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细胞(ipRGCs)是除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以外的第三类光感受器细胞,位于视网膜内层,由于其内含黑视蛋白,故具备自主感光能力。瞳孔对光反应(PLR)主要由ipRGCs介导产生。ipRGCs可通过黑视蛋白直接感受光信号产生PLR,也可被来自视杆、视锥细胞的信号激活产生PLR。由于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产生的PLR各具特点,可采用不同强度和波长的光信号选择性刺激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通过对产生的PLR进行分析可间接反映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含黑视蛋白的ipRGCs的功能,这一方法称为彩色光瞳孔测量。现主要对ipRGCs介导PLR的通路、视杆/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引起的PLR特点、彩色光瞳孔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希冀为相关眼科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瞳孔对光反应 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黑视蛋白 彩色光瞳孔测量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氯胺酮麻醉 小儿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患者头颅和脊髓磁共振(MRI)病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49例MOG-IgG阳性患者头颅和脊髓MRI结果,并与同期58例水通道蛋白4(AQP4-IgG)阳性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头颅MRI检查出现异常病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4%比65.5%,P=0.177),而AQP4-IgG组出现脊髓病灶的比例显著高于MOG-IgG组(84.5%比36.7%,P=0.001);MOG-IgG组出现皮质下白质病灶和大面积病灶的比例显著高于AQP4-IgG阳性组(48.9%比13.8%,P=0.003;46.9%比12.1%,P=0.000);AQP4-IgG组出现长段横贯性脊髓病灶比例显著高于MOG-IgG组(70.7%比24.5%,P=0.002)。儿童组患者中,MOG-IgG头颅出现大面积病灶的比例明显高于AQP4-IgG组(76.9%比20.0%,P=0.047)。结论MOGAD患者头及脊髓MRI病灶广泛,与AQP4-IgG阳性患者有差异。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水通道蛋白4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VT1)通过靶基因调控乳腺癌细胞分化、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 LncRNA PVT1、微小RNA(miR)-1207-5p表达水平;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PVT1慢性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至人乳腺癌细胞,检测转染后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转染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miR-1207-5p后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TAT6)和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细胞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1.271 ± 0.305比0.023 ± 0.006和1.679 ± 0.347比0.031 ± 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乳腺癌细胞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2.357 ± 0.271比1.000 ± 0.000和0.103 ± 0.021、3.265 ± 0.375比1.000 ± 0.000和0.265 ± 0.024),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后48、72、96和168 h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后24 h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207-5p过表达物后STAT6和P21 mRNA均明显低于转染模拟对照物(0.476 ± 0.102比1.000 ± 0.000和0.429 ± 0.097比1.132 ± 0.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miR-1207-5p过表达物后STAT6和P21蛋白明显低于转染模拟对照物(0.396 ± 0.104比1.062 ± 0.002和0.434 ± 0.067比1.141 ± 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cRNA PVT1可能为miR-1207-5p调控的宿主基因,协同通过调控靶基因STAT6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分化、侵袭及转移,抑制该基因转录可能为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新方向。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长链非编码RNA 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VT1)通过靶基因调控乳腺癌细胞分化、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 LncRNA PVT1、微小RNA(miR)-1207-5p表达水平;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PVT1慢性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至人乳腺癌细胞,检测转染后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转染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miR-1207-5p后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TAT6)和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细胞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1.271 ± 0.305比0.023 ± 0.006和1.679 ± 0.347比0.031 ± 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乳腺癌细胞PVT1和miR-1207-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2.357 ± 0.271比1.000 ± 0.000和0.103 ± 0.021、3.265 ± 0.375比1.000 ± 0.000和0.265 ± 0.024),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后48、72、96和168 h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VT1过表达质粒后24 h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质粒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转染PVT1慢性干扰质粒乳腺癌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207-5p过表达物后STAT6和P21 mRNA均明显低于转染模拟对照物(0.476 ± 0.102比1.000 ± 0.000和0.429 ± 0.097比1.132 ± 0.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miR-1207-5p过表达物后STAT6和P21蛋白明显低于转染模拟对照物(0.396 ± 0.104比1.062 ± 0.002和0.434 ± 0.067比1.141 ± 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cRNA PVT1可能为miR-1207-5p调控的宿主基因,协同通过调控靶基因STAT6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分化、侵袭及转移,抑制该基因转录可能为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新方向。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长链非编码RNA 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神经系统药理学领域,具体关注药物在大脑中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我们系统性地分析了各类神经系统药物在大脑中的作用机制,包括神经递质的调节、受体亲和力和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研究发现,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涉及多个层面,从分子水平到细胞和网络水平,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效应。这一研究对于深化我们对神经系统药物学的理解,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系统药理学 大脑 作用机制 神经递质 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诱导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源性外泌体中微小RNA(miRNA)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阐明H.pylori的致癌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超高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提取H.pylori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子跟踪分析和Western blot对外泌体进行鉴定;荧光染料PKH67标记的外泌体与THP-1源性巨噬细胞共孵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内吞外泌体的情况;miRNA基因芯片分析两组细胞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谱,采用qRT-PCR对其中4个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部分差异表达miRNA结合的靶基因及其功能和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Cy3标记差异表达miR-382-5p,观察其能否通过外泌体传递给巨噬细胞;qRT-PCR和ELISA检测miR-382-5p mimic转染巨噬细胞表型分子CD206和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表达CD206和HLA-DR的细胞比例。结果提取的外泌体符合外泌体形态,且高表达其表面标志蛋白CD9、CD63、TSG101;外泌体与THP-1巨噬细胞共孵育12 h后被细胞内吞;与对照组相比,H.pylori刺激组有上调miRNA 130个、下调miRNA 111个;部分差异表达miRNA预测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调节PI3K-AKT、NF-κB、JAK-STAT、干细胞多能性等炎症和肿瘤相关通路。miR-382-5p可通过外泌体传递给巨噬细胞,诱导巨噬细胞M2型表型分子CD206和细胞因子IL-10表达,并抑制TNF-α、IL-6表达,CD206highHLA-DRlow细胞比例升高。结论H.pylori处理SGC-7901细胞导致其外泌体miRNA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部分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产物在炎症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miR-382-5p具有诱导巨噬细胞向M2极化的潜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SGC-7901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 差异表达 巨噬细胞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