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伴导管扩张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明确为伴导管扩张乳腺病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通过超声造影判断扩张导管内是否存在实质性病灶,超声医师分别于造影前、后进行诊断信心评分;并依据病理结果,对良、恶性实质性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5个扩张导管内,无实质性病灶的13个,有实质性病灶的52个(其中良性病变32个,恶性病变20个)。超声造影后判断导管内是否存在实质性病灶的诊断信心指数明显提高,与造影前信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导管内恶性病灶多表现为增强后病灶周围有滋养血管、增强后前后径增大及增强后病灶边缘不光整,相较于导管内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提高导管内实质性病变的诊断信心指数,有助于乳腺导管内实质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可为伴导管扩张乳腺病变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依据。

  • 标签: 超声造影 乳腺疾病 导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扩张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球囊扩张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评估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于治疗后采用临床疗效评定评估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加权评分和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加权评分和SSA评分显著优于球囊扩张组和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球囊扩张组的70.0%(χ2=7.68,P<0.01)和rTMS组的63.3%(χ2=10.42, P<0.01)。结论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rTMS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 标签: 导管球囊扩张技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吞咽功能障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3岁。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包含间质和上皮两种成分。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需与细胞型纤维腺瘤、幼年性纤维腺瘤、癌肉瘤及原发或转移性肉瘤等鉴别,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扩大范围局部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4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诱发临产时间、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并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引产成功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诱发临产时间为(12.05±4.25)h,剖宫产率为8.11%(3/37),均低于对照组的(18.54±5.16)h、35.14%(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后并发发生率为8.11%(3/37),低于对照组的32.43%(12/37),P<0.05。结论足月妊娠引产产妇在采用缩宫素的同时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引产,一方面能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另一方面可缩短诱发临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与产后并发率。

  • 标签: 妊娠 足月 引产 宫颈扩张球囊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炎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5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炎性乳腺癌患者纳入分析,占同期收治新发乳腺癌患者的0.89%(25/2811)。临床分期Ⅲ期17例(68%),Ⅳ期8例(32%),预后分期Ⅲ期17例(68%),Ⅳ期8例(32%)。Luminal B型(HER-2阴性)9例(36%),HER-2阳性型5例(20%)及三阴型11例(44%)。1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R0切除率94.7%(18/19)。中位生存时间18.2个月,预后分期ⅢB期、ⅢC期和Ⅳ期患者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9%,66.7%和15.6%(χ2=13.24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性乳腺癌临床发病率不高,但是病期晚,预后差。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可以获得局部R0切除。

  • 标签: 炎性乳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Ⅲ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对5年总生存(OS)率和5年无瘤生存(DFS)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二病区治疗的209例0~Ⅲ期TNBC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与患者5年OS率和5年DFS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TNBC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患者5年OS率(χ2=52.615,P<0.001;χ2=17.329,P=0.001)和5年DFS率(χ2=55.112,P<0.001;χ2=18.816,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TNBC患者DFS(HR=3.637,95%CI为2.146~6.164,P<0.001)和OS(HR=3.545,95%CI为2.091~6.009,P<0.001)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的TNBC(n=118),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7.6%、97.7%、91.4%、100%,5年DFS率分别是97.3%、94.3%、85.8%、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369,P=0.338;χ2=3.868,P=0.276)。行新辅助化疗患者(n=106)与行辅助化疗患者(n=80)5年OS率分别为74.5%、91.1%,5年DFS率分别为73.6%、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P=0.034;χ2=4.683,P=0.030)。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分期更晚(χ2=35.314,P<0.001)。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的5年OS率和5年D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部分缓解(PR)和病情稳定(SD)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100%、75.8%、57.1%,5年DFS率分别为100%、74.5%、5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6,P=0.006;χ2=10.399,P=0.006);pCR患者和PR患者相比,5年OS率(χ2=4.238,P=0.040)和5年DFS率(χ2=4.525,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R患者和SD患者相比,5年OS率(χ2=8.163,P=0.004)和5年DFS率(χ2=8.509,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患者和SD患者相比,5年OS率(χ2=3.931,P=0.047)和5年DFS率(χ2=3.896,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分期是0~Ⅲ期TNB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对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行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改良根治术以及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预后相当。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预后没有明显差异,但新辅助化疗获得pCR或者PR的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后 手术 新辅助化疗
  • 简介:7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澳大利亚期间,澳总理阿博特不仅对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表示支持,还称“日本是澳大利亚在亚太维护和平、繁荣与法治的伙伴”“澳大利亚人对日本人战争中的技能与使命必达的荣誉感相当钦佩”,以及“日本是国际一等公民”。此番言论随即引发轩然大波。

