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作者: 王向阳 余涛 张静 滕莉 蔡威 黄开禹 纪金童 吴宇 杜天明 王智辉 韩亮 王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胃肠外科 43001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分子诊断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分子诊断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1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 43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手术室 43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胃肠外科 43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分泌胞外体中微小RNA(miR)-374a-5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新鲜胃癌组织分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提取胞外体,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胞外体中miR-374a-5p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74a-5p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胃癌胞外体中miR-374a-5p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2.571±0.213比1.244±0.125,t=7.663,P=0.011),其高表达与胃壁浸润深度(T1,T2/T3,T4高表达,25/45,P=0.019)、淋巴结转移(无/有淋巴结转移高表达,19/51,P=0.045)、肿瘤部位(近端/远端胃癌高表达,28/42,P=0.008)、远处转移(无/有远处转移高表达,47/23,P=0.022)、临床分期(早期/进展期高表达,9/61,P=0.023)及生存时间(高/低表达平均生存时间,37.8个月/48.1个月,P= 0.001)等均相关,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因素(P=0.000)。结论胃癌胞外体中miR-374a-5p表达升高可促进胃癌的发展并影响预后。

  • 标签: 胃癌 微小RNA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煤矿开采行业的工作环境极为特殊,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中国煤矿开采企业开始引进自动化技术来提高开采效率,从而降低人员参与的程度,保证在特殊环境下也能有稳定的产能。

  • 标签: 露天矿山 5G定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成为国内外通信行业关注的焦点。5G移动通信技术在频谱利用率、传输速度等方面极具优势,可为用户提供安全体验。然而,5G移动通信技术更注重发展技术,注重提高网络业务能力及自身资源利用率。所以,针对5G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极具必要意义。

  • 标签: 5G通信 异构网络 多天线技术 边缘计算
  • 简介:【摘 要】学习的目的在于思维的提升,对新知识的习得效率重在学习策略的科学性。本文针对职高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尝试构建基于5E教学模式的课堂环节,开展计算机二进制课堂教学。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从“技能教学”转向“素养培养”,通过改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标签: 5E教学模式  职高计算机  二进制教学
  • 简介:摘要微RNA (microRNA, miRNA)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机制中的主要调节元件。七氟醚可通过调节miRNA的表达减轻MI/RI。文章对参与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的miRNA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论述参与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减轻MI/RI机制中的miRNA。探究以miRNA为靶点的MI/RI治疗方法将是未来研究麻醉药物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趋势。

  • 标签: 微RNA 七氟醚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南宁市近 5 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定期发现其发展规律特征,及时指导调整当地防控重点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 2014-2018 年上报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8 年南宁市辖区报告食源性疾病共 91 起,发病 739 人,波及 5401 人,其中住院 385 人,死亡 6 人,病死率为 0.12% ;每年事件发生及患者数尚较均衡;全年均有发生, 4-6 月和 10-11 月分别呈现发病小高峰;县区之间发病人数差别不大,但城区内发病波及人数较县份多; 20-59 岁青壮年发病为主;场所以家庭、学校发病居多;误食为主要的原因;植物类食物为主要致病食物,其中以毒蘑菇为主,其次为动物类食品。 结论 目前南宁市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需针对发病规律持续且有重点地加强群众食品安全方面的健康教育。

