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生态文化。随着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林业生态文化随之出现。现代林业的发展在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还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承担着改善环境的重要任务。现代林业的发展,对林业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弘扬具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现代林业 林业生态 文化 建设 
  • 简介:  摘要:为提高林业绿化水平,要有效地进行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通过实践分析,本文总结了移植栽培技术。通过实际分析,希望进一步研究能够提高工作认识,从而结合技术的进一步阐述,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从而进一步促使林业绿化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林业绿化 ; 移植栽培 ; 技术     1 林業绿化树移植时间以及断根处理工作     在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前,要充分掌握移植树种的特点,通常要选择生长状态良好,适应能力强以及树冠茂盛的树种,这样可以保证移植树种在短时间内缺少水分和养分的能存活。在实际移植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移植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树种移植。另外,在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中,断根处理工作占据着重要位置,因为在对绿化树进行移植时,需要对根部进行挖掘,当挖掘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展断根处理,同时每个树种的根部特点都存在差异,对于土壤的需求等各方面都不一样,所以在断根处理中,要求移植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简单来说,断根处理工作直接决定了绿化树移植的成活率。     2 处理土壤的方式     除了注重移植时间和断根处理外,还要对土壤进行有效的处理,对土壤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要充分掌握林业绿化树生长的情况以及特性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再对土壤进行消毒和优化,对土壤消毒和优化的过程中要保证消毒药品和所应用材料不能产生污染性 ; 二是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绿地地形的规划和布局,使地形更加自然顺畅。在对整体土壤处理好后,要进行洒水和压实的工作,对土壤进行二次处理,其目的是避免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之后还要调整土壤的肥力,同样要根据树苗种类的情况,对土地进行科学翻耕,通常要将翻耕的深度控制在 25 ~ 30cm 。在翻耕时,要先把土壤中的杂物进行清除,然后再根据相关要求对坡度和平整度进行处理。另外,要对土壤的性质进行处理,在处理土壤性质时,所选择的材料必须无污染,为苗木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3 修剪树苗的方式     林业绿化树移植中主要分为乔木和灌木或者藤蔓状的植被,在对其进行修剪时,也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对乔木进行修剪时,首先,要保证乔木的主干清晰可见,保存乔木原本结构 ; 其次,要对苗木侧枝的芽苗进行保留,多余的枝系可以进行适当修剪 ; 如果乔木主干在修剪后不够明显,可以在乔木适当位置进行截断 ; 当乔木出现轮生侧枝后,要将侧枝进行处理,同时可以对乔木的枝干进行适当疏散的处理 ; 最后,要注意乔木常绿的部分,通常不要对这些部分进行修剪,如果出现病虫害或者机械损伤后,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整。在对灌木类或者藤蔓状的植被进行修剪时,一般来说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修剪即可,具体操作注意几下几点:一是一些本身带有土球和湿润地带的苗木,对其根部不要修剪,尤其是花芽分化的植物,但是如果出现病虫害或者是枯枝后,就要及时进行修剪 ; 二是当灌木的枝冠生长较为茂密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修剪,例如按照城市规划设计要求的造型进行修剪 ; 另外,要将纵横交错的枝叶进行修剪,保证林业绿化树的美观。     4 挖掘穴和槽的方法     在挖掘穴和槽时,一定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同时在挖掘前要对地下管道等线路进行了解,这样可以使挖掘工作更好的开展。在掌握和了解清楚后,才能为苗木生长提供更加适合的生长位置。要保证定位工作的质量,前提条件是要根据图纸进行定槽定植工作,在完成定植定槽工作后,要将中心位置进行标记,标记的主要内容就是树木的名称以及规格等。在对树木进行移植时,一旦出现阻碍物,要立即停止工作,并上报到相关单位,进行及时沟通,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另外,要根据树木的需求确定穴和槽的规模,如果移植的树木是在干旱地区生长的,要先将其根部浸入穴内,然后再进行施肥,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使其健康生长。     5 林业绿化树移植后的养护     5.1 提高土壤水分的管理     林业绿化树移植后的养护工作对移植后的成活率有着直接影响,要有效提升移植树木的成活率,首先应提高土壤水分的管理工作。