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心导管置管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临床110例中心导管治疗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结果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处换药、封管液的使用、封管的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循证分析,并提出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要求。结论中心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加强导管的护理是预防导管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中心静脉 置管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针对性研究。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手术室术中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各项凝血指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进行验证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差异验证结果为:实验组患者的术后PT(凝血酶原时间)、D-D(D-二聚体)、FDP(尿纤维蛋白降解物)和Fbg(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护理能通过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予以的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改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从而有助于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面作用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术中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全面提升天疱疮皮肤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文章针对天疱疮皮肤损伤临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首先,简单探讨了天疱疮皮肤损伤的具体特征。随后,从创面护理、日常护理以及特殊部位损伤护理三个方面,分析天疱疮皮肤损伤的临床护理研究工作进展,为后续天疱疮皮肤损伤护理工作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疱疮皮肤损伤 临床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7-2020年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0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舒适护理组(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方式,随后对比组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舒适护理方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临床护理方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60例2016年2月-2017年4月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刮宫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效果;操作的时间、出血的总量、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操作的时间、出血的总量、住院治疗总时间9.02±0.12min、50.01±2.61ml、8.21±1.23d优于对照组15.14±0.24min、65.15±3.57ml、10.62±2.59d,P<0.05。观察组复发率6.67%少于对照组20.00%,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疗效肯定,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可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精准化护理在混合痔患者行美国强生微创痔疮手术(PatentProsecutionHighway,PPH)术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7月接受PPH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68例,利用抽签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第一组3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第二组34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精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和康复出院时间,并对康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康创口恢复时间和复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88.23%,观察组满意度为97.0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在混合痔患者行PPH术中成效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研究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精准化护理 混合痔 PPH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59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分为两组,单中心型组(47例)和多中心型组(12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中心型组和多中心型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中心型患者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单个淋巴结肿大,病理类型以透明血管型为主(83.0%),其中44例接受局灶切除手术,预后良好。多中心型患者多表现为全身多发浅表和(或)深部淋巴结肿大,更易出现B症状、乏力、肝脾肿大、贫血、血清球蛋白升高、低蛋白血症,以浆细胞型为主(50.0%),采用单纯化疗、手术联合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等方案,7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58.3%。结论单中心型Castleman病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单个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效果好,预后佳;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临床症状相对复杂,预后较差,最佳治疗方案仍需继续探索。

  • 标签: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L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3例鼻咽癌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收集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7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标本,收集2008—2014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组织蜡块68例及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LOC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培养鼻咽癌细胞CNE1、CNE2、5-8F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细胞中CLOCK mRNA在ZT2、ZT6、ZT10、ZT14、ZT18、ZT22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采用余弦法拟合CLOCK mRNA在鼻咽癌中表达的节律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鼻咽癌和37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中CLOCK蛋白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3±0.07、0.91±0.02和0.33±0.04)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P<0.05)。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6、0.57±0.05和0.74±0.10)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P<0.05)。鼻咽癌细胞CEN1、CNE2、5-8F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CLOCK mRN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不同,存在时相性波动。CLOCK mRNA在CNE1、CNE2、5-8F、NP69细胞中的波动周期分别为16、14、22和24 h,其波峰和波谷时间分别为ZT10:40和ZT18:40、ZT10和ZT3、ZT14:30和ZT3:30、ZT12:39和ZT0:39。