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二代测序确诊的NF1基因突变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同时总结NF1基因突变的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12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进行NF1基因进行测序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一代Sanger验证,对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在12例确诊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1,就诊年龄为7个月~11岁。临床表型中12例患儿均有牛奶咖啡斑,发病年龄为出生时至2岁,其中5 例伴腋窝雀斑、2例伴皮肤神经纤维瘤;6例患儿有癫痫发作,发病年龄为5个月~5岁10个月,其中成串痉挛发作2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例、典型失神发作1例、局灶性发作1例,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疗效较好;1例患儿有剧烈头痛伴呕吐。12例患儿共有5 种基因突变形式,1例为NF1基因整体杂合缺失;3 例错义突变,分别为c.7867C>A(p.L2623I)、c.7855C>A(p.L2619I)和c.7792C>A(p.L2598I);3例移码突变为c.3162delC(p.N1054Nfs*8)、c.540dupA(p.Q181Tfs*20)和c.2027dupA(p.V679Pfs*21);3例无义突变为c.1467T>A(p.Y489X,2351)、c.1318 C>T(p.R440X,2400)和c.1411C>T(p.K471X,2369);2例剪切突变为c.2326-2(IVS10)G>C和c.1186-1(IVS10)G>C。9例为自发突变,另1例来源于父亲,2例来源于母亲。其中c.7867C>A(p.L2623I)、c.7855C>A(p.L2619I)、c.3162delC(p.N1054Nfs*8)、c.1411C>T(p.K471X,2369)、c.2326-2(IVS10)G>C、c.1186-1(IVS10)G>C均为未报道的新生突变。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由NF1基因突变引起,早期临床表现多为牛奶咖啡斑,部分有癫痫发作。临床有多处牛奶咖啡斑伴癫痫发作的患者应尽早行基因分析确诊。

  • 标签: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基因 多发牛奶咖啡斑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发育落后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并用Sanger测序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患儿携带两个RAB3GAP1基因的杂合性剪接变异:c.2607-1G>C和c.899+2dupT,分别遗传自其表型正常的母亲和父亲。结论确诊了1例罕见的Warburg micro综合征1型。患儿的表型与文献报道一致,并存在腭弓发育不良、显著的高腭弓及牙齿发育不良等罕见表现。

  • 标签: Warburg micro综合征1型 发育落后 RAB3GAP1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 男,6岁4月龄,因“右下肢跛行5年”于2018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右侧显著。腓肠肌肌张力增高,跟腱反射未引出,胸部CT平扫示胸椎侧弯畸形,肌电图示双下肢及右上肢被检神经及肌肉呈神经源性损伤。基因检测示IGHMBP2基因存在c.1202A>G(p.His401Arg)与c.1693G>A(p.Asp565Asn)2个杂合错义变异,属于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2S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基因诊断明确的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HMGCSD),并对国内外已报道病例进行文献复习。先证者,女,7个月16 d,因"发热4 d,喘息3 h,呼吸困难、呻吟2 h"急诊入院,主要表现为脑病、肝大、肝损害、低酮性低血糖、高脂血症,于住院第3天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全外显子组测序示HMGCS2复合杂合变异:c.1061+1G>C与c.476G>T,结合患儿临床特点,可基因诊断HMGCSD。文献检索共收集HMGCSD相关文献13篇,共26例患儿,发病年龄3个月~6岁,发病诱因主要为能量摄入不足,主要表现为低酮性低血糖、肝大、肝损害等,尿4-羟基-6-甲基-2-吡喃酮增高可能有强烈提示意义,3例死亡。26例患儿共报道HMGCS2突变32种,主要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本研究为国内确诊第2例HMGCSD,发现2个HMGCS2新变异,扩展了HMGCS2临床表型及突变谱。

  • 标签: 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 酮体 低血糖 HMGCS2基因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SLC9A6基因变异所致Christianson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Christianso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已报道的SLC9A6基因所致Christianson综合征病例进行文献复习。采用视频脑电图、听性脑干反应、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方法,同时进行家系3人全外显子测序及线粒体全基因检测,并对可疑突变位点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为男童,7岁,临床表现为癫痫、语言落后、精神发育迟缓。只能说叠字,可执行简单指令,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遗传代谢病史。其舅舅幼年有高热惊厥史,目前言语、智力障碍,左侧肢体活动轻度受限;母亲轻度智力障碍,无癫痫。患儿长程视频脑电图表现(2021年4月):异常儿童脑电图,背景活动略慢,醒睡各期双侧额颞区为主多灶性尖波、尖慢波、慢波发放,可泛化广泛性,睡眠期著,非快速眼球运动期放电指数约75%。听性脑干反应(2021年10月):左侧70 dB Ⅰ波潜伏期延长,Ⅰ波Ⅴ波波形较差,阈值20 dB(高频阈值正常);右侧70 dB Ⅰ波潜伏期延长、波形较差、波幅与对侧相比较低,Ⅲ波Ⅴ波波形差,阈值30 dB(高频阈值轻度增高)。头颅MRI薄层扫描(2022年1月):双侧颞极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鼻窦炎。家系中3人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的SLC9A6基因有1个半合子变异c.616C>T(p.R206*)。检索到外文文献94篇,共报道81例SLC9A6基因异常所致的Christianson综合征患者,其起病年龄从新生儿期至成年,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男性患者症状主要有癫痫、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共济失调、小脑萎缩、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结论SLC9A6基因的1个半合子变异c.616C>T是本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对于反复发作癫痫抗癫痫药物疗效不好、慢波睡眠时癫痫持续状态及运动智力发育落后的病例,应考虑Christianson综合征的可能性,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癫痫 儿童 SLC9A6基因 Christianson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