林业绿化树移植工作通常都是在雨季进行,这样可以保证绿化树在移植后有足够的水分,以提升绿化树的成活率,但当水量过多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适当的土壤进行填埋。如果水量一直很多,通过土壤添加也无法缓解,那么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绿化树出现烂根的现象。     5.2 扶正培土     在绿化树移植后会开展扶正培土工作,这是因为绿化树在移植后不能马上将根和土壤进行连接,如果缺少扶正培土工作,就很容导致绿化树因为缺少营养和水分出现干枯现象,加之气候因素的影响。例如,大风会导致绿化树与土壤之间松动,出现歪倒等情况,降低绿化树移植的成活率。因此,通过扶正培土的工作,可以有效地缓解以上症状,移植单位应该定期对移植树的根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5.3 湿度控制     对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对移栽后树木的成活情况有一定帮助。在树木移植后,土壤的湿度会大量蒸发,导致根部和土壤直接结合力较低,通过对树木枝叶表面的喷水和地面湿度的保持,可以有效降低水分的蒸发,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6 结语     通过实践分析,本文总结了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对技术的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工作认识,进一步为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军 . 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及养护措施 [J]. 农业与技术, 2019 , 39 ( 06 ): 72-73.     [2] 布多 . 林业绿化树木移植栽培技术探析 [J]. 农业与技术, 2018 , 38 ( 22 ): 225.     [3] 李昀峰 . 林业绿化移植栽培技术刍议 [J]. 种子科技, 2018 , 36 ( 05 ): 71.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现如今我国在木材方面的需求日益加重,对木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害生物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比林业三大灾害中的水灾与火灾更为棘手,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有效防治生物灾害,将有效推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创造良好的林业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一些新型技术的研发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产生有害生物的原因和现有的几种新技术展开介绍,并且对这些技术在影响林业发展的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林业 ; 有害生物 ; 防治技术    在林业发展愈发重要的时期,防治有害生物的持续危害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有害生物不比火灾、水灾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等,其危害是长期存在的。目前传统技术已经很难控制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现在要依靠科学的力量去解决这一大难题。我国已研究出许多新技术用于防治有害生物,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就此展开介绍。    一、林业中产生有害生物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1. 有害生物的寄主。我国植被覆盖面积比较小,并且现在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所以我国现在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來解决此问题,这也为有害生物提供了栖息住所。我国现在因为过度采伐,大部分树都是幼年状态,没有成熟的大树来抵御外来危害。造林的人往往也不考虑树种和种源,过于在意大量种植。并且我国生态环境很差,植被对于有害生物的抵抗力本身就很差,并且有害生物通常繁殖很快,逐渐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人们造林之后便不管不顾,缺乏保护森林的意识。人们很少把造林和护林联系在一起,护林也不仅仅只是防火防水。虫害往往被人们忽视,因为肉眼通常观察不到有害生物对树木造成的伤害,等到发现了已经为时已晚。     2. 缺乏科学性的监督管理。在林场建成之后,人们只是简简单单的围了个栅栏,并放上几个防火禁止吸烟的标志,却缺乏了监测虫害的手段。不能及时发现有害生物发生的动态。并且护林人缺乏生态学观点,过度采伐,大大降低了森林的抵抗力。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监测预测能力不够,导致对有害生物根本没有起到防范作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重视不够,加强人们对有害生物危害林业的防范意识。管理人员的基础意识也不强,工作基础薄弱,极大程度影响了防治的进行。     3. 滥用农药抑制林业发展。现代人们生态意识不强,出现虫害之后便大量使用农药,严重破坏了环境,导致制约天敌的能力减弱并且其他制约因子减少,导致虫害发展趋势呈上升状态。大量使用农药不仅污染环境,并且也是个恶性循环,森林中长出的菌类都会含有少量的农药,吃了对人体也会造成伤害。最主要的是对土壤造成了伤害,本身肥沃的土地,却不能长出健硕茂密的森林,抑制了可持续发展。若能研制出有效药剂和药械,就能在短时间内控制大量有害生物的生长。    二、降低有害生物生长的技术     1. 雷达技术。国外早就已经将雷达技术应用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基于各种原理对生物进行分析。