鼻咽癌组织中CLOC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20和0.20±0.26)均低于鼻咽慢性炎症组织(分别为1.00±0.00和0.51±0.41,均P<0.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92.1%和80.1%,高于低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分别为92.9%、78.6%和57.1%,P=0.009)。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2%、87.8%和87.7%,高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0.8%,P=0.1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95.7%和95.7%)与低表达组(分别为100.0%、96.9%和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CLOCK蛋白高表达组1、3、5年无远转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2%、92.0%和92.0%)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CLOCK蛋白表达和T分期为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及鼻咽癌组织中的CLCOK基因均为低表达,时钟基因CLOCK在鼻咽癌细胞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均呈节律性表达;相比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鼻咽癌细胞的波动周期均缩短,CLOCK蛋白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情况优于低表达患者,CLOCK蛋白的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CLOCK基因在鼻咽癌中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 标签: 鼻咽癌 时钟基因CLOCK 节律性 放化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L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3例鼻咽癌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收集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7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标本,收集2008—2014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组织蜡块68例及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LOC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培养鼻咽癌细胞CNE1、CNE2、5-8F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细胞中CLOCK mRNA在ZT2、ZT6、ZT10、ZT14、ZT18、ZT22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采用余弦法拟合CLOCK mRNA在鼻咽癌中表达的节律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鼻咽癌和37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中CLOCK蛋白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3±0.07、0.91±0.02和0.33±0.04)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P<0.05)。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6、0.57±0.05和0.74±0.10)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P<0.05)。鼻咽癌细胞CEN1、CNE2、5-8F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CLOCK mRN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不同,存在时相性波动。CLOCK mRNA在CNE1、CNE2、5-8F、NP69细胞中的波动周期分别为16、14、22和24 h,其波峰和波谷时间分别为ZT10:40和ZT18:40、ZT10和ZT3、ZT14:30和ZT3:30、ZT12:39和ZT0:39。鼻咽癌组织中CLOC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20和0.20±0.26)均低于鼻咽慢性炎症组织(分别为1.00±0.00和0.51±0.41,均P<0.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92.1%和80.1%,高于低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分别为92.9%、78.6%和57.1%,P=0.009)。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2%、87.8%和87.7%,高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0.8%,P=0.1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95.7%和95.7%)与低表达组(分别为100.0%、96.9%和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CLOCK蛋白高表达组1、3、5年无远转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2%、92.0%和92.0%)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CLOCK蛋白表达和T分期为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及鼻咽癌组织中的CLCOK基因均为低表达,时钟基因CLOCK在鼻咽癌细胞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均呈节律性表达;相比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鼻咽癌细胞的波动周期均缩短,CLOCK蛋白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情况优于低表达患者,CLOCK蛋白的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CLOCK基因在鼻咽癌中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 标签: 鼻咽癌 时钟基因CLOCK 节律性 放化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阴道彩超组和腹部彩超组,各20例。阴道彩超组接受阴道彩超检查,腹部彩超组接受腹部彩超检查,将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诊断结果对照,探讨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阴道彩超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诊断正确率为100%,破裂型异位妊娠诊断正确率为92.9%,陈旧型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为100%,腹部彩超组的分别为60.0%、57.1%、0,阴道彩超组总体诊断正确率高于腹部彩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阴道彩超 腹部彩超 异位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5例与参照组4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在院就诊9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9例,采用腹部彩超检查,观察组患者49例,采用腔内彩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诊断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腔内彩超 剖宫产 早期瘢痕妊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应用于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4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强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支气管扩张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临床中对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采用不同急诊治疗的具体方式及其效果差异。 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将其中40例采取纳洛酮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将另外39例采取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救治后清醒时间、离院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实行不同治疗方式对治疗结果存在差异性,针对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采取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效果对比仅采用纳洛酮效果更佳,有效缩短缓患者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

