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的特点及急诊处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的特点及急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因上尿路结石致尿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32~93)岁。均有发热,中位病程3(1~14)d,体温38.5~41.0 ℃。患者急诊入院时收缩压76~138 mmHg(1mmHg=0.133kPa),将收缩压<90 mmHg的患者定义为低血压组;收缩压≥90 mmHg者定义为正常血压组。低血压组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中位值57(32~93)岁;左侧结石7例,右侧5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2例、下段4例,肾结石1例;结石长径中位值10(6~20)mm;合并糖尿病6例,神经系统疾病1例,近期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史3例。正常血压组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中位值53(33~76)岁;左侧结石5例,右侧9例,双侧2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10例、中段4例、下段2例;结石长径中位值10(8~14)mm;合并神经系统疾病3例,近期有ESWL史3例。两组年龄、性别、结石侧别、结石大小、结石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糖尿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两组患者均急诊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等,行血、尿细菌培养,评估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同时予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低血压者予扩容,扩容后血压仍低时加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稳定后行集合系统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感染指标及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低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的白细胞[16.34(2.55~41.65)×109/L与13.97(6.23~26.65)×109/L,P=0.577]、CRP[143.0(74.2~200.0)ng/ml与110.0(22.7~200.0) ng/ml,P=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的血小板[65.5(14.0~170.0)×109/L与73.0(17.0~412.0)×109/L,P=0.030]、降钙素原[95.5(26.5~200.0) ng/ml与57.6 (1.0~200.0)ng/ml,P=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SOFA评分[8.5(3.0~13.0)分与5.0(2.0~8.0)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组双J管置入10例,肾造瘘2例;正常血压组双J管置入13例,肾造瘘3例,两组集合系统减压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低血压组有8例入重症监护室治疗。低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12)d与5(3~7)d),P=0.453]。两组经集合系统减压、液体复苏和抗感染治疗等,脓毒症均治愈。结论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尿源性脓毒症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病情急、重、凶险,对其早期识别及干预非常重要。低血压患者较血压正常者有更高的降钙素原和SOFA评分,更低的血小板。及时行集合系统减压、扩容以及早期有效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
出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