  • 标签: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分析 暴发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N分期、阳性淋巴结数目(pLN)、阴性淋巴结数目(nLN)、淋巴结转移率(L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预测肝门部胆管癌(PHCC)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2015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669例PHC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06例,女263例;年龄为(66±11)岁,年龄范围为29~92岁。观察指标:(1)PHCC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2)PHCC病人随访和生存情况。(3)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N1期和N2期病人预后比较。(4)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预测病人预后的准确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X-tile 3.6.1软件确定pLN、nLN、LNR和LODDS的最佳截断值并将其转化为分类变量。将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人,根据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N分期及由X-tile软件计算5种分期标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分为N1期和N2期。计算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一致性指数(C-index)和1、3、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分期标准的评估效能。结果(1)PHCC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HCC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χ2=17.893,10.196,25.177,76.70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为低-未分化、T分期为pT3~pT4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384,1.262,2.067,95%可信区间为1.145~1.673,1.032~1.543,1.698~2.515,P<0.05)。(2)PHCC病人随访及生存情况:669例病人均获得随访。病人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1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5%、40.7%、32.1%。669例病人中,359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其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1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4.2%、54.1%、45.0%;310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1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7.3%、25.0%、16.7%。两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07,P<0.05)。(3)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N1期和N2期病人预后比较:310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人中,AJCC第8版N分期(N1期为1枚≤pLN≤3枚、N2期为pLN≥4枚)分别为228例和82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9.0%、26.6%、18.1%和62.3%、20.1%、1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4,P>0.05)。pLN分期(N1期为1枚≤pLN≤4枚、N2期为pLN≥5枚)分别为251例和59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9.1%、27.1%、19.3%和59.2%、15.2%、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3,P<0.05)。nLN分期(N1期为nLN≥16枚、N2期nLN≤15枚)分别为70例和240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3.9%、31.9%、22.2%和65.3%、22.9%、1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5,P<0.05)。LNR分期(N1期为LNR≤0.32、N2期为LNR>0.32)分别为184例和126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4.2%、29.7%、19.9和56.9%、18.0%、1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3,P<0.05)。LODDS分期(N1期为LODDS≤-0.65、N2期为LODDS>-0.65)分别为185例和125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4.3%、29.5%、18.4%和56.6%、19.8%、1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4,P<0.05)。(4)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预测病人预后的准确性:根据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N分期、pLN、nLN、LNR、LODDS标准绘制PHCC病人术后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AUC分别为0.530、0.534、0.534、0.594、0.597,0.534、0.549、0.542、0.571、0.575,0.531、0.568、0.553、0.566、0.570。AIC分别为2 472.768、2 468.430、2 469.987、2 466.035、2 465.737。C-index分别为0.529、0.531、0.535、0.563、0.564。根据LODDS行淋巴结转移分期,病人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值和C-index值最大,AIC值最小。结论肿瘤为低-未分化、T分期为pT3~pT4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PHC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DDS分期标准绘制PHCC病人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值和C-index值最大,AIC值最小。

  • 标签: 胆道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影响因素 区域淋巴结转移 阳性淋巴结对数概率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 简介:摘要:“5E”教学模式源自于构建主义思想,它旨在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技能,特别适合于小学阶段。它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助力学生理性、全面发展。简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5E”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5E”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线粒体自噬是选择性降解损伤的线粒体以保证正常的线粒体数量和质量,对维持细胞内稳态与存活具有重要意义;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坏死,可由过度线粒体自噬诱导。活性氧(ROS)主要由线粒体产生,可损伤线粒体。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ALI)是临床氧疗的严重并发症,致病机制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参与了HALI的发生过程。调控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机制众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TEN诱导激酶1/PARK2基因编码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PINK1/Parkin)蛋白通路、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等,其中PGAM5已被证实是连接线粒体自噬和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因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微小RNA-21-5p(miR-21-5p)减轻HALI的机制与其靶向PGAM5介导的抑制线粒体自噬有关,但PGAM5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和坏死性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就PGAM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靶点进行综述,以期寻找到在HALI中PGAM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靶点对肺保护的线索,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 线粒体相关动力蛋白1 线粒体自噬 坏死性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phK1/S1P信号通路在脂联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4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脂联素预处理组(A组)、脂联素预处理+七氟烷后处理组(AS组)和脂联素预处理+SphK1特异性激活剂(K6PC-5)+七氟烷后处理组(AKS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前15 min时A组、AS组和AKS组腹腔注射基因重组脂联素5.0 μg/g,AKS组经尾静脉注射SphK1特异性激活剂K6PC-5 1 μg/g,再灌注即刻S组、AS组和AKS组吸入2.5%七氟烷5 min。于再灌注结束时抽取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浓度;采用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SphK1、S1P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SphK1、S1Pp-NF-κB p65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S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SphK1、S1Pp-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与S组比较,AS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SphK1、S1Pp-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与AS组比较,AKS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SphK1、S1Pp-NF-κB p65表达上调(P<0.05)。结论SphK1/S1P信号通路参与了脂联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 标签: 鞘氨醇 脂联素 麻醉药,吸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