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浆脑利钠肽(BNP)、D-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院予以PCI术治疗的8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血浆BNP、D-D水平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组,对比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浆BNP、D-D水平。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BNP、D-D水平差异显著(P<0.05),术后7d<术后72h<术后24h(P<0.05);本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为12.94%,组间、时间、交互血浆BNP、D-D水平差异显著(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术后7d的血浆BNP、D-D水平<术后72h<术后24h(P<0.05),且预后良好组术后不同时间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血浆BNP、D-D水平在PIC术后呈逐渐下降状态,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高,且预后不良与血浆BNP、D-D水平的异常升高有关,因此可将者作为PCI术后的预后监测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脑利钠肽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