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刺激分子B7-H3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和判断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肠恶性肿瘤的患者40例(胃癌和肠癌各2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术前和术后血清,同期收取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B7-H3、PD-L1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的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的表达水平。分析B7-H3和PD-L1手术前后的变化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B7-H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0.1±5.5) ng/ml比(6.8±1.9) ng/ml,t=8.454 , P<0.01];术前B7-H3浓度与CEA(r=0.377,P<0.05)和CA199(r=0.373,P<0.05)的含量呈正相关;术后B7-H3含量变化与CA199含量变化存在一致性(χ2=5.507,P<0.05)。术后B7-H3含量维持高水平与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χ2=8.386,P<0.01)。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PD-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5.6±36.8) pg/ml比(197.4±1.6) pg/ml,t=2.268, P<0.05],且与CEA的含量呈正相关(r=0.535,P<0.01);术后PD-L1的变化与CEA的术后变化明显相关(χ2=5.199,P<0.05)。结论血清中B7-H3和PD-L1含量对胃肠道肿瘤有诊断价值;术后B7-H3的变化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