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1985年6月应杨公骥先生之邀,我到长春为他的研究生上课.一次在和他的晤谈中,我特别提起了他五十年代初在版发表的一篇关于西汉巾舞的考释论文.该文将中长期未能被学者解读的作了精确的句逗和考释,发千载未发之覆,极为治古代文史的学界同人所称赏,堪称多年来研究汉乐府罕见的力作.

  • 标签: 中国 古代 笛史
  • 简介:已故的吴组缃先生谈小说常常出语惊人,好些兀突精采的意见可惜没有形之于文字。记得1980年秋,我有一次在他北大寓处同他谈起《儒林外史》,他说:'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与命运,除了反右、文革、上山下乡之外,《儒林外史》里已经全有了。'这番话,我以后愈想愈觉得意味深长。已往我们研究《儒林外史》,往往只将眼光局限在小说反映时代这一'断代'的框子里,从吴敬梓的艺术和十八世纪的现实的关系上观照一切,却疏忽了这一刻画时伐的卓越艺术中的历时性,即这部十八世纪的艺术的社会史的历史的传承内涵。吴敬梓的艺术感兴大致说来是由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各种色相触发

  • 标签: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吴组缃 历时性 上观 匡超
  • 简介:好像是明人徐复祚的《三家村老委谈》或别的一本明人笔记,记不真了,有这样一个故事,其实是记的真事:山村溪涧旁有一株古树,树瘿有尺把深的洼洞,村民突然发现洞里有一尾半尺长的鲤鱼,十分惊愕,以为是神鱼。辗转相告,村民纷纷香烛祈祷,似亦有灵验。周围的村民也奔走祈请,旬日之间香火旺盛如市集,于是有人倡议为神鱼立庙了。一日,一个县中胥吏到此,惊愕不知所以,原来这条鱼是他

  • 标签: 履霜 惑众履 邪说惑众
  • 简介:“文革”前(聂绀弩写给我)的少量信件当然全部不存。自1979年秋,曾卓来沪说胡风尚在世(那时讹传胡风已死),并携带绀弩赠胡风诗抄件,我就想到从绀弩处打听胡风的消息,因不知其地址,为了保险,我发了同样的两封信,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转聂绀弩,一由民革中央转周颖。信均收到。绀弩立即回信,告诉我胡风、梅志均在成都,胡风已被定为四川省政协委员,信中亦简述他自己的近况。此为第一封。此信因贾植芳欲知胡风情况,交给了他,未取回,已丢失。

  • 标签: 聂绀弩 胡风 小说论 李俊民 徐家汇 藏书楼
  • 简介:荣誉从来就是改造人的手段。从幼儿园起,听阿姨的话,就有糖吃,当众表扬为“乖孩子”,孩子们就得听阿姨的话作标准进行自我改造。一路长大起来,凡得荣誉者,都必须符合某种标准,即按那标准进行改造。

  • 标签: 自我改造 幼儿园 标准 孩子 表扬
  • 简介:如今人们对三陪女、异性按摩、洗脚房之类已经见惯不惊,视同寻常了.但前些年还是社会訾议的热点之一。记得有一次似乎是全国性的扫黄检查,南北各城市展开了风化整肃.当时传媒纷纷报道查获了多少这类色情买卖,各地都有一批这类“女郎”被拘留,被教养,经营此类肮脏行业的老板被处分的消息:可是对涉足这类色相场所的猎艳者却很少曝光,可以想见。那是和官员们的腐化密切相关的。

  • 标签: 中学 课外阅读 《拍巴掌的另一只手》 何满子
  • 简介:有《阳春白雪》就有《下里巴人》,通俗文化自古有之。通俗文化也不全是有害的东西,理应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社会文化市场也有个当量问题,如果比例失衡,通俗文化过度膨胀,就会挤压得高品位的文化无所容身。这关系倒还不大,至多不过使社会总体的文化水平相应显得低下而已。倘若通俗文化中的庸俗情趣部分无限制地泛滥,那就会驱使国民精神趋向颓靡,这就是文化环境遭到污染的问题了。至此,问题还不算顶大;更严重的是,倘若人们不知鉴别良莠,以肉麻为有趣,管事儿的和导向的舆论也不从民族文化的前途考虑这种失衡将给社会带来什么,听之任

