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单、双内固定联合经椎孔椎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假关节的发生及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12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6例,年龄40~70(50.8±6.8)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腰椎后路单固定联合TLIF术组(单固定组)48例,腰椎后路双固定联合TLIF术组(双固定组)73例。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腰椎融合节段(L4/5)、融合节段上邻近节段(L3/4)和下邻近节段(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运动范围(RO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采用腰椎CT评估两组患者椎融合情况。(1)比较单组与双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术后假关节发生率、假关节翻修率;(3)比较单组与双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4)比较两组无假关节者,以及单组内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及腰痛VAS评分和OD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8年。术后单内固定组假关节发生率18.6%(9/48),假关节翻修率12.5%(6/48)均高于双内固定组的5.5%(4/73)、1.4%(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4.698, P值均<0.05)。单组与双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术后腰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固定组、双固定组无假关节者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L4/5、L3/4和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ROM以及腰痛VAS评分、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固定组内:末次随访时假关节者VAS评分、ODI均大于无假关节者,L3/4 ROM小于无假关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L4/5 ROM假关节者为5.67°±1.12°,无假关节者为0°。而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全腰椎ROM、L5/S1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双内固定融合联合TLIF术可以获得相同的中期临床疗效,但单内固定术式融合节段稳定性相对低,假关节发生率高,影响腰椎运动模式。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内固定术 假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