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曲线评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AHCM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壁各节段圆周应变峰值(CS)及纵向应变峰值(LS),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平面内膜下心肌旋转(endo-rot)、外膜下心肌旋转(epi-rot)、平面旋转(bulk-rot)、跨壁扭转(mural-tor)及整体扭转角度(G-tor),筛选有效指标并应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EDV、ESV、LADs、E、A、E/A、A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的CS、LS及整体CS(GCS)、整体LS(G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诊断价值更高,为0.821(0.791,0.904);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endo-rot、epi-rot、bulk-rot、mural-tor及G-to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tor诊断价值更高,为0.844(0.771,0.918)。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观察心肌运动形变能力,还可观察左心室心肌旋转及扭转变化,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检测及G-tor可较好鉴别AHCM。
出处 《中国医师杂志》 2021年01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