  • 标签: 澳大利亚人 焦虑症 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 集体自卫权 荣誉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中使用中间导管的安全性及其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中间导管组和非中间导管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信息。转归评估指标包括二次栓塞、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时的临床转归和死亡。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195例,其中中间导管组161例,非中间导管组34例。中间导管组各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与非中间导管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相关信息方面,中间导管组取栓次数显著较少[2(1~3)次对2.5(1.75~4)次;Z=2.218,P=0.017],一次取栓血管再通率显著较高(38.5%对20.6%;χ2=3.943,P=0.047),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显著较低(19.3%对35.3%;χ2=4.202,P=0.041)。在临床转归方面,中间导管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均与非中间导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中间导管是患者90 d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430,95%置信区间0.196~0.947;P=0.036)。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EVT中,使用中间导管能减少取栓次数,提高一次取栓血管开通率,降低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进而改善患者转归。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支架 导管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程较长(≥3年)的糖尿病是否影响胰腺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以及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6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胰腺癌手术的患有长程2型糖尿病或无糖尿病患者的标本8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组织切片中CD68和CD163的表达。运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长程2型糖尿病(DM)组的CD68+ TAMs (P<0.05)、CD163+ TAMs (P<0.01)及CD163+/CD68+比例(P<0.01)均高于非糖尿病(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程2型糖尿病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局部浸润和CA19-9的水平明显相关(P均<0.05)。长程2型糖尿病和CD163+/CD68+比例是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长程2型糖尿病明显缩短患者的RFS和OS。结论长程2型糖尿病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并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聚集于肿瘤中,这些巨噬细胞同时大量极化为M2型TAMs。长程2型糖尿病和CD163+/CD68+比例是R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长程2型糖尿病 胰腺导管腺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乳腺结节患者61例(共82个结节),对患者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别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诊断出乳腺恶性结节共31个,良性结节51个。常规超声BI-RADS分类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61%,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诊断准确性为89.02%。经过比较发现,两种检查方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利于诊断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BI-RADS分类 乳腺良恶性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间歇气压综合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40例,治愈1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气压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中疗效满意、安全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水肿 间歇气压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在不同超声分组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患者111例,共计111个乳腺病灶。根据肿块内部囊实性成分比例及分布特点将其分为3组[A组:厚壁和(或)厚分隔;B组:囊性为主;C组:实性为主]。结合病理分析各组肿块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结果111个乳腺病灶中,A组病灶28个(良性24个,恶性4个),B组病灶36个(良性28个,恶性8个),C组病灶47个(良性29个,恶性18个)。B、C组恶性肿块的年龄及最大径均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肿块CEUS后恶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缘不光整、壁和(或)分隔增厚,与良性肿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6)。B、C组恶性肿块多表现为常规超声及CEUS后实性边缘不光整、实性成分增强范围超出基底部,与良性肿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间形态、后方回声、有无钙化及血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CEUS对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评估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乳腺疾病 囊实性肿块 超声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胃手术之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原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胃手术之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结果50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时间在手术之后的3天到10天,患者通过严格的保守治疗,其中35例患者手术之后3周得到治愈,其余患者全部在28天之内得到治愈。结论胃手术之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诱发因素有很多,采取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综合征的主要方式,患者可以接受保守治疗,同时为其开展心理治疗也非常关键,通常情况下都可以治愈,无需进行再次手术。