然而雷达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依然有待改进,因为雷达依然无法辨别出有害生物的种类,即便如此,利用雷达技术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确是研究人员的一次大胆创新。虽然我国将雷达技术应用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时间较晚,但是,在学习了国外经验的基础后,我国已经将多种类型雷达、卫星组合应用,使得我国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走在了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雷达监测技术已经形成基本完善的雷达监测系统,高精度、高效率地实现对林业生物灾害的监测。利用雷达技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可以在雷达监测范围内形成一个监测区域,将雷达覆盖在需要进行林业防治的区域,有利于了解有害生物的生长情况,观察有害生物和林区树木发展,进而将观察的情况转化成数据,从而促使管理人员在有害生物处理方面更加便利、快捷,有利于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我国的雷达技术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并且在地理信息的和林业信息的储备量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在雷达遥感技术上进行研究,对雷达技术在有害生物防治的应用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以此来促进雷达检测系统的成熟。     2.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就是它可以作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作用在增强林业的对外抵抗力,另一方面是使有害生物的死亡。转基因技术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对林业的危害的。转基因之后的林业经调查可以抵抗多种类型的虫害,并增强了其抗倒伏、抗干旱、抗盐碱的能力。有害生物经转基因之后,体内的蛋白质序列会发生改变,最终病死。有些基因甚至可以直接喷洒在农作物上,产生效应将有害生物吸引过来有效的消灭。这类信息素相比于农药最大的优点就是无公害无污染,并且可以快捷有效的杀灭害虫,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策遥相呼应。此信息素的发展前景一定很强。完善我国的林业结构,会推动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转基因也可以在树苗时期就开始进行得到转基因树苗,更大幅度节省了时间,不用等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时才开始进行防治。     3. 营林技术。营林技术主要就是提高森林对虫害的自控能力。在造林的时候造混交林,在生物学上来说,一个区域内物种树木越多其防御抵抗力越强,构成了一个群落。树木的落叶腐烂之后会产生许多昆虫,会对有害生物的存在造成威胁,在有害生物数量不是很大的时候,落叶腐烂留下的那一部分也会让这些昆虫有地可寻。在营造混交林之后将混交林这一块地方围起来,因为有一部分的害虫没有飞行能力,会被消灭在圈内,具有飞行能力的害虫和虫卵应及时在混交林内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有害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封林是为了将此混交林 快速发展,生长成一个成熟具有较强抵抗力的森林,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敌数量,达到对有害生物控制的目的。并且在发现有有害生物的树时,及时找到产生此情况的树源,清除这些有虫害的树木,从根源除去,会大量节省时间。要根据地域情况种植,有些地区种植某一种树时便会吸引大量昆虫,但另一树种就不会出现此种情况,找出这种树来种植即可。最重要的是加强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各部分工作,行其责、分工完备做好清理工作。    三、结语    目前,我国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种新技术的使用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技术。通过分析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已经为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确定了下一目标,促进我国林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上升,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各种新型技术的使用,使得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雷达技术、转基因技术、营林技术等方式的使用,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开展虫害防治工作。为了更好地防治林业害虫,必须完善新型技术,才能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加强监测预报,切实将监测预报落实使我国林业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王利宏 . 试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 [J]. 现代园艺, 2018 ( 12 ): 43.     [2] 刘恩喜 .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J]. 现代园艺, 2017 ( 18 ): 58.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