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程少彦,字逸文。一九六三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分别在中国首届书法兰亭奖、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第五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山东省首届篆刻艺术展中获奖。并入展西泠印社第二、三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第四届全国楹联大展、第二届中国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等等。二○○三年参加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赴韩参加国际书艺展。《书法》杂志作专题介绍。二○○一、二○○二年先后参加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第七、八届教学成果汇报展,并获两次一等奖;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成立十周年'历届学员优秀作品展'获特别奖。

  • 标签: 中寻幽 书法篆刻 篆刻中
  • 简介:认识杨杰是一九八一年,一次在郑州大学学生的书法兴趣小组上,翟本宽老师领着我见到了他们,杨杰是那个小组的召集人。郑州大学有着较好的书法氛围,李戏鱼、翟本宽、吕致远等老师都是书法家,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原大地书法热潮的带动下,郑州大学的书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杨杰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 标签: 中原 大风 郑州大学 书法家 兴趣小组 八十年代
  • 简介:我与华飚相识多年,并常有通信联系,在一些书法活动中我们多次见面,但一直没有深入共事。后来,河南美术出版社拟出版一套篆刻技法研究丛书,要求紧扣篆刻创作实践,将技与术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讲解,为当代印坛提供一些思考和研究的方法,当时由我拟定撰写体例,并选择作者独立完成。丛书中的《篆刻篆法百讲》由我自己操刀,《篆刻章法百讲》由谷松章完成,《篆刻刀法百讲》由松章力荐浙江的张华飚撰写。

  • 标签: 张华 美术出版社 通信联系 书法活动 技法研究 创作实践
  • 简介: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碑帖,其中贮存着数千年古人的辛勤与智慧。在一细将磨洗认前朝一的寻幽探胜中,使人感受着历史文化的深邃与厚重。

  • 标签: 生活方式 创作 临摹 临帖 历史文化 碑帖
  • 简介:这件四条屏是背临家存周伯敏的一幅字。原作落有我父亲的上款,是周送给我父亲的字。这一幅是行楷书条幅,还存有周伯敏写的两幅草书条幅,分别落有我父母的上款。这三幅作品,酷似于右任书,细细品味起来,结构及用笔精到处不让于右任,而少了一些于右任笔下恢宏恣肆的气度,多了几分温润文雅。原作四尺条幅写了两首七律,字较小,内容是写于右任创作《武功城外》七律两首。这两首诗如置于陆放翁诗集中莫可分辨,可见陆诗对于右任的影响之深。后来我曾见到过于右任用草书写的这两首诗,落款处有“民国十一年退兵时作”。

  • 标签: 于右任 诗集 父亲 原作 七律
  • 简介:学书法讲究“取法乎上”,这是书法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老师常常告诫学生的话。“取法乎上”一语出于《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 标签: 书法 书法家 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
  • 简介:1998年刻“强其骨”,边款:“‘强其骨’语本出《老子》。为文作艺也多求骨气,宋人赵孟坚曰:‘态度者,书法之余也;骨骼者,书法之祖也。今未正骨骼,先尚态度,几何不舍本逐末耶?戒之戒之。’对照今日正切中时弊。戍寅三月,刚田制。”时下,

  • 标签: 1998年 《老子》 舍本逐末 赵孟坚 态度 书法
  • 简介:从波士顿到水牛城有名的大瀑布。在大瀑布边上看阳光下水雾形成的彩虹,被瀑布溅起的急细雨弄湿了风一身服之后,衣再回折华盛。顿这返的路程都有七往八公里百,我们一所坐的大行

  • 标签: 当代书法 流行歌曲 大瀑布 波士顿 水牛 阳光
  • 简介:此方幅临《中山王(璺)方壶铭文》由单行拼接而成,尺幅约为对开四尺方.用泥银纸,衔接处以仿古色粗纤维皮纸作衬,纸的质地一粗一精,颜色一亮一暗,对比之间使作品的形式效果格外醒目.写时篆书的结构尽量忠于原范本,而用笔在保持原范本点画挺细如银钩铁画般的美的同时,注意加入柔和的笔意,表现出的是毛笔一笔笔自然"写"出来的,而不是工艺化的"描"出来的.中山王青铜器一组,1978年在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诸器中以《中山王(璺)鼎》铭文最多,计469字,为现在大陆能见到的青铜器中铭文最多者.其篆文极富装饰性,在传世的金文中别具一格.字形修长,结构收放对比强烈,有"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之妙,点画极富装饰之美,于婉丽流动中见骨力,有"吴带当风"之妙.2006年初夏我受山西书界朋友之邀去讲几堂书法课,有老朋友仇相吉送我他集中山王三器铭文的复印本数十页.

  • 标签: 中山王璺 壶铭文 璺壶
  • 简介:儿时,常常被大人呼作坏孩子.这里所谓的坏,并不是指道德品行的败坏,而是说这孩子不肯听大人们的话,不能循规蹈矩,是淘气的孩子.当然,这规矩是大人定的,淘的是大人的气,不按大人定的规矩行动,是一种犯上,小时候犯上,长大就可能作乱一这是多么可怕的推理.

  • 标签: 道德品行 推理
  • 简介:  运用各种技巧,造成印面上的对比与冲突,从而生出篆刻的势态之美,这种美在形式上对视觉具有冲击力,使作品醒目、夺人.与这种美相对应的是篆刻的另一种美,就是冲和雍容的和谐之美.这一类型的篆刻虽然在形式上不如前一类型变化丰富,印面的第一印象也不那么醒目夺人,但细细品读之间,会感到其韵味悠长.这种隽永悠长的美,历时而不磨,那些传世的汉印,不管后世篆刻的潮流如何变迁,不管篆刻的观念如何新颖,当我们回首去看这些两千年前的历史陈迹的时候,汉印中那种平静、醇厚、朴实无华的美永远征服着后人,这就是和谐的美!……

  • 标签:
  • 简介:  秩序是一种美,在篆刻中,这种美在汉式白文印和规整的元朱文印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而打破印面上的秩序求错落变化是另一种形式的美.……

  • 标签:
  • 简介:  篆书,是中国古老的文字,从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直到秦小篆,都属于篆书范畴.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阶段中,篆书是通行的实用文字,它以文字的使用功能为第一性,而其中的篆书书法艺术只是实用文字创造与变化中的伴生.自西汉之后,隶书渐渐替代了篆书作为实用文字的位置,篆书成为在实用中废止了的古老文字.由汉至今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篆书作为特殊的装饰性文字,也就是艺术文字存在,其书法艺术美是第一性的,而其作为文字的表意功能越来越显得次要.当然这是就文字整体的发展趋势而言,指向具体则作另论,例如汉印中的文字叫"摹印篆",在形式上它要适应方寸印面的需要而做屈曲、方折、省改变化,这属于其艺术性的变化,而印文所表示的文字内容,则同样重要.篆书,其第一性是表现篆书的艺术美,我们对如何书篆、如何用篆等问题,是站在艺术美的立场上,其指向是篆书的书法艺术创作.这里分用篆、书篆和篆书.……

  • 标签: 篆书艺术 说篆书
  • 简介:我爱写字刻印。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写字刻印,其乐无穷,终日为之而不觉其劳累,自觉可谓书法篆刻艺术的乐道者。正因为是兴之所至,所以书、印之作才有着自身习惯的惰性。这种习惯的惰性与生俱来,顽冥不化,深固难徙,“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无可奈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