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以大别山新鲜野葱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方法对大别山地区产野葱的不同部位(葱白、葱叶)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大别山野葱葱叶较葱白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皂苷含量相对较高,人体所必须得钾、镁、钙元素葱叶中含量也远高于葱白。

  • 标签: 野葱 营养成分 矿物质元素 大别山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当代服装设计中剪纸艺术的运用。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现代服装设计师所借鉴和运用。通过剪纸艺术,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了独特的中国元素,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创意和美感。

  • 标签: 服装设计 剪纸艺术 运用
  • 简介:摘要:本文将探讨在服装设计中多元化元素的应用。通过分析不同文化、风格、历史和个性等因素对服装设计的影响,论述多元化设计在时尚界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服装设计风格 风格多元化 表现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环保理念下的绿色可持续服装设计。首先介绍了环保意识在社会上的兴起和对服装行业的影响。然后讨论了绿色可持续服装设计的定义和目标。接下来分析了绿色可持续服装设计的三个重要方面:原材料选择、生产过程和循环利用。最后总结了绿色可持续服装设计的优势和挑战。

  • 标签: 环保理念 绿色可持续服装
  • 简介:摘要:本文以“融合”视域为出发点,研究辽墓壁画的服饰特征及其对当代创新研究的意义。通过对辽墓壁画中服饰元素的分析,揭示出辽代服饰的多元文化融合特点。随后,探讨了当代人们如何在辽墓壁画服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的可能性。最后,指出这种创新研究对于传承文化、推动时尚发展的重要性。

  • 标签: “融合”视域 辽墓壁画服饰特征 创新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下,民族服装设计的传承和创新。通过对民族服装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传统文化在民族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在传承中融入创新元素,以及如何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 标签: 传统民族服装 服装设计 文化性 审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时采用间歇式气压治疗仪的作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收诊的58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着重分析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预防护理中的作用价值。结果:观察组ICU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ICU患者,观察组ICU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病人,(P<0.05)。结论:将间歇性气压治疗仪运用在ICU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产生下肢静脉血栓问题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 ICU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肿瘤,儿童发病率为(3~5)/100万,成人发病率不足1/100万。LCH致死率低,但可引起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尚无公认针对成人患者的治疗推荐。自2013年欧洲组织细胞协会发布了成人LCH的管理建议以来,近年陆续报道了多项成人LCH队列研究。此外,随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中的基因突变陆续被发现,各种新型靶向药物也逐渐投入使用。本文就近10年成人LCH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治疗
  • 简介:摘要:作为高校的热门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教学改革工作被反复提起,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目标,综合系统的考量影响教学改革的诸多因素。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全面建设课程体系,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对策及手段真正实现公学交替,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不同的服装设计项目,进而实现融会贯通。本文则着眼于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就业导向下该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及对策。

