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压迫(PMC)治疗三叉神经痛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以及压迫系数(即容积/Meckel′s腔体积比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行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62±1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测量Meckel′s腔体积,在中记录容积,并计算压迫系数。在术前(T0)以及术后1 d(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通过门诊或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BNI-P)评分、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面部麻木(BNI-N)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n=48):患者疼痛未复发,且面部麻木程度轻;B组(n=19):患者疼痛未复发,但面部麻木严重;C组(n=5):患者疼痛复发。比较3组患者容积、Meckel′s腔体积、压迫系数的差异,各组患者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为93.1%(67/72)。T0~T4时间点,患者BNI-P评分M(Q1,Q3)分别为4.5(4.0,5.0)、1.0(1.0,1.0)、1.0(1.0,1.0)、1.0(1.0,1.0)和1.0(1.0,1.0)分,BNI-N评分M(Q1,Q3)分别为1.0(1.0,1.0)、4.0(3.0,4.0)、3.0(3.0,4.0)、3.0(2.0,4.0)和2.0(2.0,3.0)分;与T0时比较,患者在T1~T4时BNI-P评分降低(均P<0.05),BNI-N评分增高(均P<0.05)。在总人群、A组、B组和C组中,患者容积分别为(0.65±0.15)、(0.67±0.15)、(0.59±0.15)、(0.67±0.17)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eckel′s腔体积分别为(0.42±0.12)、(0.44±0.11)、(0.32±0.07)、(0.57±0.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均呈线性正相关(r=0.852、0.924、0.937、0.969,均P<0.05)。A、B、C组患者压迫系数分别为(1.54±0.14)、(1.84±0.18)、(1.1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未出现死亡、复视、动静脉瘘、脑脊液漏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MC治疗三叉神经痛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呈线性正相关,不同预后患者的压迫系数不同,压迫系数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Meckel′s腔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