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作者: 陈宏存 李敏 王圣应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甲状腺乳腺外科 23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国际医疗部二病区,合肥 23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头颈乳腺外科,合肥 230000
  • 简介:摘要卵巢甲状腺(struma ovarii,SO)是一种高度分化单胚层畸胎瘤,其中甲状腺组织已超过所有其他组织或仅有甲状腺组织。恶性卵巢甲状腺(malignant struma ovarii,MSO)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研究证实其发病机制与原发性甲状腺癌基本一致;但因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需依据术后石蜡病理;需强调组织学恶性并不代表恶性行为。MSO原发病灶手术方式多样,以经腹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预后比较理想而占主流。甲状腺的处理观点不一,大多切除甲状腺,然后再选择行化疗、放疗及131I治疗。术后随访按照原发性甲状腺癌原则进行。

  • 标签: 卵巢甲状腺肿 恶性甲状腺肿 卵巢甲状腺肿伴恶性转化 生殖细胞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术式治疗甲状腺单侧结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术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之间相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应用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术式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单侧结节 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65岁,因右面部红肿20 d,背部、双上肢散在丘疹10 d入院。发病前20 d曾因播散性带状疱疹住院治疗。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皮肤科检查:右面部眼睑以下区域、耳廓及外耳道弥漫性暗红色肿胀性斑块,触之有浸润感,原带状疱疹愈合后遗留散在褐色结痂,其间可见散在凹陷性瘢痕;颈后、背部及双上肢可见散在浸润性淡红色丘疹,绿豆至黄豆大小,表面较光滑。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层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并含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CD20、CD79a、CD3、CD2、CD10、CD5、Bcl-2阳性、Ki-67散在阳性,CD23、细胞周期蛋白D1、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CD21、CD35、髓过氧化物酶均阴性。诊断: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肉芽性炎型Wolf同位反应。治疗: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皮损逐渐好转消退,随访4年未复发。

  • 标签: 带状疱疹 同位反应 肉芽肿性炎
  • 简介:摘要:妊娠期合并甲减的危害性较大,可能会引发早产、死胎、产后出血等,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干预。研究表明,胎儿在宫内发育主要是靠甲状腺激素,而妊娠的出现,又会诱发甲减,故妊娠期合并甲减会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实践表明,妊娠期合并甲减的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规范的临床治疗方案,还与治疗依从性、健康的认知、自身健康的行为等有关。因此,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甲状腺功能检测非常有必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 孕妇甲状腺 功能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血压以及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甲状腺癌患者护理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前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甲状腺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近年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技术、器械、观念等因素,各中心报道的TOETVA适应证及禁忌证有所异同。故本文从客观因素如腺体大小、恶性肿瘤清扫彻底性、颈部因素、特殊类型甲状腺炎、口腔颌面因素和其他因素,以及主观因素即患者意愿,对TOETVA的适应证、相对适应证、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进行综述,旨在帮助甲状腺外科医师更全面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行TOETVA,并作出最优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化麻醉护理管理模式在甲状腺外科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外科全麻手术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优化麻醉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麻醉管理模式管理,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气管拔管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外科全麻手术患者中采取优化麻醉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全麻手术安全性和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护理管理模式 甲状腺 全麻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督导管理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研究组术后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督导管理,对照组行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QoR-40评分随术后护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研究组术后1、2、4、6个月的QoR-4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r、CRP水平及WBC波动明显,且研究组术后1、3 d的Cor、CRP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32%(6/53),低于对照组的26.42%(1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4,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督导管理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癌根治术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督导管理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43.12±4.11)岁,合并颅骨骨折5例、脑震荡7例、脑挫伤11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8例,伤后入院时间(30.25±4.11)h,对该组人员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第1、7、14、30天的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进行测量。另选择同时期来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3.20±4.34)岁,测量上述相同指标,对两组的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分为轻型组(13~14分)、中型组(9~12分)与重型组(3~8分);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残疾组及良好组;对不同GCS分组、不同预后分组下下丘脑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7 d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均较高,T3水平均较低,观察组于颅脑损伤后7 d开始PRL、FSH、LH、TSH、T4水平逐渐降低,T3水平升高,在颅脑损伤后14 d的PRL、FSH、LH、TSH、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组分别与中型组、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中型组与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分别与残疾组、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残疾组与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之后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帮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垂体前叶激素 甲状腺激素 严重程度 预后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