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看,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腐败常处于高发状态,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亟待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和消除腐败,降低社会成本和社会矛盾的发生率。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诸多领域都呈现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领导干部和经济

  • 标签: 经济责任审计 关联性研究 领导干部 社会矛盾 社会成本 审计部门
  • 简介:摘要遗传痉挛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是一组缓慢进展的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痉挛步态和肌无力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神经系统退行遗传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该病发病率低,基因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迄今为止已报道了70多个致病基因和80多个致病基因相关位点。在所有HSP类型中,以SPAST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痉挛截瘫4型(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type 4,SPG4)最常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SPG4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诊治等方面的研究日渐深入,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 SPAST基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个来自山西省长治市的遗传痉挛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家系的SPAST基因新变异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该变异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明确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方法2019年10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集一个HSP家系,抽取先证者及其他8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各2 ml,提取血标本中的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先证者的痉挛截瘫相关疾病的基因进行初步筛选,利用HGMD、1000G、OMIM等数据库及PolyPhen2、SIFT等软件对可疑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利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进一步筛选NGS检测后仍为阴性的患者的总缺失/重复变异,并对可疑致病变异位点进行家系内Sanger测序验证以便明确变异位点在该家系内的共分离情况。最后,参考最新版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的序列变异解读指南,对变异位点进行详细分析以明确致病。结果该HSP家系共4代47名成员,有10例患者,发病年龄在2~44岁之间。先证者的女儿仅查体可见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余患者在此基础上均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双下肢痉挛、无力。通过NGS检测技术筛出了2个可疑变异,即SPAST基因c.1057_1058insCC(p.Leu354HisfsTer11)移码变异和DCTN1 基因c.2213A>G(p.Gln738Arg)错义变异。利用Sanger测序对家系进行验证,结果提示该家系受影响的患病成员(先证者的父亲、弟弟、儿子、女儿)均检测到SPAST基因c.1057_1058insCC(p.Leu354HisfsTer11)移码变异,未受影响的正常成员(先证者的妻子、母亲、妹妹、弟媳)均未检测到该变异。而该家系未受影响的正常成员先证者的母亲检测到DCTN1 基因c.2213A>G(p.Gln738Arg)错义变异,余7名成员均未检测到该变异。另外,MLPA结果提示未发现受检者基因存在大片段变异。结论该HSP家系临床特征和基因结果均高度符合单纯型遗传痉挛截瘫4型(SPG4),遗传模式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PAST基因c.1057_1058insCC(p.Leu354HisfsTer11)移码变异在该SPG4家系成员中存在共分离,是该HSP-SPG4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且为新发现的变异位点。

  • 标签: 痉挛性截瘫,遗传性 突变 序列分析,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方法回顾研究。选择2015年1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38例原发性HLH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患儿分为破坏突变组和非破坏突变组,家族HLH(FHL)组和非FHL组,细胞脱颗粒功能受损组和非脱颗粒功能受损组,分析不同组间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功能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38例患儿男23例、女15例,发病年龄2.5(0.1~13.7)岁。PRF1(13例,34%)和UNC13D(12例,32%)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联分析结果提示,携带破坏基因突变的患儿(25例)发病年龄小于非破坏突变组患儿(13例)[1.0(0.1~9.0)比4.0(0.4~13.4)岁,Z=-2.711,P=0.007]。家族HLH患儿(26例)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抽搐发生率高于非家族HLH患儿(12例)[62%(16/26)比2/12,χ²=6.631,P=0.015;54%(14/26) 比 2/12,χ²=4.656,P=0.040]。脱颗粒通路受损组患儿(29例)可溶性CD25(sCD25)[38 444(2 393~44 000)比15 304(1 620~36 937)ng/L,Z=2.634,P= 0.008)、胆红素[23.5(6.3~126.4)比6.0(3.6~31.0)μmol/L,Z=2.992,P=0.003)、干扰素γ(IFN-γ)[20.7(0~248.7)比 11.9(2.6~21.0) ng/L,Z=2.156,P=0.031]、白细胞介素10(IL-10)[20.7(4.3~2 500.0)比11.8(4.0~88.0) ng/L,Z=2.210,P= 0.027]均高于非脱颗粒通路受损组患儿(9例),而中性粒细胞计数[0.5(0.1~8.0)×109 比 1.0(0.9~2.3)×109/L,Z=-3.197,P=0.001]、铁蛋白[1 133(78~10 452)比 3 048(630~37 900)μg/L,Z=-2.407,P=0.016]、乳酸脱氢酶[410(188~1 254)比599(389~3 147)U/L,Z=-2.489,P=0.013]明显低于非脱颗粒通路受损组。结论在原发性HLH患儿中PRF1和UNC13D基因突变最常见。携带破坏基因突变的患儿发病年龄较早;家族HLH患儿更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抽搐;脱颗粒通路受损患儿sCD25、胆红素及IFN-γ、IL-10水平较高。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基因型 表型 儿童
  • 简介: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学习任务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学习任务单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在逻辑推理以及数学运算方面的素养,甚至能够帮助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上取得优势。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阐述引入学习任务单的重要,进而提出设计学习任务单的原则,最终提出在小学数学探究学习中应用学习任务单的方法。

