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析将风险管理用于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提高血透护理管理水平为导向,在具体实施中,将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参与实验,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已经征得70例患者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实验。并且患者意识清晰,可无障碍交流,无不可入组情况。为保障本次研究顺利进行,将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例如对于先入组的35患者,应将其纳入至对照组,继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于另外35例后入组的患者则纳入至观察组,对其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首先,本次研究统计了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其中应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出现1例“参数错误”、1例“上机温度未调节”、1例“穿刺针与管路不紧密”情况,风险事件发生率8.57%;而在对照组中,因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共计出现8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2.85%,具体包括2例“参数错误”、3例“上机温度未调节”、3例“穿刺针与管路不紧密”,对比后确认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分别于血液透析后评估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具体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其中观察组中包括20例“满意”、13例“基本满意”和2例“不满意”,满意度94.28%;反观对照组,“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数分别为17例、12例、6例,满意度82.85%,相比之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情况复杂,临床护理难度大,科学合理地护理管理对保障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有关键作用。从本次研究分析看,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有所不足,略显逊色,无法紧密贴合血透患者实际情况,而风险管理模式则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管理的不足。从本次具体实施情况看,风险管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而且患者满意度高。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3年13期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