  • 标签: 胃部手术 胃瘫综合征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左心房黏液瘤外科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接受导管消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左心房黏液瘤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数据、消融术中参数和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并随访导管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和临床预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导管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9例患者年龄(55.8±9.1)岁,男性3例(3/9),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例(3/9),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例(6/9)。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导管消融治疗,围术期均未发生卒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血管并发及大出血事件。随访40.0(27.5,55.5)个月,9例患者中有6例(6/9)初次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总体窦性心律维持比例为2/3。3例房颤患者中有1例(1/3)出现早期房颤复发(术后3个月),6例房速或房扑患者中有2例(2/6)房扑患者出现极晚期新发房颤和/或复发房扑(分别为术后19、29个月)。3例复发患者中有2例接受再次消融,其中1例维持窦性心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复发黏液瘤,未发生死亡、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事件。结论左心房黏液瘤外科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导管消融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一项治疗选择。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脏肿瘤 导管消融术 窦性心律维持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美曲塞二钠及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4例,应用培美曲塞二钠联顺铂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效果。结果治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用药完全缓解4例(6.25%),部分缓解20例(31.25%),稳定20例(31.25%),进展20例(31.25%),有效率及获益率分别为37.50%及68.75%。无死亡病例。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及时进行应对治疗后,不良反应得到较好控制,未影响用药疗效及治疗活动开展。在治疗后患者的CA153及KPS评分值均发生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用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可明显降低相关抗原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良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培美曲塞二钠 顺铂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PHA)是继发性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筛查、临床确诊、分型及定位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增强CT及非增强MR血管成像等可以清楚显示肾上腺形态、位置及占位病变,但影像学检查对于小腺瘤难以显示,双侧腺瘤分侧功能难以确定。肾上腺静脉采血(AVS)通过取双侧肾上腺静脉血,分析皮质醇校正的醛固酮比能明确优势侧,可以鉴别出外科可治疗的PHA亚型,是PHA分型及定位的金标准。本文就PHA的诊疗现状、AVS的采血流程、局限性及展望逐一分析。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 肾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SDME启动子甲基化通过细胞焦亡调控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收集经过化疗治疗的54例BC患者组织,分为化疗耐受组与敏感组。使用多西他赛(docetaxel,DTX)处理BC细胞以建立耐药BC细胞。CCK8检测细胞耐药性。qRT-PCR检测组织与细胞中GSDME的表达。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GSDME启动子甲基化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干预DTX处理的BC细胞中的GSDME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细胞中Caspase-1、Caspase-4、IL-1β、IL-18水平,评估细胞焦亡程度。结果相对于化疗敏感组,GSDME在化疗耐受组中的表达下调(t=6.54, P<0.001)。与MCF-10A细胞相比,MCF-10A/DTX细胞中Caspase-1(t=9.14, P<0.001)、Caspase-4(t=9.35, P<0.001)、IL-1β(t=6.13, P=0.004)、IL-18(t=5.49, P=0.005)水平均下降,但在MCF-10A/DTX细胞中过表达GSDME后以上指标上调。GSDME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mRNA表达降低(t=12.56, P<0.001),在耐受组织中GSDME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mRNA水平呈负相关(r=-0.57, P=0.010)。使用甲基化抑制剂氮胞苷(5-azacytidine)处理MCF-10A/DTX细胞后,Caspase-1、Caspase-4、IL-1β、IL-18水平均显著提高,且GSDME水平上调。结论GSDME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mRNA表达降低,抑制BC细胞焦亡,降低DTX化疗敏感性。

  • 标签: GSDME 甲基化 乳腺癌 细胞焦亡 多西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