  • 标签: 就业为导向 高校服装设计 教学改革
  • 作者: 崔香丹 李玥 曹欣欣 杨莹韵 李晓青 钱家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3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消化内科,青岛 266035,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疾病。PNH胃肠道受累非常少见。本研究旨在总结和分析PNH并发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收集并总结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6例PNH 并发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PNH并发缺血性肠病好发于青中年,中位发病年龄为31岁,男性多见。疾病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表现为腹痛(5/6)、消化道出血(5/6)。实验室检查可见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增高,多伴有胆红素水平增高。疾病好发于小肠,可同时累及结肠,单纯结肠病变相对少见,病变呈多节段性分布。腹部CT检查可见肠壁增厚并毛糙或渗出(6/6),肠系膜密度增高或呈“梳状征”(4/6),多数患者存在胆汁淤积或胆囊结石(5/6)。内镜下表现为不规则浅溃疡,环腔分布(5/6),病变界限分明,黏膜肿胀(6/6)。病理活检表现为黏膜慢性炎性改变。治疗上激素治疗联合抗凝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激素治疗。PNH并发缺血性肠病与典型的缺血性肠炎表现有所不同,青中年、小肠受累、多发节段性病变多见,且伴有提示血管内溶血的实验室检查证据,早期识别和诊断,给予积极的激素联合抗凝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缺血性肠病 腹痛 便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11;14)易位在接受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的初治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具有基线t(11;14)信息且接受一线硼替佐米方案化疗的初治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比较t(11;14)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基线指标、血液学疗效、器官疗效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年龄(59.5±9.1)岁,其中男性93例(61.2%)。依照t(11;14)阳性与否分为阳性和阴性组,其中阳性组46例(30.3%),两组在受累器官比例、2004和2012梅奥分期、重要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首程化疗后血液学≥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11/39)比37.4%(34/91),P>0.05];3疗程后两组血液学≥VGP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9%(14/39)比51.1%(46/90),P>0.05];两组的一线方案后最佳血液学疗效达≥VGP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2%(24/46)比64.2%(68/106),P>0.05]。阳性组的3个月、6个月心脏缓解率均低于t(11;14)阴性患者[3个月,15.2%(5/33)比34.6%(28/81),P=0.038;6个月,19.4%(6/31)比50.6%(42/83),P=0.003],但12个月心脏缓解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10/24)比53.5%(38/71),P>0.05]。另外,阳性组和阴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达到比50.1个月,P>0.05),中位血液学无事件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个月比39.9个月,P>0.05)。结论在硼替佐米一线治疗后,t(11;14)阳性患者的心脏缓解率更低,但血液学缓解及生存都与阴性患者相似。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细胞遗传学 血液学缓解 器官缓解 预后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超高水平血清游离轻链(FLC)的轻链型(AL型)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595例AL型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FLC水平将其分为两组:超高FLC组[FLC差值(dFLC)>500 mg/L,124例]与非超高FLC组(dFLC≤500 mg/L,4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超高FLC组患者与非超高FLC组相比,心脏受累比例更高(82.3%对70.1%,P=0.007),2004梅奥分期Ⅲ期比例更高(41.8%对33.8%,P=0.029),肾脏受累比例更低(59.7%对71.8%,P=0.009)。超高FLC组患者与非超高FLC组相比,血液学缓解率降低(72.4%对82.3%,P=0.048),心脏缓解率降低(37.3%对54.7%,P=0.016),中位总生存期缩短(13.0个月对未达到,P<0.001),3个月内早期死亡率升高(28.2%对11.3%,P<0.001)。dFLC>500 mg/L是影响AL型淀粉样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79,95%CI 1.685~3.083,P<0.001)。结论初诊时FLC超高AL型淀粉样变患者的心脏受累更多见,临床分期更晚,预后极差。

  • 标签: 轻链型淀粉样变 血清游离轻链 血液学缓解 器官缓解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冷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病毒
  • 作者: 何天骅 赵艾琳 牛娜 王凤丹 师杰 李剑 曹欣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 10073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成都 6111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莫非尼治疗BRAFV600E突变型Erdheim-Chester病(E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12例ECD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中位诊断年龄51.5(32~66)岁,中位受累器官数目为6(4~8)个,维莫非尼中位治疗时间为11(3~60)个月。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7例患者在使用维莫非尼治疗前后均行18F-FDG-PET/CT检查,其中2例患者达到完全代谢缓解,5例达到部分代谢缓解。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皮疹(58.3%)、关节痛(25.0%)和消化道反应(16.7%),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5.0版分级均为1~2级。中位随访时间为13.5(3~60)个月,1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因脑血管事件死亡,1例患者停药10个月后复发。预计2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89%和66.67%。结论维莫非尼治疗BRAFV600E突变型ECD安全、有效。

  • 标签: Erdheim-Chester病 BRAFV600E 维莫非尼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2月收入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分析患者急诊护理结果。结果:对比抢救有效率:观察组综合有效34例(94.44%),对照组综合有效28例(77.78%),(p<0.05);观察组死亡/残疾2例(5.56%),对照组死亡/残疾8例(22.22%),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3例(8.33%),对照组并发症10例(27.7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自身症状,患者护理后的死亡、残疾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可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 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莫非尼治疗BRAFV600E突变型Erdheim-Chester病(E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12例ECD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中位诊断年龄51.5(32~66)岁,中位受累器官数目为6(4~8)个,维莫非尼中位治疗时间为11(3~60)个月。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7例患者在使用维莫非尼治疗前后均行18F-FDG-PET/CT检查,其中2例患者达到完全代谢缓解,5例达到部分代谢缓解。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皮疹(58.3%)、关节痛(25.0%)和消化道反应(16.7%),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5.0版分级均为1~2级。中位随访时间为13.5(3~60)个月,1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因脑血管事件死亡,1例患者停药10个月后复发。预计2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89%和66.67%。结论维莫非尼治疗BRAFV600E突变型ECD安全、有效。

  • 标签: Erdheim-Chester病 BRAFV600E 维莫非尼
  • 作者: 何天骅 赵艾琳 牛娜 王凤丹 师杰 李剑 曹欣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 10073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成都 6111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冷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将思想观点、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渗透,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形成思想教育的正确引领。

  • 标签: 初中生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