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的36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其中男236例,女130例,年龄50~78(59±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3年随访,每年完成肺功能检查、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经胸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相关实验室生物化学检测。根据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TRV)和其他指标评估肺动脉高压(PH)的可能性,用低、中、高可能性表示,以高可能性为PH组,低、中可能性为非PH组。比较2组临床特点。组间比较,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构成比用χ²检验,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和逐步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7例(67/366,18.3%)合并PH可能性高,PH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51.7±6.7)mmHg(1 mmHg=0.133 kPa)。与非PH组相比,PH组年龄(76.0岁比64.0岁)、体重指数 [(21.4±6.0)比(22.6±7.2)kg/m2],脑钠肽[(50.8±9.1)比(36.4±8.1)pg/ml]、3年急性加重次数[(6.1±0.1)比(2.8±0.4)次]、CAT(17.0比10.0分)、SGRQ(48.9比32.1分)和DLCO占预计值% [(51.9±21.9)% 比(67.0±22.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阻肺患者DLCO占预计值%与sPAP呈负相关(r=-0.28,P<0.01)。PH组胸部CT低衰减区(56.1%比34.3%)和肺间质异常比例(30.8%比15.6%)均高于非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AA%≥30%和肺间质异常是PH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1.479和1.065,OR值为3.640~5.720,95%CI:1.462~8.571,均P<0.01)。主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的比值与sPAP呈负相关(r=-0.35,P<0.01)。年龄≥75岁、FEV1占预计值%<50%及合并PH高可能性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测因素(β值为0.459~1.211,OR值为3.643~5.722,95%CI:1.463~8.904,均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合并PH高可能性的慢阻肺患者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较低,一般状况更差。PH高可能性和肺气肿密切相关,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相关。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慢性肺部疾病被人们熟知。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COPD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肺动脉高压(PH)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OPD合并PH患者的病死率升高且预后较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该疾病的治疗尚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为了充分了解该疾病的治疗现状,就COPD合并PH的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对于COPD合并PH患者,应该对其基础疾病进行最佳治疗,而使用他汀类药物及法舒地尔可能是有益的,但靶向药物的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明确各类药物对COPD的疗效。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药物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