  • 标签: 急性重度乙醇中毒 不同急诊治疗方式 效果差异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压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中的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加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发生情况和发生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12周上肢水肿共发生 3例, 发生率为 7.5%;对照组患者术后 12周上肢水肿共发生 11例, 发生率为 27.5%;观察组患者术后 12周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侧上肢轻度水肿 2例, 中度水肿 1例, 无一例重度水肿。对照组患侧上肢轻度水肿 3例, 中度水肿 7例, 重度水肿患者 1例。观察组中度和重度水肿所占比例为 2.5%;对照组中度和重度水肿所占比例为 20.0%。观察组中度和重度水肿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压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情况,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加压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种类之一, 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其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患者可有疼痛、外观异常、感染等, 严重影响到患者患侧上肢功能及生存质量 [1, 2]。所以,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5年 12月~ 2017年 12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 80例乳腺癌患者, 均能够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沟通。同时排除精神疾病、不愿意及不能完成实验疗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4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 49.1±5.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 47.1± 3.6)岁;观察组患者根据 TNM分期:Ⅰ期 11例、Ⅱ期 20例、Ⅲ 9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 48.5±6.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 47.6±4.8)岁;观察组患者根据 TNM分期:Ⅰ期 12例、Ⅱ期 19例、Ⅲ期 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加压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乳腺癌术后患者可因为乳腺术后缺如而导致心理不良情绪产生, 患者产生沮丧、恐惧、担忧等情绪, 所以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不良情绪实施心理支持, 缓解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减轻不良情绪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的不良影响, 嘱咐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提高患者的信心。②提高全身一般情况 [3]。对患者主要脏器功能进行检查,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合并有慢性疾病的积极控制和治疗, 达到麻醉和手术的最佳状态。③饮食指导。嘱咐患者摄入清淡食物, 食物要容易消化, 营养要全面, 提高患者抵抗力, 患者要保证充足睡眠, 利于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④术后护理。术后在护理人员协助下, 对患者患侧上肢进行功能锻炼, 改善患者患侧上肢功能, 利于术后恢复。术后可导致患侧上肢淋巴回流受阻, 因受阻而导致上肢肿胀, 可实施负压吸引方法来消除肿胀, 嘱咐患者要早起进行功能锻炼, 及早防治水肿发生。    加压护理干预措施:在术后的第 3天, 观察组患者同时实施加压护理干预, 从患侧上肢的前臂中部开始进行按压, 在前臂中部按压时间为 5 min, 施加的压力为 10~ 12 kPa, 而后采用弹力绷带进行束臂, 时间为 10 min, 2次 /d[4, 5]。前臂中度按压结束后, 依次在肘部、肘上部进行按压, 具体按压方法同上。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 12周患侧上肢发生水肿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程度分度情况, 根据文献报道对上肢水肿程度进行分度 [5], 分为轻度水肿(患肢水肿最严重部位周径超出健侧 <3 cm)、中度水肿(患肢水肿最严重部位周径超出健侧 3~ 5 cm)和重度水肿(患肢水肿最严重部位周径超出健侧 >5 cm)。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12周上肢水肿共发生 3例, 发生率为 7.5%;对照组患者术后 12周上肢水肿共发生 11例, 发生率为 27.5%;观察组患者术后 12周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轻度水肿 2例, 中度水肿 1例, 无一例重度水肿。对照组患者轻度水肿 3例, 中度水肿 7例, 重度水肿患者 1例。观察组患者中度和重度水肿所占比例为 2.5%;对照组患者中度和重度水肿所占比例为 20.0%。观察组中度和重度水肿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小结    乳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 在女性人群中高发。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后, 由于疾病本身和术后乳房缺如, 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情绪, 影响术后恢复 [6, 7]。乳腺癌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 如患侧上肢功能运动受限、患侧上肢水肿等,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影响到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8]。所以, 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术后起着重要作用。加压护理干预是针对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受阻所致水肿而实施的专门护理措施, 通过加压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侧上肢水肿患者减少, 观察组患侧上肢水肿程度中轻度和中度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 P<0.05)。    综上所述, 加压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情况, 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邓雪莲, 孟强, 戴红芳 .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9( 3): 111-112.     [2] 严梅, 蒋妮, 王雪芹, 等 .复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的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6( 12): 1109-1112.     [3] 肖轶容, 徐燕舞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7( 25): 134-135.     [4] 周艳, 朱维萍, 郑平飞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护理与康复, 2010, 8( 1): 7-9.     [5] 段艳芹, 李惠萍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评估研究进展 . 护理学报, 2010, 10( 5): 18-20.     [6] 杨艳 .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3): 420-422.     [7] 石岚, 吴毓东, 徐卫英, 等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 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 5): 89-91.     [8] 颜巍, 刘晓舟, 周岩, 等 .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 .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 3): 209-21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骨科收治的5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和MRI检查。分别对MSCT和MRI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关节镜或舒适检查结果为标准,对MSCT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确诊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9例,非膝关节骨折11例,MSCT的诊断结果分别为36例和14例,MRI的诊断结果分别为40例和10例。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MSCT。结论:在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相比MSCT检查,MRI影像学技术的诊断效能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MRI 诊断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