×106)拷贝/L,χ2=76.26、Z=15.23,均P<0.001]。结论免疫功能正常EBV原发性感染患儿中,血浆病毒DNA阳性患儿易有发热、肝和(或)脾肿大、转氨酶升高的临床表现。阳性血浆EBV DNA一般在初诊后28 d内转阴,多数血浆病毒高载量患儿有转氨酶升高特征。

  • 标签: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病毒血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脑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6例肝脑型MDS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分别以“DGUOK”“MPV17”“POLG”“C10orf2”4个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0年1月关于肝脑型MDS的病例报道,结合本组病例,总结肝脑型MDS的临床特点。结果6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3日龄至8月龄,首发症状为胆汁淤积和发育倒退。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征有:肝肿大(4例)、肌张力低下(3例)、体格发育落后(4例)、胆汁淤积(5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白蛋白低下(3例)、低血糖(4例)、高乳酸血症(5例)、血串联质谱异常(6例)、同位素肝胆显像示24 h胆囊及肠道未见显影(2例)、头颅CT示脑外间隙增宽(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脑室增大(2例)、颅脑彩超示周围脑白质损伤(1例)。2例患儿失访,1例因“肝衰竭”死亡,3例因感染加重病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儿中MPV17基因变异3例(其中c.182T>C、c.279G>C为新发变异),POLG基因变异1例(其中c.2993G>A为新发变异),DGUOK基因变异1例(c.679G>A纯合突变,2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C10orf2基因变异1例(其中c.1186C>T、c.1504C>T为新发变异)。检索到DGUOK、MPV17、POLG、C10orf2基因突变导致的4种肝脑型MDS分别129、100、51、12例,常见临床表现有肝病(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代谢障碍(低血糖、高乳酸血症),神经病变(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和癫痫、周围神经病变等多样化脑病表现)。1/3的 C10orf2突变者出现了肾小管损伤。结论肝脑型MDS临床表现为肝病、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受累综合征。DGUOK、MPV17、POLG、C10orf2 4种基因型导致的肝脑型MDS各有特点。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DNA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报道上海第l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儿的诊治经过。患儿 男,7岁,因"发热3 h伴咳嗽"以及父亲被确诊2019-nCoV感染的肺炎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负压病房。经过对症治疗后治愈。儿童2019-nCoV感染临床表现相对成人较轻,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重要的途径。本例患儿虽然症状轻,但恢复期连续2次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提示需要观察轻症儿童病例在恢复期无症状排毒的传染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2年上海市经历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出现了4万多例18岁以下儿童病例,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而且对儿科医疗体系也带来很大影响。全市儿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此次疫情,确保4万多例儿童病例的收治和危重症病例的救治,把医学人文关爱很好地融入医疗工作中,同时也保障了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积极做好媒体沟通和科普宣传,指导儿童和青少年掌握防护知识要点,树立疫苗接种的信心。迄今,上海收治的境外输入儿童病例和境内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儿童病例数居全国前列。初期的儿童2019-nCoV感染的精简诊治方案和医院防控措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在此次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医疗工作中再次得到很好的验证和推广。现回顾总结上海儿童2019-nCoV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危重症救治的临床实践经验。

  • 标签: 儿童 诊断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原发性EB病毒感染伴随转氨酶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399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信息。对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是否升高与患儿年龄、性别、热程及血浆EB病毒-DNA病毒载量的可能相关性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转氨酶异常患儿各时间段累计恢复正常率。结果399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中男219例、女180例,年龄(4.2±2.7)岁。51.9%(207例)发生转氨酶异常;轻(40~160 U/L)、中(>160~400 U/L)和重度升高(>400 U/L)ALT分别有74.5%(149/200)、21.0%(42/200)和4.5%(9/200),AST分别为83.8%(155/185)、11.9%(22/185)和4.3%(8/185)。年龄与发生转氨酶升高相关(OR=1.13、1.10,均P<0.05)。113例ALT异常和104例AST异常病例有复查转氨酶,共复查167次;ALT完全恢复正常(24±13)d,AST为(25±18)d。<1、1~<4 、4~<8和≥8周 ALT累计恢复正常率为2.7%(3/113)、54.0%(61/113) 、79.6%(90/113)和81.4%(92/113),AST为1.9%(2/104)、48.1%(50/104)、71.2%(74/104)和74.0%(77/104)。结论年龄是儿童原发性EB病毒感染伴随转氨酶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升高的转氨酶经3周后约半数恢复正常,8周后大部分恢复正常。

  • 标签: 儿童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EB病毒 原发性感染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肺炎在我国的暴发流行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目前报道的儿童2019-nCoV感染病例非常有限,初步来看,儿童对2019-nCoV的易感性较低,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也低。但是儿童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儿科医务工作者需要重视儿童2019-nCoV感染的早期识别和预警,科学防控,最大程度地降低2019-nCoV感染对儿科人群的危害。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儿科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在全球肆虐已2年余。我国始终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功,但随着SARS-CoV-2的不断变异和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疫情防控工作更加艰巨、复杂。随着变异株的变化,儿童病例数量也出现了变化,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症候和并发症,这为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共识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新变异株的特点,对其病原学、病理学、发病机制等进行阐述,总结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就儿童病例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防控等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诊断 治疗 预防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及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过程中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11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77例病原学确诊的2019-nCoV感染患儿的肝生化指标资料,分析其异常特征及危险因素。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77例2019-nCoV感染患儿中,男44例(57.1%),女33例(42.9%),中位年龄10岁。无症状感染27例(35.1%),轻型28例(36.4%),普通型22例(28.6%)。7例接受羟氯喹治疗。75例无基础疾病,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例(1.5%,在使用羟氯喹过程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7例(10.3%),碱性磷酸酶升高7例(28%),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肺炎组与非肺炎组、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组与正常组间肝生化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例基础疾病为胆道闭锁患儿,2019-nCoV感染后肝损伤无加重。1例基础疾病为癫痫,未出现肝生化异常。结论儿童及青少年2019-nCoV感染病例临床症状轻,肝损伤发生率低。2019-nCoV感染患儿的肝生化异常可能与其基础疾病及抗病毒治疗药物使用也相关。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肝生化异常
  • 简介:摘要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范畴,并按照乙类管理。鉴于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为我国主要流行病毒株,为与时俱进地指导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救治工作,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和儿科相关病毒感染诊疗策略,特制订《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对相关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相应更新,新增了COVID-19相关脑病、暴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救治要点,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奥密克戎变异株 诊断 治疗 预防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