  • 标签: 通俗文化 比例失衡 社会文化市场 文化环境 民族文化 国民精神
  • 简介:小政客走错了房间人生常常要走错房间,一个标标准准当小政客的料却去搞学术。结果,在学术领域啃嗤啃嗤钻了几十年,其成就和声名远不及在干一场小政客买卖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赢得的名气大;因为干那种买卖才是他的本性,其能量是从骨子里挥发出来的,他的声名终久要靠这场小政客买卖流传下来。作为学者或准学者的舒芜,即使在中国知识界中,

  • 标签: 胡风 冤案 政客 路翎 总督 私信
  • 简介:解放前上海滩上有个写小说的,叫冯玉奇,此人的生平底细全无所知,猜想当是敌伪时期红起来的。专写街道里弄间的闲情碎事,市民色相,诸如发迹变泰,轧姘头,日常纠纷,黑社会人物的尔虞我诈之类。这类东西即使偶尔接触,也不会认真读它记住它,所以内容说不清楚。只记得...

  • 标签: 生不逢辰 畅销书 庸俗社会学 《河间传》 马克思主义文学观 “学院派”
  • 简介:一位出国多年回来探亲的友人见访,一坐下不及叙旧,就感叹道:“我从北京到上海,上海可是生活了几十年的,现在我一点都不认识了,跑了几个地方,全变了样,我是个十足的乡下人了。”他大夸上海的城市建设,夸浦东新区,夸大剧院,夸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夕发朝至,说:“以前说过一天等

  • 标签: 精神文明 硬件 软件 城市建设 浦东新区 上海
  • 简介:现在重提“大众文学”这一命题,涵义已和三十年代左联时期所提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大不相同了。那时的“大众”,是指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投降、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的“人民大众”,“大众文学”是以团结人民、激励人民、提高人民为宗旨的,“大众文学”其实是说法不同的“左翼文学”或其提倡的方向。至少当时发表的宣言和理论主张如此。历史环境变了,如今说“大众文学”,似乎是指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也能接受和欣赏的“通

  • 标签: 大众文学 语言 左翼文学 法西斯专政 历史环境 理论主张
  • 简介:记得80年代之初,剧作家沙叶新写过一个喜剧《假如我是真的》,戏路子从果戈理的《钦差大臣》脱胎而来。戏面是讽刺某些昏聩颟预的官员被一个冒充高干子弟的冒险家所欺骗,玉成了这骗子到处行骗的条件;戏底是提出了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如果不是骗子,而是真的高干子弟,他就有权在社会上到处胡来么?

  • 标签: 《钦差大臣》 80年代 沙叶新 剧作家 果戈理 冒险家
  • 简介:前言下面这篇短文,是应一家杂志的约稿。编辑来索稿时,我向他说明了我要写的内容,他欣然同意,还作了助兴的鼓励,说这些日子捧张爱玲连同其夫胡兰成的起哄实在太不像话,是该谈谈这问题,以正视听。原以为不会有问题的,不料稿子拿去半个月后,编辑满纸尴尬地退了回来,说上面不让发。议论某些事和人常有关碍,这我懂。

  • 标签: 胡兰成 张爱玲 中国 文学评论 爱国主义
  • 简介:梅志大姐于十月八日在京溘逝,度完了她极不平凡的一生。她伟大得如此平凡,坚强得如此温存,傲岸得如此谦抑,璀璨得如此平淡,以至哪怕最熟悉她的人也很不容易表彰她的潜德。我期望而且相信,未来将会有高明的有卓识的传记文学家,选中她作为对象,写出她曲折、艰辛、堪称壮丽的一生,将她特异的人格风范彰显于世。

  • 标签: 梅志 悼念 人格风范 文学家 平凡
  • 简介:忽然来谈文学教育,自觉十分僭越。我缺乏谈这问题的资本,既不具备理性的文科教育的知识,也没有身历的实际体验。我没有受过正规有序的学校教育。说来可怜,只插班读过一个学期的初中和一个学期的高中,而且心不在焉地读得很呀呀呜。我是从家塾和自学求取知识的,是未经“三考出身”的野路子。所谓家塾,不是旧式培养蒙童的规模颇像学校的私塾,

  • 标签: 文学教育 文科教育 学校教育 知识 高中 自学
  • 简介: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世上有些事,大家肚里明白,彼此心照不宣,倒也含含胡胡地混得过去,也即常言所说的“以不了了之”,各方面都不伤感情。倘有一方面要顶起真来,自以为逮着理,还要盛气凌人,训斥人;所恃的理又经不起推敲,那么旁人也顶起真来,往往就会自找没趣,连带着把他自己所想保卫的那点东西也弄砸了。

  • 标签: 东西 伤感 推敲 郑板桥 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