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不同病变部位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EVT)策略选择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自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105例行EVT的AVBAO患者进入研究,收集患者起病形式、影像学检查结果、EVT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依据DSA造影结果将病变累及部位分为4部分:基底动脉(BA)上段、BA中段、BA下段及椎动脉颅内段(即V4段),合并串联病变者以远心端病变部位记录。比较4种不同病变部位患者发病危险因素、EVT开通策略及随访90 d时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4组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及病因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接受急诊支架植入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4段患者比例最高(79.55%),其次为BA下段(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动脉穿刺到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下段患者开通时间最长[115.0(81.0,163.0) min],BA中段最短[87.5(58.8,130.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时4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AVBAO病变部位患者发病机制存在差异,宜采取不同的EVT开通策略。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血管内治疗 溶栓治疗 开通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点阵CO2激光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58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全部给予点阵CO2激光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瘙痒情况及皮肤颜色,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皮肤颜色情况明显改善(P<0.05);经过统计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得出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86.20%)。结论 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采取点阵CO2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皮肤颜色,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点阵CO2激光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日间手术方案的效果讨论。方法:80例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该研究样本,研究时间即2020.9-2021.9,随机抽签形式于样本中抽出40例为研究组,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日间手术方案,余40例样本为对比组,采取宫颈冷刀锥切术方案,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较对比组低,二组比较P<0.05;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发生率较对比组小,二组比较P<0.05。结论:通过日间手术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实施治疗时,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疗法,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疗效 宫颈环形电切术 日间手术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及经股动脉入路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巩义瑞康医院介入科收治的120例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51.97±3.47)岁,年龄范围为44~66岁。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桡动脉组及经股动脉组,每组60例。经桡动脉组使用Cordis桡动脉穿刺包行右桡动脉术,经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方式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手术时长、X线照射时长)及并发症(皮下血肿、动脉痉挛)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治疗有效率[95.0%(57/60)]高于经股动脉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X线照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6%(4/60)]低于经股动脉组[3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有效率较经股动脉入路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入路 腹部肿瘤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