  • 标签: 小学数学 学习任务单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7岁4月龄患儿因“间断发热1年7月余,活动后气促、发绀2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肺动脉高压、淋巴结及肝脾肿大。EB抗体异常、血浆及全血EB病毒DNA升高、颈部淋巴结活检示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为慢性活动EB病毒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予左旋培门冬酰胺酶+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L-DEP)方案化疗后肺动脉压力降低并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64 d PAH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0个月,病情未复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PICC依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1年内收治的22例PICC带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11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11例,实施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患的导管维护依从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PICC带管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静疗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且导管维护的依从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为首发表现的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例以HLH为首发表现的HAAA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5例患儿中男4例、女1例,发病年龄6.0(2.7~12.7)岁。所有患儿在发病初期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高热、肝肿大、入院前血生化提示肝功能损伤[天冬氨酸转氨酶1 716(1 409~2 570)U/L、丙氨酸转氨酶1 699(937~2 540)U/L],入院后查血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1.2(0.6~6.7)×109/L、血红蛋白94(65~111)g/L、血小板计数29(10~41)×109/L]、纤维蛋白原降低[1.3(1.1~2.5)g/L],甘油三酯[4.0(2.8~5.1) mmol/L]、铁蛋白[1 766(399~5 253) μg/L]、可溶性CD25[27 457 (9 625~44 000 ng/L)]明显升高,患儿骨髓涂片中都可见吞噬现象,故急性肝炎、HLH诊断明确。在HLH治疗过程中,患儿血细胞持续减低不缓解,完善骨髓(髂骨)活检提示骨髓增生低下,在除外先天骨髓衰竭性疾病及其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后,HAAA诊断成立。HAAA确诊后,1例患儿在北京儿童医院行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和环孢素治疗,1例外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明确诊断后外院行ATG治疗,1例患儿死亡。结论HAAA可以HLH为首发表现,临床表现以高热、肝功能损伤、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升高及骨髓吞噬现象为主。若经免疫抑制治疗,HLH以及肝炎相关指标均好转而血常规持续不恢复应考虑HAAA可能。当HAAA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或依赖输注时,应尽快行ATG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性 贫血 再生障碍性 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芦可替尼联合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和(或)培门冬酰胺酶(RU-DEP+/-L)对儿童复发/难治(R/R)噬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疗效以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应用RU-DEP+/-L治疗的R/R HLH患儿。结果共纳入16例患儿,男13例、女3例,诊断时年龄[M(Q1,Q3)]为1(1,2)岁。13例患儿诊断为EB病毒(EBV)-HLH,2例为EBV诱发的原发性HLH,1例为不明原因HLH,其中3例EBV-HLH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一线治疗后,11例无反应,5例达到完全反应后再次复发。9例患儿采用了RU-L-DEP方案,7例患儿采用了RU-DEP方案。RU-DEP+/-L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0/16,完全反应率3/16,血浆EBV-DNA阴转率为7/15。随访时间35.1(2.4,40.7)个月,9/16患儿存活。RU-DEP+/-L治疗后获得反应衔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3年总生存率高于挽救治疗后无反应、未行HSCT患儿(P=0.048)。16例患儿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3例合并感染。结论RU-DEP+/-L可作为挽救治疗药物用于儿童R/R HLH的二线方案,可有效控制部分患儿HLH活动,为后续HSCT提供机会。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并发感染,患儿耐受可。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复发 难治 预后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