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儿童肠道及疱疹病毒脑炎病原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究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肠道病毒(EV)、疱疹病毒(HHV)检测阳性率。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365份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血清、痰、大便、尿标本于-80 ℃冻存,采用一步法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E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HHV,分析这两类病毒在临床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感染率。其中132例患儿确诊为EV脑炎或HHV脑炎,比较分析病毒在各种标本中的检出时间。结果365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20.5%(75/365)的患儿诊断为EV脑炎,15.6%(57/365)患儿诊断为HHV脑炎。75例EV脑炎患儿以埃可病毒6型(echo 6)感染为主,占52.0%(39/75);其次为EV71感染(30.7%,23/75),echo11(6.7%,5/75),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4%,3/75)及echo30、echo9、echo4、柯萨奇病毒B组1型(CB1)、脊髓灰质炎病毒各1例(1.3%,1/75)。57例HHV脑炎主要以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最多见,占35.1% (20/57)。其次为巨细胞病毒(CMV,31.6%,18/57),EB病毒(12.3%,7/57),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10.5%,6/57),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8.8%,5/5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8%,1/57)。患儿入院后病毒在脑脊液中的检出时间明显早于血清,脑脊液在发病后2~7 d可检出病毒,血清为7~26 d。结论采用一步法巢式RT-PCR技术及实时荧光qPCR技术检测脑脊液病毒核酸极大程度提高了不明原因脑炎患儿病原体的检出率。肠道病毒Echo 6、EV71、疱疹病毒HHV6、CMV是导致本院病毒性脑炎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临床可根据发病时间合理选择标本类型进行测定。
出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5月0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